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应用语言学中的质性研究与分析/科研方法系列/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师丛书
0.00     定价 ¥ 62.90
常州市图书馆
  • ISBN:
    9787513524612
  • 作      者:
    作者:杨鲁新//王素娥//常海潮//盛静
  • 出 版 社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01-01
收藏
编辑推荐
  《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师丛书:应用语言学中的质性研究与分析》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质性研究实践,系统讲解英语教学研究中如何有效地运用质性研究方法,案例丰富,阐释清晰,是学习质性研究方法的入门书。
展开
作者简介
  杨鲁新,女,2001年获加拿大大布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应用语言学领域硕士学位,2006年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应用语言学领域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外语教育、外语教师发展、外语写作教学,并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2008年荣获北京外国语大学华为奖教金。2010年,其讲授的外语教学法课程获北京外国语大学精品研究生课程。目前正进行2010国家社科项目“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学发展新模式研究”。
  
  王素娥,女,2009年获得美国辛辛那提大学教育学院二语教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央财经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系主任,讲师。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例如应用语言学大会和TESOL年会并做宣讲,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数篇学术论文。参加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外汉翻译教育基金项目,并主持中央财经大学教改项目。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外语教育,社会文化理论,翻译以及质性研究。
  
  常海潮,男,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2000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获英语语言文学学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学院,获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获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学位。主持完成天津市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一项,参与完成国家级课题两项及省部级课题两项;目前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国外语教育基金课题和天津理工大学教改项目各一项。在《外语界》,《中国外语》,《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和《山东外语教学》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十多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师丛书:应用语言学中的质性研究与分析》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概述质性研究的特点和设计,共分两章。第二部分介绍了质性研究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共四章。第三部分介绍了质性研究的数据分析及效度保证方法,共四章。第四部分介绍了质性研究成果——论文或研究报告——的撰写,包括两章。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二章  质性研究的设计要求
  研究是一种有计划的活动,需要事先进行设计。与其他研究一样,质性研究也需要事先进行设计,但其设计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质性研究是一个循环反复、不断演化发展的过程,允许研究人员在研究过程中根据研究场地的现状不断调整事先的设计方案。质性研究的设计主要包括:1)确定研究问题或现象;2)回顾相关研究,即文献综述;3)筛选研究对象;4)确定数据收集方法。
  2.确定研究问题
  研究问题主要来自研究人员对某种现象的关注。在应用语言学研究中,研究现象涉及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活动及相关参与者的所思所为。而研究问题是研究现象中的一个聚集点。研究问题应该是学术界或教学界尚有疑问、研究人员自己确实希望探讨的、有价值的问题。有价值的问题至少有两重含义:一是研究人员对该问题的确了解很少,希望通过此项研究找到一个答案;二是该问题所涉及的内容在外语教学中确实存在,对研究对象来说具有实际意义,对他们的学习或未来可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例如,如何实现英语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同时还能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等都是应用语言学领域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找到有价值的问题后,研究人员还需要选择适合质性研究的问题类型。首先,研究人员需要思考自己选择的问题是属于“概括性问题”还是“特殊性问题”。前者是指向某一特定人群、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问题;后者是由一个或几个个案所呈现的问题,不具有普遍代表性。例如,如果对全国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感兴趣,希望通过选取全国有代表性的城市或地区的中学生进行调查,那么提出的就是一个“概括性问题”。而如果只选择了一个城市或地区的一所中学的学生进行研究,则属于个案研究,目的是了解这所学校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不在意该校学生是否有代表性,那么提出的问题就是一个“特殊性问题”。在质性研究中,“概括性问题”“特殊性问题”可以选择,但一般倾向于后者。对于质性研究来说,样本小的研究虽然很难反映整体情况,但是可以让我们从更深层次的角度认识问题。
  另外,研究人员还需要考虑自己选择的问题是“差异性问题”还是“过程性问题”。前者探讨事情的异同及其相互关系,如“某中学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强吗?”,寻求的答案是“强”或“弱”。后者探究的是事情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如“某中学的教师对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变化起到了什么作用?”,目的是了解英语教师在学生动机的变化过程中做了什么,如何做的,起到了什么作用。一般来说,“差异性问题”比较适合量化研究,而“过程性问题”比较适合质性研究。如果在质性研究中过度关注“差异性问题”,很容易导致对某一现象的人为分割,将事情简化为各种变量及其相关关系,从而忽略了事物的复杂性和动态变化的过程。
  在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常见的研究问题包括描述性问题和解释性问题。前者对现象进行描述,问题通常含有“是什么”(what)和“怎么样”(how)的词语或内涵;后者解释研究现象产生的原因,问题通常含有“为什么”(why)的词语或内涵。例如“高中英语教师是如何教学生英语写作的?”属于描述性问题,对高中英语教师的英语写作教学情况进行描述,因此问的是“是什么”的问题;“高中生是怎样应对高考英语作文的?”也属于描述性问题,对高中生应对高考英语作文的方式或方法进行描述,问的是“怎么样”的问题。相比之下,“高中英语教师为什么让学生做大量的语法练习?”则属于解释性问题,探究高中英语教师让学生做大量语法练习背后的原因;“高中生如何看待英语写作训练?为什么?”的前一个问题属于描述性问题,描述高中生对英语写作练习的看法,问的是“怎么样”的问题,而后一个问题属于解释性问题,探究高中生持该看法的原因,问的是“为什么”的问题;总之,研究问题切忌“大”与“空”,一定要可操作。以下例2.1、例2.2和例2.3中的研究问题来自本书作者的研究。
  ……
展开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部分 质性研究的设计
第一章 质性研究的特点与类型
第二章 质性研究的设计要求

第二部分 质性研究的数据收集
第三章 访谈
第四章 观察
第五章 反省
第六章 书面文档及影像资料的收集

第三部分 质性研究的数据分析及效度保证
第七章 数据管理
第八章 数据分析
第九章 效度保证
第十章 计算机辅助软件NVivo在质性资料分析中的应用

第四部分 质性研究论文或报告的写作
第十一章 质性数据报告的撰写
第十二章 质性研究论文的撰写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常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