这一章节专门讨论在文献中对这三类图像的记载与这些不同类型的图类间的关系,以确定《清明上河图》的属性和归类。
即便是图说和图画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常常被含混地归入书画作品的画类,有时甚至可以随意互换,但是它们其实有着明确的区别。图,可以理解为图示,能够进一步阐释文字所无法表达的视觉层次。如《通志》的作者感慨图谱的重要性和其重要性之被忽略:
逐鹿之人意在于鹿,而不知有山。求鱼之人意在于鱼,而不知有水。刘氏之学意在章句,故知有书,而不知有图。呜呼!图谱之学绝纽是谁之过与?明用善为学者,如持军治狱,若无部伍之法,何以得书之纪?若无核实之法,何以得书之情。
按《通志》的定义,图是图说,以图来说明文字无法表达的视觉范畴中的含义。所以,图画(或简称之为图)不应与当代的绘画概念混为一谈。图画属于知识篑集范畴,是知识的内涵而非外延。所以,由《通志》更进一步地陈述图所涵盖的内容来看,帝制时的宫廷文献中绘制的图谱成为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按《通志》的分类可见共有十六大类图谱:
今总天下之书、古今之学术、而条其所以为图谱之用者,十有六:一日天文,二日地理,三日宫室,四日器用,五曰车旗,六日衣裳,七日坛兆,八日都邑,九日城筑,十日田里,十一日审计,十二日法制,十三日班爵,十四日古今,十五日名物,十六日书。凡此十六类有书无图不可用也。
分门别类管理,使各部门各司其职,每个人都各居其位,有法可依,有责可究。图谱的重要性不但在为王朝统治定下典章来依循,更重要的是也给后世留下了训诫的依据。因此,在研究古文化史时,对图谱的研究日益重要。尤其是图谱的研究在20世纪初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通志》特别强调了图与文之间的重要关系:
……人事有宫室之制、有宗庙之制、有明堂辟靡之制、有居庐垩室之制、有台省府寺之制、有庭溜户牖之制。凡宫室之属,非图无以作室。有尊彝爵晕之制、有簋簋俎豆之制、有弓矢缺钺之制、有圭璋璧琮之制…有仪卫卤簿之制,非图何以明章程?……为都邑者,则有京辅之制、有郡国之制…有闾井之制、有市朝之制、有蕃服之制,内外重轻之势,非图不能纪。为城筑者,则有郛郭之制、有苑囿之制、有台门魏阙之制、有营垒斥候之制,非图无以明关要。……凡此十六种可以类举。为学者而不知此,则章句无所用。为治者而不知此,则纲纪文物无所施。
为了分明典章制度,不但要以文字阐述,更重要的是要以图记录文字无法表述的部分。
因此,自秦汉至唐宋,宫廷中藏有数以千万计的图谱,以彰明典章制度。宫里不但藏有《杨俭期唐洛阳京城图》、《唐长安京城图》、《吕大防唐长安京城图》等为建筑和修缮作参考的宫殿图谱,更有含有祭奠、宗教意味的《唐太极宫图》、《唐兴庆宫图》。4对本书所着眼的图与画区别问题更有重要意义的有《宋朝宫阙图》、《汴京图》。宫中收藏的不仅有上述图谱,更有图示类的图谱收藏,如:《诸路至京驿程图》、《江行备用图》、《禹穴图经》、《龙图》、《律吕图》、《景祐大乐图》、《仙源积庆图》、《衣冠盛事图》、《铜人俞穴针灸图》、《仙人水鉴图》、《集英殿大宴座次图》等。
……
展开
——黄厚明,浙江大学人文学院艺术学系系主任,浙江大学故宫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