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中美贸易摩擦大事记
2018年7月6日,美国政府对340亿美元中国输美产品加征25%关税,打响贸易战第一枪。当前,美国将遏制中国崛起作为首要目标,可以预见,这场世界经济史上规模最大的贸易战将长期化、常态化。
简单梳理中美贸易摩擦大事记,不难发现,美国特朗普政府对中国贸易战的清晰轨迹和不断加码升级的过程,以及中国被迫起而应对的立场和举措。
2015年,特朗普在竞选宣言中21次提到中国,认为中国抢了美国的工作,损害了美国经济,要大幅度提高对中国产品的关税。
2017年8月18日,美国贸易代表罗伯特莱特希泽宣布,正式对中国发起“301调查”[1]。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当日发表声明说,将调查中国政府在技术转让、知识产权、创新等领域的实践、政策和做法是否不合理或具歧视性,以及是否对美国商业造成负担或限制。
2018年1月11日,美国商务部公布进口钢铁对国家安全产生威胁的调查报告。
1月22日,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表示,特朗普已批准对进口大型家用洗衣机及进口太阳能电池与电池板征收保护性关税的建议。莱特希泽当日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一决定是在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调查后作出的。对这两种进口产品征收的保护性关税,第一年将以更高的税率启动,然后在随后几年逐渐下降。第一年,进口洗衣机在120万台以内,征收20%的关税,超出120万台征税50%。对于进口太阳能电池与电池板,美国将对超过2.5千兆瓦的产品第一年征税30%,随后的三年里分别降至25%、20%和15%。此举对世界最大的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国——中国影响巨大。
2月4日,中国商务部分别发布2018年第12号和第13号公告,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高粱进行反倾销反补贴立案调查。
2月16日,美国商务部提出几项可能旨在限制中国钢铝出口的措施,包括惩罚性关税、进口配额等。但有报道指出,钢铝关税伤害更多的是欧盟、加拿大、墨西哥。
3月1日,美国宣布计划对进口钢材关税增加25%,对进口铝材关税增加10%,中国受到影响的产品价值总额大约27亿美元。中国对此予以严重警告。
3月8日,特朗普宣布准备根据“232调查”[2]对钢铁和铝制品分别加征25%和10%的关税。虽然此次加征关税并非仅仅针对中国,但却揭开了中美贸易战的序幕。
3月22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公布《中国贸易实践的301条款调查》,认定中国政府在技术转让、知识产权和创新相关的行动、政策和实践是“不合理或歧视性的,对美国商务形成负担或限制”。
3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一份针对中国经济的总统备忘录,宣布就中国在钢铁、铝贸易和知识产权方面的行为,向500亿美元的中国对美出口商品征收惩罚性关税,同时限制中国对美直接投资。作为对美国加征钢铝制品关税的反击,中国政府公布了对价值3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加征关税的清单,并征求公众意见。
4月2日,中国宣布对美国128种产品、总值大约27亿美元的商品进行相似的关税对待。它们主要是水果和猪肉等农产品。
4月4日,美国政府依据“301调查”单方认定结果,宣布将对原产于中国的约1300种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涉及约500亿美元中国对美出口商品。征税清单涉及中国信息和通信技术、航空航天、机器人、医药、机械等高科技产品,包括“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产业。
4月4日,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会见美国代理国务卿沙利文。崔天凯要求美国及早摒弃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的做法,停止对华“301调查”,通过对话协商方式同中方解决相关分歧。
4月4日下午,中国宣布对大豆、汽车和化妆品等106类产品、总值50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征收对等的关税。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等机构强烈谴责美国的征税行为。
4月5日,美国政府的贸易谈判代表宣布对中国另外1000亿美元的产品增加关税,但是没有公布具体细节。
4月5日,中国就美国进口钢铁和铝产品的“232措施”,向美方提出世界贸易组织(WTO)磋商请求,正式启动WTO争端解决程序。同日,中国也就“301措施”提出WTO磋商。当天,纽约三大股指暴跌。
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兴通讯实施制裁。
4月18日,美国表示已同意就加征关税措施与中国在WTO争端解决机制下进行磋商。
4月27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了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特别301报告》,美方单方面对其他国家的知识产权状况进行评判和指责。
[1]“301调查”即“301条款”,是美国《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的俗称,一般而言,“301条款”是美国贸易法中有关对外国立法或行政上违反协定、损害美国利益的行为采取单边报复措施的立法授权条款。
[2]“232调查”,指美国商务部根据1962年《贸易扩展法》第232条款授权,对特定产品进口是否威胁美国国家安全进行立案调查,并在立案之后270天内向总统提交报告,总统在90天内作出是否对相关产品进口采取最终措施的决定。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