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板胡艺术研究(附光盘)
0.00     定价 ¥ 32.00
常州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6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806925324
  • 作      者:
    吉喆
  • 出 版 社 :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05-01
收藏
作者简介
    吉喆,男,汉族,著名板胡大师,秦派板胡创始人之一,国家一级演奏员,作曲家,指挥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陕西板胡学会会长,陕西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陕西省秦腔艺术研究会名誉会长,陕西省秦腔爱好者学会高级艺术指导,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西安市现代书画院名誉院长,陕西省文化厅扶持秦腔青年演艺人才专家小组成员。 1942年生于陕西华县,1956年考入陕西省广播文工团,曾任演奏员,作曲,指挥,乐队队长,副团长等职。1972年进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进修。1982年调入陕西省歌舞剧院至今。
展开
内容介绍
    《板胡艺术研究》一部具有珍贵史料价值的专著。作者不仅从卷帙浩繁的历史文献中,分门别类,条分缕析,追溯了我国拉弦乐器的渊源及变迁,廓清了诸多含混不清的史料,理出了一条较为清晰的线索,更为重要的是,他以相当的篇幅,给近八十年来的杰出民间艺人和板胡演奏大家们,一一分别立传。对他们在继承传统、乐器改制、演奏技巧、乐曲创作、理论建树以及创立具有浓郁秦地风韵的“秦派板胡”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了全方位的论述与评价。并对他们蜚声全国、享誉世界的光辉业绩作了翔实的记录。
展开
精彩书摘
    板胡是流行在我国北方(西北、华北、东北)的一种民族弓弦乐器。是我国北方部分地方剧种,特别是北方梆子声腔系统(秦腔、迷胡、碗碗腔、山西梆子、蒲剧、河北梆子、评剧、河南梆子、山东梆子以及东北二人转等)的主要伴奏乐器。
    千百年来,随着人类社会历史文明的进程,音乐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精神需求。地方戏曲及民间说唱音乐的勃兴,为板胡乐器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和条件,使其从一开始就显示出诱人的艺术魅力。
    全国解放,新中国成立,政治制度的改变,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与稳定,文化艺术事业愈来愈加兴旺发达。板胡这一广为流传的民间乐器,也随之由地方戏曲伴奏的位置跃身于新音乐艺术的殿堂,成为一件性格鲜明、风韵独特的色彩性乐器。它不但能与其他乐器合奏,而且更擅独奏,是我国目前民族乐器中极有个性、极具艺术魅力的独奏乐器之一,备受人们青睐。
    关于板胡的起源与发展,至今缺乏较全面系统的研究。散见于历史文献中的各种记述,也存在许多疑义,有待辨析。为了弄清板胡的由来与演进,我想还得从我国民族弓弦乐器发展的轨迹中寻根求源,以求得确切的答案。
    恩格斯说:“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那么,人类在创造自己本身的同时,必然也创造出用以抒发人们精神世界的方式与文化,包括音乐文化。远古时期,当人们还在用石器敲击着节奏唱歌跳舞的时候,就已意味着音乐和用以体现音乐的器具——乐器业已问世了。
    原始时期,我们的祖先通过劳动实践发明了鼓、磬之类的敲击乐器,随后又发明了像骨哨,管、埙之类的吹奏乐器。随着这两类乐器的品种不断增多,不断丰富,到了周代,弹拨类乐器相继产生,已形成了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种不同类别的乐器,人们称其为“八音”。八音的称谓是以乐器制作的材料属性而分类,两千多年来一直沿袭至今,并形成了博大的乐器群体。
展开
目录

前言
渊源考
板胡起源与发展
“秦派”板胡八十年
琴道论
弓法与弓法艺术
指法与指法艺术
操琴三十二字诀与诠释
秦派板胡述要
半个多世纪的误导
一次铭心的启示
张长城、刘明源、原野板胡艺术管见
根深才能叶茂
名曲例释
板胡独奏曲《秦腔曲牌》的音乐内涵
《秦腔曲牌》
一首洋溢着黄土情怀的板胡曲——《红军哥哥回来了》
《红军哥哥回来了》
心窝里飞出的赞歌——《秦川新歌》
《秦川新歌》
板胡独奏曲《月夜》的艺术魅力
《月夜》
听爷爷讲那过去的故事——板胡独奏曲《秦川忆事曲》解析
《秦川忆事曲》
一首充满生活情趣的板胡曲——《看线戏》
《看线戏》
附录
秦派艺术板胡的开拓者——漫评吉喆
顺乐之天融人之性——吉喆教琴
吉酷论弓——板胡弓法艺术的意义与作用
生命的音乐和音乐的生命——听吉枯先生的音乐感怀
性情中人——吉喆散记
秦风·秦韵·乡音·乡情——吉喆的板胡演奏艺术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常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