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战后欧洲历史的最佳著作。——《出版商周刊》
精彩绝伦……有着惊悚小说的节奏和百科全书的广度。——《纽约时报书评》
短时间内无法超越的伟大著作。——《卫报》
欧洲是人类活动的实验室。不了解欧洲,无以了解世界。理解现代世界不可不读的经典巨著。
◎《纽约时报》十大好书,普利策奖决选名单,萨缪尔·琼森奖决选名单;
◎连续荣获2006年亚瑟·罗斯图书奖、2007年汉娜·阿伦特奖、2008年欧洲图书奖;
◎《卫报》《独立报》《纽约客》《观察家》《旁观者》《新政治家》《纽约时报书评》《泰晤士报文学增刊》等近20家世界顶级媒体“年度最佳图书”;
◎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欧洲议会议长舒尔茨、欧盟外长索拉纳等欧美政治首脑人物隆重推荐;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尼尔·弗格森、弗朗西斯·福山、诺曼·戴维斯、菲利普·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等欧美著名学者高度赞誉;
◎《纽约客》《旁观者》《时代周刊》《纽约时报》《外交事务》《伦敦书评》《美国历史评论》《出版商周刊》全球百家权威媒体一致推荐;
◎中文版获托尼·朱特基金会全球独家授权,历时两年精心译校、审校和修订,由中信出版社重磅推出,使得这部史学巨著以全新面貌震撼面世。
展开
——《新政治家》(New Statesman)年度最佳图书评语
精彩绝伦,这部著作有着惊悚小说的节奏和百科全书的广度……
——《纽约时报书评》(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年度最佳图书评语
描述1945年后的欧洲史——政治史、思想史、文化史,一部精彩且引人入胜之作。
——《卫报》(The Guardian)年度最佳图书评语
一部综合型的、分析型的、反思型的优秀著作。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The 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年度最佳图书评语
一部值得高度赞赏的著作……任何评论都无法恰如其分地褒扬它。
——《旁观者》(The Spectator)年度最佳图书评语
卓越之作……文笔生动;朱特的叙述超人般地几乎覆盖到了欧洲大小国家。
——《纽约客》(The New Yorker)年度最佳图书评语
一部精彩巨著,文笔有力,阐述清晰,具有许多来自个人在政治、社会领域敏锐观察的深刻洞见。全书涵盖的范围之广令人惊叹……展现出对已发生、正发生且需要予以面对和了解的改变的深刻理解。
——《观察家》(The Observer)年度最佳图书评语
托尼·朱特以其勤奋精神和渊博学识,走过1945年后欧洲的通衢大道和偏僻小径……他不只探索了这个现代大陆的what和when,最重要的是探索了why。
——《独立报》(The Independent)年度最佳图书评语
这部书不只百分之百值得推荐,还应作为全欧陆学校的必备教材……一部旷世巨著。
——《苏格兰周日报》(Scotland on Sunday)
一旦了解这本书的卓绝出众,你会大吃一惊……书中几乎每一页都使40岁以上的读者想起他们所曾感受、盼望、参与或逃离的东西。
——《伦敦书评》(London Review of Books)
随着朱特笔下动人的描绘,“二战”结束后的欧洲,几乎展开了一幅令人难以承受的悲惨画卷。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
1945年后的欧洲复兴史和那过程所受到的限制,已被人讲述过许多次,但少有人讲得像朱特那么清楚,那么从容自信……对朱特来说,以如此易读、公允的方式叙述这段错综复杂的历史乃是一大成就,而他的著作……在未来多年里仍将是标杆之作。
——《BBC历史杂志》(BBC History Magazine)
在《战后欧洲史》通俗易懂的各章标题背后,涵盖的是近千页对于“二战”后欧洲历史的深入研究。然而,本书不只是在摆放于书架时让人印象深刻;朱特是一位明敏的思想家,以及一位能够将丰富的文化知识——电影、音乐和文学——载入他艰难课题的作家:大屠杀,斯大林治下的东欧,20世纪60年代思潮变化,铁幕的崩溃, 欧盟的政策,新的欧洲生活方式……一些评论家将朱特充满洞见的研究方法归因于他在美国将近几十年的经历。在那里,他成立了纽约大学雷马克研究所,以“支持和推进有关欧洲的研究和讨论”。
