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特勒全书》:
菲利普·科特勒生于1931年,是现代营销学集大成者,被誉为“现代营销学之父”、“营销界的爱因斯坦”。多年来,科特勒一直致力于营销战略与规划、营销组织、国际市场营销及社会营销的研究。他的许多著作被译成几十种语言,传播于近60个国家,被世界营销人士视为营销宝典。他的《营销管理》是现代营销学的奠基之作,被誉为市场营销学的“圣经”,是全球最佳的50本商业书籍之一。
不仅在美国国内,科特勒的营销理论放射出耀眼的光芒。在亚洲地区,.特别是在中国,他的思想同样受到了无与伦比的推崇。1986年以来,科特勒多次造访中国,与中国的学者与营销人员亲密接触,共同探讨市场营销在中国的发展。他先后出版《营销管理(亚.洲版)》、《亚洲新定位》、《科特勒看中国与亚洲》等近十种著作,将近百万册,专门针对亚洲市场与中国市场的特性做出了论述,被我国的企业家与学者奉为圭臬,MBA几乎人人都研读过科特勒式的“百科全书”。为了能够帮助广大营销人员更好地理解科特勒的思想,本书本着实用、全面的原则,通过科特勒营销理念的引导,从如何进行市场调研、制定营销策略、进入国际市场、紧跟时代潮流等方面,结合具体的营销经典案例,教给大家全面、具体酌营销实战操作方法和技巧,就如同科特勒亲身传授你营销知识一样亲切、自然,能让你迅速领悟它的精髓,从而在市场营销中获得成功。
每一种新技术都是一种“创造性破坏”力量
改变人类命运最戏剧化的力量之一是技术。每一种新技术都是一种“创造性破坏”力量。晶体管使真空管行业没落、复印机使复写纸行业衰败。新技术创造了新的市场和机会,新技术终将替代老技术。如果旧产业忽略甚至抵制新技术,它们自身就会衰弱。因此,市场营销者应该密切关注技术环境。不能紧跟技术进步步伐的公司很快会发觉自己的产品过时了,并错失了新产品和市场机会。
——科特勒《市场营销原理》
科特勒曾说:“技术创造了许多奇迹,如青霉素、开胸手术、避孕药;技术也创造出了恐怖的'魔鬼',如氢弹、神经性毒气、冲锋枪;技术还创造出了诸如手机、电子游戏机这样好坏参半的产品。”
新技术能创造新的市场和机遇,然而每项新技术的诞生往往也意味着旧的技术要被淘汰,例如彩色电视机的出现慢慢淘汰了黑白电视的市场。如果企业跟不上科技进步的步伐,就会发现自己的产品已过时,同时也就失去了一些新的市场机会,从而市场竞争力会被大大削弱。相反,如果企业重视科技环境的发展变化,并能及时采取行动,则能在科技进步中不断获益。因此对于企业而言,科技环境的分析就显得异常重要。
提到新技术的“创造性破坏”作用,就不得不提互联网。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冲击,几乎可以说是毁灭性的。举一个很明显的例子——互联网媒体对传统媒体。
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美国报业就面临着债务攀升、广告收入大幅下滑的压力。许多公司不得不通过裁员、申请破产等方式渡过难关。2008年12月,拥有《洛杉矶时报》、《芝加哥论坛报》、《巴尔的摩太阳报》等知名报纸和23家广播电视台、美国年收益第二、总发行量第三的报业集团“论坛报”提请破产保护。2009年2月,拥有近20多家日报的Journal Register公司申请破产保护。第二天,大费城报业协会也在电子邮件中向该协会会员通知了费城报业公司申请破产保护的消息。而全美第一大报《纽约时报》在即将到期债务、股价及信用评级调低的重压之下,已经开始减少采编人员和削减股东红利。
市场通常将这些传统媒体所面临的困境解读成金融危机带来的附带伤害,但事实上,更主要的一个因素是互联网媒体的冲击。这是一股势不可挡的趋势,金融危机只是加速了趋势的到来,只是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互联网技术的革命将在未来改变人们诸多生活方式。
试想一下,当某地出现了一件突发事件,记者接到爆料线索后,以最快速度赶到现场采访,写完新闻稿之后连夜发回报社,排版印刷之后第二天送到读者手中。传统新闻报道一直以来都是这样的流程。而现在,借助于互联网技术,那位现场的爆料人不仅可以联系传统媒体,更可以用手机轻松拍下现场照片然后上传到自己的博客或论坛中,同时以相对客观的立场发表一些自己的见解,那么他创造这条新闻的成本将远低于报纸,而这条新闻的传播成本更是大大低于传统渠道,网友只要把链接发给别人就行了。事实上,现在很多新闻都是在网上热炒很多天之后,才被传统媒体所关注。
报纸除了提供新闻,还提供有价值的评论,特别是一些作者的专栏具有很高的用户黏着度,但是现在多数有“粉丝”的作者都会在网上开设专栏,通过方便的RSS订阅功能(类似于订报纸),读者甚至可以做到实时监控作者的最新文章,而不必等报纸拿到手。更关键的是,读者还可以通过留言等方式直接和专栏作者互动。这些,是传统的媒体无论如何都难以做到的。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