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场消毒防疫与疾病防制》:
3.消除非常时期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羊的疫病水平传播有两条途径,即消化道和呼吸道。消化道途径通常是指带有病原体的粪便污染饮水、用具、物品,主要指病原体对饲料、饮水、羊舍及用具的污染;呼吸道途径主要指通过空气和飞沫传播,被感染动物通过咳嗽、打喷嚏和呼吸等将病原体排人空气中,并可污染环境中的物体。非常时期传染病的流行主要就是通过这两种方式。因此,对空气和环境中的物体消毒具有重要的防病意义。动物门诊、兽医院等地方也是病原微生物比较集中的地方,做好这些地方的消毒工作,对防止动物群体之间传染病的流行也具有重要意义。
4.预防和控制新发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我国羊病种类多,危害大,但流行病学家底不清,特别是一些危害严重的传染病。如羊支原体肺炎(传染性胸膜肺炎)、羊痘、羊传染性脓疱(羊口疮)、羊地方性流产(羊衣原体性流产)、链球菌病、羔羊痢疾和羊肠毒血症等梭菌病危害严重;人畜共患病,如布鲁杆菌病、结核病、炭疽、羊地方性流产、绦虫病、弓形虫病、血吸虫病等时有发生,威胁农牧民身体健康;寄生虫病,如吸虫病、疥螨病、焦虫病、肠道寄生虫传播、绦虫病、螨虫病、肺丝虫病等发生普遍,防治手段单一,难以根除。
面对羊病流行的新形势,消毒工作显得更为重要。有些疫病,在尚未摸清流行病学家底的情况下,对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场所和动物体等进行消毒(预防性消毒).可以预防和控制新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同时,一旦发现新的传染病,要立即对病羊的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物、胴体、血污、居留场所、生产车间以及与病羊及其产品接触过的工具、饲槽以及工作人员的刀具、工作服、手套、胶鞋、病羊通过的道路等进行消毒(疫源地消毒),以阻止病原微生物的扩散,切断其传播途径。
5.维护公共安全和人类健康养殖环境不卫生,病原微生物种类多、含量高,不仅能引起羊群发生传染病,还会直接影响到羊产品的质量,从而危害人的健康。从社会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学的角度来看,兽医消毒工作在防止和减少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人类环境卫生、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通过全面彻底的消毒,可以阻止人畜共患病的流行,减少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三、消毒的分类
(一)按消毒目的分
根据目的不同,消毒可分为疫源地消毒、预防性消毒。
1.疫源地消毒疫源地消毒是指对有传染源(病羊或病原携带者)存在的地区,进行消毒,以免病原体外传。疫源地消毒又分为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两种。
(1)随时消毒。随时消毒是指在羊场内存在传染源的情况下开展的消毒工作,其目的是随时、迅速杀灭刚排出体外的病原微生物。当羊群中有个别或少数羊发生一般性疫病或有突然死亡现象时,立即对所在栏舍进行局部强化消毒,包括对发病和死亡羊只的消毒及无害化处理,对被污染的场所和物体的立即消毒。这种情况的消毒需要多次反复地进行。
(2)终末消毒。终末消毒是采用多种消毒方法对全场或部分羊舍进行全方位的彻底清理与消毒。当被某些烈性传染病感染的羊群已经死亡、淘汰或痊愈,传染源已不存在,准备解除封锁前应进行大消毒。在全进全出生产系统中,当羊群全部从栏舍中转出后,对空栏及有关生产工具要进行大消毒。春秋季节气候温暖,适宜于各种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因此,春秋两季要进行常规大消毒。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