——《书签》(BookmarksMagazine)
名人推荐:
我非常赞同当代卓越的历史学家托尼·朱特关于欧洲的论述。
——若泽·曼努埃尔·巴罗佐(José Manuel Barroso,欧盟委员会主席)
托尼·朱特是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同时也是一个伟大的人。
——马丁·舒尔茨(Martin Schulz,欧洲议会议长)
任何人如果想了解“二战”后的欧洲大陆究竟发生了什么,这本书不可不读。
——哈维尔·索拉纳(Javier Solana de Madariaga,欧盟外长)
我大力推崇朱特的《战后欧洲史》……它摆脱了陈腐的冷战模式,合理评价欧盟的角色,为理解欧盟提出崭新而富启发性的观点。
——迈克尔·霍华德(Michael Howard,英国保守党领袖)
很少有历史学家能处理这么宏大的主题,只有已经成熟的学者,才能依据二手阅读和对当代史的观察,成就如此伟大的历史著作。当代史的作品很容易随着时事演进而被埋没在书海里,但如果兼具叙事的诚意、机智的巧辩和独特的风格,这样的著作就能一直被传颂。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Eric Hobsbawm,史学大师,著有“霍布斯鲍姆年代四部曲”)
托尼·朱特是拥有广泛倾听者的权威,是知识分子中的知识分子。他的最新著作《战后欧洲史》叙述了1945年至今的欧洲历史,已经成为广受好评的历史杰作。
——尼尔·弗格森(Niall Ferguson,著名历史学家,哈佛大学历史系教授)
实际的东欧经验和捷克语的学习,使得朱特不同常人,他同时兼具东西欧的知识,这些优点都展现在《战后欧洲史》中。
——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著名政治学家,斯坦福大学高级研究员)
托尼·朱特别具一格、不同于传统的观点贯穿全书……他时时谨记宏观的观照或跨文化的主题探讨。文笔流畅、优美、引人入胜,全书八百多页,几乎每一页都能予人乐趣和启发。
——菲利普·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Felipe Fernandez-Armesto,英国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教授)
托尼·朱特用天衣无缝的叙述,总结1945年以来的欧洲历史。这是具有慧思与人性的历史书写。短期内不可能有人超越托尼·朱特的成就。
——诺曼·戴维斯(Norman Davies,牛津大学历史学教授)
《战后欧洲史》是历史研究的杰作,带我们综观过去60年东方与西方、文化与地缘政治,无缝交织在一块的欧洲……权威之作。
——约翰·格雷(John Gray,伦敦经济学院欧洲思想史教授)
托尼·朱特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战后欧洲史》是一部重要的、享誉学术界的巨著,它能给予读者的,不仅是清除谬误的知识,而且还有对于历史经验教训,对于人类文明走向甚至人性本身的严肃思考。
——徐友渔(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战后欧洲史》以传统的史学论述方式,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作为一个整体来论述,这是该书最有价值的地方……同时,这是高屋建瓴的历史大视角的“大气之作”。作者以一人之力,完成了这部显然是超越了个人能力之作,而且环环相扣、逻辑性很强,读来之顺畅让人心旷神怡。
——金雁(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一位当代历史学家的著作能够同时对史学研究和现实政治都发生重要影响,《战后欧洲史》是一个很出色的楷模。它以独特的视角、高超的综合叙述能力以及充满思想性的大跨度追问描绘了从1945年至2005年的欧洲图景,全面而又简练地再现了欧洲在战争废墟上重建的现实与精神历程,并揭示了欧洲走向联合自强的通往未来之路。
——李公明(广州美术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