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故园情(精)
0.00     定价 ¥ 38.00
常州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6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49527052
  • 作      者:
    作者:唐鲁孙
  • 出 版 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01-01
收藏
作者简介
  唐鲁孙,本名葆森,字鲁孙。1908年9月10日生于北京,为满族镶红旗后裔,他的曾叔祖父长叙,官至刑部侍郎,其二女并选入宫侍奉光绪,为珍妃、瑾妃。唐鲁孙是珍、瑾二妃的侄孙,他七八岁的时候,进宫向瑾太妃叩拜春节,被封为一品官职。
  唐鲁孙先后毕业于北京崇德中学、北京财政商业专门学校,曾任职于财税机构,后只身外出谋职,游遍大江南北,先后客居武汉、上海、泰州、扬州等地。1973年,唐鲁孙退休后专事写作,1985年病逝于台湾。
  唐鲁孙见多识广,对民俗掌故知之甚详,对北京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及宫廷秘闻尤所了然,有民俗学家之名。加之出身贵胄,有机会出入宫廷,亲历皇家生活,习于品味家厨奇珍,又遍尝各省独特美味,对饮食有独到的见解,而被誉为“中华谈吃第一人”。
展开
内容介绍
  “平津一带,到了交秋,一换上衬绒袍,正是东篱菊绽,鹅黄衬紫,吃菊花锅子的时候了。”
  《中华谈吃第一人唐鲁孙作品(04):故园情》是著名散文家唐鲁孙写老北京掌故、美食、文化的文章结集,包括关于官场宫廷的民间传闻、各地的特色民艺和小吃以及一些传统行业的由来始末,作者唐鲁孙在北京长大,熟知老北京传统,因书中多忆及家乡的人情旧事,故名故园情。
展开
精彩书摘
  北平钟楼的故事
  北平从地安门往北,有两座飞檐重脊、鸱甍丹楹、崔巍磔竖的高大建筑物,就是钟楼和鼓楼。
  钟楼最初是距今五百多年明永乐年间筑成的。后来被迅雷闪电击中失火,化为灰烬,一直到清乾隆十二年(1747)又重建的。
  鼓楼的历史比钟楼更久远,是元至元九年(1272)兴建的,元人称它为“齐政楼”。每月朔望,商贩云集,百戏杂陈,跟后来东、西两庙(隆福寺、护国寺)大家赶集一样热闹。明永乐皇帝对于上元闹花灯特别有兴趣,后来指定鼓楼一带为元宵闹花灯的集散地,把鼓楼雉门础壁又重新丹垩彩绘一番,索性把这条通衢大道也改称鼓楼大街。一直到民国三十五年鼓楼大街依然是北城最热闹的地方。
  现在时代进步,大家看钟鼓楼已经不合时用,纯粹是摆样子的两座装饰性建筑了。其实古代没有钟表,宫廷里有日晷、月晷、铜壶、滴漏校正时刻,一般老百姓就全靠钟楼、鼓楼击鼓撞钟来对时了。笔者幼年时节,午夜梦回,漏尽更移的时候,还听到过渊渊钟鼓,仿佛还是前此不久的事情,但是仔细一算,已经是一甲子的事了。听说清光绪年间还有人专司其事,逢更必报,到了宣统时期,才把报更也免了,只在交子、正午击鼓撞钟两次而已。撞钟击鼓,鼓是配合钟声的,每次撞钟五十四下,传说是“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昼夜加起来是一百零八响。夜静更阑的时候,钟声及远,可达四十里。
  到了民国初年,午夜钟声虽然照撞不误,可是每天日正当中就改成鸣放午炮啦,一声巨响以便全城的人对时。
  ……
展开
目录
北洋时代的一页“官场现形记”
紫禁城的小掌故拾零 
人力车与三轮车的沧桑 
故都白塔寺杂摭 
也谈护国寺 
奇庙雍和宫
北平钟楼的故事
北平泼街的故事
财神爷琐谈
当铺票号始末根由 
也谈文明戏
记名琴师徐兰沅.
赛金花给戏院剪彩 
谈裱褙艺术
午年话马,马到成功 
从香港满汉全席谈到清宫膳食
华筵馂余 
赵尔巽收服张作霖
多子王证婚忙 
梁鼎芬终身不修脚趾甲 
初试金龙牌香烟
一段观气见鬼的传奇
我看电视
北平的素菜馆
…… 
附录 舞低杨柳楼头月:北平的交际舞兴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常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