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关系到宝宝的智力发育<br /> 婴幼儿的发育首先是大脑。研究证明,婴幼儿出生后的第一年是大脑重量增加最快的时期,可从刚出生的:350克增重到约900克。到1周岁时,大脑皮质依枕叶、颞叶、顶叶、额叶的次序逐渐发育成熟;到6周岁时,大脑重量约为成人大脑的90%。这说明大脑在婴幼儿时期,发育是非常迅速的。据研究测算,按照这样的发展速度,如果以一个正常成长的17周岁少年的智力发育水平为100,那么宝宝4周岁时已有50%的智力,8周岁时就有80%的智力了。<br /> 大脑的发育不仅有赖于遗传基因,还与营养有着密切关系。大脑细胞有两次分裂高峰,即妊娠26周和出生后的一个短时期。<br /> 有关专家指出,宝宝在出生后的6个月内脑细胞的数目还在继续增加,而大脑细胞的增加必须有蛋白质、核酸以及其他辅助营养素的充足供应。宝宝在产前或产后6个月内的营养十分重要。<br /> 很多父母都知道,一个人脑细胞分裂数目越多就越聪明。如果在大脑细胞分裂的高峰期缺乏营养,势必会影响宝宝大脑细胞的分裂数目,从而使宝宝的智力发育受到限制,甚至成为低能儿。因此,在宝宝智力发育的高峰期,即孕期的最后3个月和出生后的6个月内,一定要给宝宝充足的营养,这会给宝宝的智能发育打下坚固的根基。<br /> 脑细胞发育所需要的营养有:蛋白质、脂肪、糖类、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而母乳除了含上述成分外,还含有丰富的牛磺酸。牛磺酸可促进脑细胞发育、增殖和成熟,有利于婴幼儿大脑发育,并能使神经系统变得发达,功能健全。因此母乳喂养可起到良好的健脑作用。<br /> 脂类在脑组织中含量最多,其中的磷脂、胆固醇、糖脂等是脑细胞的构成成分,它们能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并参与大脑思维、记忆、想象等智力活动。脂肪中含有大脑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其中的亚油酸、亚麻酸、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二十碳五烯酸(EPA)等不饱和脂肪酸,对脑细胞和神经的发育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研究显示,长期缺乏脂肪的宝宝容易出现智能缺陷,对成长非常不利。<br /> 糖类是人体直接的热量来源,虽然它不是脑组织的组成成分,但大脑若热量供应不足,也会影响发育。<br /> 大脑对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每日需要量虽说不多,但对脑发育却十分重要。充足的维生素可保证大脑的发育与正常的生理活动,若缺乏可引起神经系统障碍,影响大脑的正常生理功能。微量元素对大脑的发育也起着调节作用,若缺乏,不仅会影响宝宝生长发育,同时对脑功能也是一种损害,如:长期缺铁,易导致贫血,宝宝会出现注意力涣散、多动、烦躁、学习能力下降;长期缺锌,可引起发育迟缓或停滞、智力低下、食欲减退等症状;长期缺碘,易影响神经系统发育,造成智力低下、痴呆,而且生长停滞,身材矮小。<br /> 由此可见,营养对宝宝的智力发育是非常重要的,无论哪种营养素的缺乏都会损害宝宝的大脑发育。因此,父母不仅要在孕期注重给胎儿提供营养,宝宝出生后同样要注重营养的给予,尤其在宝宝快速成长的时期,更应该重视。<br /> 看着宝宝一天天成长,很多父母经常会提出这样的问题:<br /> “我家宝宝和邻居家的一样大,但就是没人家宝宝长得高,身体还弱,人家宝宝一年四季不怎么生病,我家宝宝却不停地吃药打针,是不是缺什么营养了?”<br /> 宝宝的成长离不开营养,营养是宝宝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与宝宝的身高、体重、头围、胸围等的发育,以及免疫系统的构建都有着密切关系。<br /> 充足和调配合理的营养可促进宝宝身高、体重、头围、胸围等的发育,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但若营养不足,则首先会导致小儿体重不增,甚至下降,最终还会影响身高的增长和身体其他各系统的功能,如免疫功能、内分泌功能、神经调节功能等。而且宝宝年龄越小,受营养的影响越大。<br /> 婴幼儿时期,宝宝对营养物质的需要量要高于成人,这是因为需要满足生长发育与活动两方面的需求。宝宝每日所需的营养素有蛋白质、脂肪、糖类、膳食纤维、水、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这些营养哪一种都不可缺乏,若长期缺乏一种或多种营养素,不但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而且还会造成免疫力低下,疾病缠身。<br /> 营养素的缺乏对宝宝的损伤是极大的。当宝宝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及微量元素锌时,就会降低免疫功能,导致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侵入体内,滋生病菌,引起宝宝生病,且久病难愈。而缺乏钙、磷、镁、维生素D等营养素,则易使宝宝长不高,骨骼容易变形,形成鸡胸、“O”型或“X”型腿。<br />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