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中国增长模式抉择(第4版)
0.00     定价 ¥ 45.00
常州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58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47607770
  • 作      者:
    吴敬琏
  • 出 版 社 :
    上海远东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09-01
收藏
目录
再版前言 1.导论 1.1写作缘起/3 1.2 若干基本概念的界定/8 1.2.1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8 1.2.2 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增长模式/9 1.2.3 Ⅰ、Ⅱ部类的划分和轻重工业的划分/10 1.2.4 服务业和三次产业的划分/12 1.3 本书的结构/14 2.从早期经济增长到现代经济增长 2.1 早期经济增长和相关的理论/21 2.1.1 早期经济增长和狭义工业化/21 2.1.2 理论概括一:从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到社会矛盾激化/22 2.1.3 理论概括二:从“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到“社会主义工业化路线”/23 专栏2.1 从“工业化论战”到斯大林工业化路线的确立/25 2.1.4 理论概括三:从“霍夫曼定理”到“重化工业化阶段”/29 2.1.5 理论概括四:哈罗德一多马增长模型/30 2.2 现代经济增长和相关的理论发展/32 2.2.1 从早期经济增长到现代经济增长的革命性转变/33 2.2.2 现代经济增长/36 2.2.3 从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看新型工业化道路/39 2.3 早期增长模式和旧型工业化道路的陷阱/41 2.3.1 “苏联现象”和“社会主义工业化路线”/41 2.3.2 新兴工业化经济(NIEs):从“奇迹”到危机/43 专栏2.2 东亚金融危机/47 3.现代经济增长中效率提高的源泉 3.1 “与科学相关的技术”的广泛应用/51 3.1.1 现代技术(与科学相关的技术)的兴起/52 3.1.2 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的制度化/56 3.1.3 革新技术的广泛运用使经济效率迅速提高/62 专栏3.1 通用目的技术(GPT)/63 3.2 服务业的发展提高了经济的整体效率/64 3.2.1 工业化中后期服务业的迅速发展/64 专栏3.2 金万堤论韩国20世纪70年代的“重化工业运动”/68 3.2.2 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及其影响/72 3.2.3 为什么服务业发展能够对提高效率起重大作用?/74 3.3 现代信息通信技术(ICT)渗入和改造各产业部门/77 3.3.1 信息技术创新的三次浪潮/78 专栏3.3 硅谷为什么成为创新者栖息地?/79 专栏3.4 部分国家的信息化战略/81 3.3.2 计算机生产率悖论:ICT是否提高了经济效率/85 3.3.3 IT革命是一个“服务业的故事”/87 4.我国工业化的曲折道路和粗放增长模式存在的问题 4.1 改革开放前的经济增长模式/95 4.1.1 早期增长模式在中国影响深远/95 4.1.2 传统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在中国/97 专栏4.1 毛泽东论中国工业化/103 4.2 改革开放以来调整经济结构和改善增长方式的探索/105 4.2.1 1979年和1981年的两次结构调整和效率改进/105 4.2.2 传统工业化道路的体制基础仍未消除/106 4.3 工业化道路和增长模式偏差的消极后果/110 4.3.1 负面效应的综合表现:“扬短避长”,造成经济整体效率下降/110 4.3.2 负面效应的具体表现/115 4.3.3 过度投资扭曲了经济结构,并导致银行不良资产增加和金融系统风险积累/123 5.粗放增长模式的延续:出口导向战略 5.1 出口导向战略及其实施效果/131 5.1.1 从进口替代全面转向出口导向/132 专栏5.1 出口导向战略/132 5.1.2 出口导向政策支持了高速增长/137 5.2 出口导向政策导致的问题/138 5.2.1 出口导向政策的长期持续支持了粗放增长模式/139 5.2.2 出口导向政策的长期持续影响宏观经济稳定/140 专栏5.2 台湾从奇迹到危机的经历/141 6.转变经济增长模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6.1 采取实际措施提高经济效率/15 1 6.1.1 鼓励科学发展与技术创新/151 6.1.2 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156 专栏6.1 供应链管理/158 6.1.3 运用信息通信技术提升国民经济各产业的效率/162 6.1.4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工商业的转移/163 6.2 只有建立充满活力的新体制,才能实现增长模式的根本转变/165 6.2.1 以技术进步为例/166 6.2.2 以发展服务业为例/174 6.2.3 以信息化为例/176 6.3 改革攻坚,建立健全集约增长的制度基础/178 6.3.1 继续调整和完善我国的所有制结构/178 6.3.2 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工商业的转移/180 6.3.3 注重金融体系的基本制度建设/180 6.3.4 改革科学和教育体制,形成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182 6.3.5 坚持信息化与改革同行,普及应用信息通信技术/183 6.4 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最终取决于政府自身改革的成效/184 6.4.1 限制政府权力,建设有限政府/184 6.4.2 履行政府应有职能,建设有效政府/185 6.4.3 建设有限和有效政府需要的配套财政改革/190 附录 1.全面提升整体竞争力是浙江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浙江经济发展考察报告(2004)/195 2.“十一五”时期必须认真解决工业化道路和增长模式的问题(2005)/203 3.广东发展转型的机遇与挑战(2008)/207 主要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表 名词索引表 初版后记 修订版附记 增订版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常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