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中叶,东西两半球各自发生了一场大规
模内战。西半球那场发生在崛起中的美国,东半球则
发生在日益衰颓的中国。而当时的全球霸权英国,则
在其间发挥了关键性影响。
大清帝国这场内战,台湾称为太平天国之乱,大
陆则视之为革命或农民起义。奇特的是,太平天国的
领导者洪秀全是当时中国为数极少的基督徒,他在屡
试不第之后崩溃瘫软,断断续续做异梦四十天,数年
后宣称自己是上帝的第二个儿子,并开始领导宗教运
动,随后转为政治军事运动。
鸦片战争后,中国已嵌入全球贸易体系中,西方
列强的外交与军事力量对清廷或太平天国更有一定的
影响力。西方各国的舆论甚至国会内部,对于是否干
涉这场战事各有看法,但才刚攻进北京并放火烧掉圆
明园的英国最后却选择帮助满清朝廷。日本明治维新
的重要人物伊藤博文便认为,英国介入使得清廷多活
了五十年,因而加大后来的动荡程度,并推迟中国的
现代化进程。
《天国之秋》作者裴士锋从国际关系的角度切入
,特别着重英美各国在外交与军事上对太平天国战事
的影响,而不流于夸大。除了组建湘军的曾国藩之外
,也侧重介绍了洪秀全的族弟洪仁玕,他为太平天国
提出的「资政新篇」可说是中国第一套现代化纲领。
本书于二〇一二年获颁坎迪尔奖(Cundill Prize)
,是全世界奖金最高的历史著作奖。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