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语言学流派(修订版)》是一部系统介绍西方语言学自产生伊始直至目前的发展脉络、理论成果和思想流派的入门性研究生教材。旧版从问世至今已十余年,在此期间,西方语言学不断发展,时至今日,其面貌与首版中所做叙述多有不同。有鉴于此,作者对旧版原有的内容进行了大幅修订和增补,修订版内容较之旧版增加了近一倍。在修订过程中,作者站在现时的角度审视西方语言学的发展历程,对旧版中已介绍过的学术理论和观点进行了更为全面、客观的分析和解读,对旧版中未曾介绍过的内容——如已有了较大发展或发展势头正盛的语言学流派——进行了详细介绍,着力剖析了生成语法、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不仅如此,作者还对书中的文字再予润色,力求在论述的过程中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大大提高了内容的可读性。《西方语言学流派(修订版)》材料翔实、内容全面、阐论客观、理路明晰、语言生动,是广大语言学研习者的绝佳教材和入门性读本。加之作者在书中对西方语言学的最新发展和动态进行了详细介绍和分析,《西方语言学流派(修订版)》对研究语言学的学者也具有较高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第一节早期历史语言学
历史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某种语言或各种语言的发展史,也称为“历时语言学”。19世纪时,历史语言学与比较语言学有很多的相同之处,它们都是通过比较各种语言在不同时期在语音、词形、屈折变化、语法结构上的相同特点,来建立语言族系,如拉丁语系、罗曼语系、日耳曼语系、斯拉夫语系等,并对这些语系的始源语作出假设,如原始印欧语(Proto—Indo—European)。19世纪的比较语言学又称比较语文学(comparativephilology)。
历史语言学的大量工作是在19世纪做的。但是,在此之前,已有许多学者注意到诸语言之间的相似之处和区别,并对其始源语做过各种猜测。由于当时宗教思想影响严重,加之证据不足,它没有发展成一门独立的科学。不过,他们的观察对后世学者确实大有裨益。例如,但丁在《论俗语》中就已经提出,不同的方言来自一种共同的语言;同样,不同的语言可能始源于一种共同的母语。他划分了三个欧洲语系:北方的日耳曼语系,南方的拉丁语系,欧亚接壤地带的希腊语系。但丁用的方法很像现在的二分法。选一个词义,然后比较各种语言表达这个意思所用的词,然后比较它们的形态,看哪些更相近一些。不过,但丁的分类最后归结到《圣经》的通天塔的故事上,说世界上的第一语言是希伯来语.
……
温馨提示:请使用常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