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老北京的门楼
0.00     定价 ¥ 78.00
常州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6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40253042
  • 作      者:
    作者:于润琦
  • 出 版 社 :
    北京燕山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3-01
收藏
编辑推荐

20世纪30年代末,在北京西单附近街头常见一位老人卖“支炉瓦”。支炉瓦是俗称,应为支锅瓦,即锅承,是以青砖的下脚料磨成的三块异形的小砖头。一般售价为四五分钱,而这位老人竟开价五角。

原来这支炉瓦与众不同,除磨制细致之外,还有雕刻。统一有火焰纹饰,三块分别镌有“能”“生”“金”字样,联系火焰即可读为“火能生金”。一套微不足道的小玩意儿变成了玩赏两用的摆件。

老人说:我是漫天要价,您可以就地还钱,您还能亏了我们吗。不过求个油盐钱,闹包茶叶喝。

老人原来是建筑行业中的特种工艺砖雕的手艺人,由于时代的变迁,砖雕无人问津了,便失业降为一般瓦工,旧称泥水匠。业余搞点小制作,用他自己的话说:一来求点小钱补贴家用,更主要是技痒,过把瘾而已。

提起砖雕,在建筑上与石雕、油漆彩画为该行业手艺人的“三大撒手锏”,特别是砖雕出师成匠的从来就少。七八十年前石雕逐渐衰落,而砖雕更早就寿终正寝了。唯有晚清及民国初年遗留下的府第、大小宅门的影壁、门礅、门楼上还可见到不少珍

6

品,显示昔日建筑艺术上这方面的辉煌。

近年来,城市建设步伐逐步加快,北京的古都风貌也发生了很多变化,一些传统的建筑艺术变得无影无踪。

于君润琦乃有识之士也,几年来为留下影像资料不辞劳苦,奔走于四九城拍摄了许多照片,并按图查阅参考资料与走访情况,编辑出版了《北京的门礅》。今又脱稿即将付梓新编,名为《老北京的门楼》。《老北京的门楼》中多姿多彩的图片与朴实的解说对于以后回顾北京故都风貌一隅将有非常重要意义,当是可靠的通俗参考书。

李滨声

2005年冬


展开
作者简介

于润琦,2000年10月为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员。2007年12月为河北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心特聘教授。2011年为首都师范大学·北京话研究中心特聘兼职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近代学会南社·柳亚子研究分会副会长、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物协会会员、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2006年4月至2012年4月,先后多次赴美国、加拿大。参加“美中演唱学会学术年会”,提交的论文有《重新审视清末民初的演唱艺术》、《满汉合璧子弟书<升官图〉》、《浅议<北平的喜歌〉)、《北平吆喝的音乐美》、《北平儿歌的幽默》、《再议北平儿歌的文本》。作品在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的多家图书馆有收藏。


北京文化著作


《京城旧俗》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年7月

《北京的门墩》北京出版社,2002年9月

《文人笔下的旧京风情》,中国文联出版公司,2003年10月

《 老北京的玩艺》,中国文联出版公司,2006年1月


北京文化文章


《北京的影壁》,载《中华文化画报》2012年9月,总笫163期

《北京的门墩》,载《中华文化画报》2012年3月,总第157期

《于润琦先生与门墩》,载《中国画报》2004年9月

《北京的门墩》,载《北京纪事》2004年6月

《 于润琦先生与门墩》,载《北京观察》2003年3月

《 北京的门墩》,载《今日东方》2002年12月

《看老北京的门墩》,载《中国文物报》1999年3月

《于润琦与北京门墩》,载《中华锦绣》1999年1月

《北京的门墩》,载《中国文化画报》1997年2月

《浅谈<北京的门墩>》,2004年6月 中国中央电视台&middot;中国文艺&middot;中国风(专家访谈&middot;中英文对外播出)。


展开
内容介绍

展示了北京门楼建筑的风貌,弘扬了北京建筑文化和民俗文化。建筑是传统文化和精神文明的载体,是历史的宝藏和历史的真实记录。古都北京不仅是中华儿女的骄傲,也是世界人民的宝贵文化财富。保护我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是我们的责任和历史使命。


门楼是古民居的门面,既体现了当时工匠艺人的加工工艺水平和艺术改造能力,也充分反映了房屋主人的地位和级别。封建社会等级森严,什么级别的人住什么样的房子,什么房子开什么门,什么门漆什么颜色都有具体规定。超过规定即获"僭制”的罪名。所谓的“僭制”就是超过了朝廷规定的制度。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门楼的建置 / 001

第二章 门头砖雕 / 107

第三章 门楼彩绘 / 133

第四章 戗檐和博缝 / 149

第五章 雀替和门簪 / 175

第六章 门钹和护口 / 203

第七章 门联 / 223

第八章 门礅 / 237

第九章 上马石和拴马桩 / 295

第十章 影壁 / 313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常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