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科学革命/牛津通识读本
0.00     定价 ¥ 39.00
常州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59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44745185
  • 作      者:
    作者:(美国)劳伦斯·普林西比|译者:张卜天
  • 出 版 社 :
    译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12-01
收藏
编辑推荐

  《牛津通识读本》丛书新品《科学革命》,带你重返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的时代。科学史家、美国教学公司“名课”(TheGreatCourses,美国的“百家讲坛”)主讲人劳伦斯·普林西比著。勾勒科学革命的精彩面相,破除科学史上的迷雾,《科学的历程》作者、北京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吴国盛推荐。

展开
作者简介

  劳伦斯·普林西比,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科学技术史系和化学系教授。主要研究早期化学史、炼金术史。由于对科学史研究的卓越贡献,被授予培根奖章。另著有《火中试验炼金术:斯塔基、玻意耳以及海尔蒙特派化学家的命运》(2002,与W。R。纽曼合著)、《雄心勃勃的炼金术士:罗伯特·玻意耳和他的炼金术探索》(1998)。

展开
内容介绍

  16和17世纪,人们对自然世界展开狂热探索,是为“科学革命”时期。或是出于宗教热情,或是出于实际需求,或是出于名与利的前景,或是仅仅出于求知的欲望,各色思想者和实干家探究并重新审视着身边的世界。哥白尼、伽利略、牛顿,这些人类整个科学史上最为耀眼的星辰,以及其他许多虽无盛名却同样重要的名字,不停地给出、抛弃、再给出各种解释体系。
  在《牛津通识读本:科学革命》这本极简介绍中,劳伦斯·普林西比探索了科学革命时期天体科学、地球科学、物质与运动科学以及生命科学领域激动人心的革新与发展。在叙述中,作者采用了历史人物本身的视角,突出强调了他们的背景、环境、推理与动机,破除了科学史上的种种陈腐迷雾。

展开
精彩书评

  以寥寥数万字的篇幅,把近几十年发掘出来的如此之多的线索组织起来,并且提炼出鲜明的科学革命形象,这是本书的最大长处和特色。我相信,多年来深受实证主义及辉格式科学史影响的中国读者,读读本书,会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北京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中心主任  吴国盛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新世界和旧世界
  航海大发现
  一张图片胜过千言万语,事实证明,绘制插图的能力特别重要,因为新奇的报告和事物很快就会涌入欧洲。这些信息来自欧洲人直接接触的新土地。第一个来源是亚洲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由于葡萄牙人试图开辟与印度的贸易航线,以便绕过控制了陆路和地中海航线的中间商(主要是威尼斯人和阿拉伯人),遂使欧洲人接触到了这些地区。15世纪初,葡萄牙王子、航海家亨利(1394—1460 )开始派远征队沿西非海岸探险,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商人建立了直接联系。葡萄牙水手进一步南下,最终于1488 年绕过好望角,其最高潮是达·伽马于1497 至1498 年成功远航至印度进行贸易。葡萄牙人沿途建立了贸易前哨,其中许多地区直到20世纪中叶仍为葡萄牙所拥有,他们最终将其常规航线延伸到中国,将香料、宝石、黄金、瓷器等奢侈品运回欧洲,还带回了关于遥远国度、奇异生物和未知民族的报道。
  欧洲视野的这种拓宽并非在文艺复兴时期遽然开始。中世纪为文艺复兴时代的航海奠定了基础。事实上,向东的航行早在13世纪就已出现,却因14世纪亚洲的政治动荡而被迫中断,到了15世纪又被恢复。中世纪的旅行者往往是13世纪两个新修会—多明我会和方济各会—的成员,他们开始到遥远的地方传教和从事外交活动,这种使命我们直到现在才有所认识。他们在亚洲建立了宗教场所,从波斯和印度一路推进到北京,并将相关信息传回欧洲,从而激励了后来的贸易航行。这些中世纪旅行使人们意识到欧洲之外还有一个更为广袤的世界有待探索。
  当葡萄牙人正在向东开辟朝向亚洲的海上航线时,哥伦布却把目光投向了相反方向。他确信,地球周长大约要比在欧洲广为人知的相当准确的古代估计值短三分之一,因此认为自己向西航行能够到达东亚。这种错误的印象部分是由于公元2世纪的地理学家和天文学家托勒密。人文主义者们刚刚重新找出了他的《地理学》,其中把地球的尺寸说得异常之小,大大高估了亚洲向东的范围。哥伦布的资助者持怀疑态度,他们认识到西行路线要更长,如果没有中间的地方提供新的补给,船员就会饿死。(没有人认为哥伦布会“航行到地球边缘掉下去”,因为早在哥伦布之前1500 多年,地球的球形观念已在欧洲牢固确立。说哥伦布之前的人都认为地球是平的,这是19世纪的发明。中世纪的人会对这种想法捧腹大笑!)因此,当1492 年哥伦布的船只突然发现加勒比地区的陆地时,他自认为到了亚洲,而不是发现了一个新大陆。
  无论哥伦布后来是否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其他人反正很快认识到了,于是急忙赶往这个新世界。在新发明的印刷机的帮助下,新世界的消息迅速传开。1507 年,一位德国制图师根据意大利探险家亚美利哥·韦斯普奇的名字给这块新大陆命名为亚美利加。由于这些地图以及韦斯普奇随之发表的关于南美的描述,这个名字流传开来。1508 年,西班牙国王费迪南多二世为韦斯普奇设立了新世界首席航海家一职。这一新职位所属的商局(Casa de Contratación )成立于1503 年,不仅是为了给带回西班牙的货物征税,而且也是为了对返回的旅行者所带来的各种信息加以收集和分类,训练领航员和航海家,以及用从每一位返回的船长那里新收集到的信息不断更新原版地图。各种知识和技术诀窍汇集到塞维利亚,帮助西班牙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日不落”帝国。
  面对西班牙和葡萄牙正在积累的领地和财富,其他国家也不甘心袖手旁观,遂纷纷加入竞争行列,尽管他们落后于古伊比利亚人一个世纪或更长时间。因此在一百年的时间里,几乎所有关于新世界的报道和样本都是经由西班牙和葡萄牙来到欧洲的,它们改变了欧洲人的动植物知识和地理学知识。很难想象从新世界大量涌入欧洲的材料有多少。新的植物、动物、矿物、药品以及关于新的民族、语言、思想、观察和现象的报道使旧世界目不暇接,难以消化。这是真正的“信息过剩”,它要求改变关于自然界的想法,用新方法对知识加以组织。由于发现了新的奇异生物,传统的动植物分类系统不再适用。由于发现人类的居住地几乎无处不在,那种古代观念遭到了驳斥,即世界被分为五个气候区,包括两个温带和三个因为过热或过冷而不适宜居住的区域。开发美洲和亚洲巨大的经济潜力需要新的科学技术。地理数据和航线记录催生了新的绘图技术,而在欧洲与新国度之间安全可靠地通航则需要改进导航、造船和军备。
  ……
展开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新世界和旧世界
第二章 关联的世界
第三章 月上世界
第四章 月下世界
第五章 小宇宙和生命世界
第六章 科学世界的建立
尾声
索引
英文原文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常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