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研究语言和认知的科学家,乔治·莱考夫认为,控制了语言就控制了思想。他在《别想那只大象》一书中,以美国政客的竞选语言为例,详细解释了这一理论,并指明了在实际语言沟通中如何运用该理论的方法。
乔治·莱考夫长期以来着力研究认知语言学对人际沟通的启示。他用“别想大象”这个例子说明,在语言大战中战胜对手的方法很简单:千万不要用对方已经不断重复强调的关键词。他告诉我们,“隐喻”和“框架”是控制话语权的两大利器,你可以运用这两种武器在30秒之内了解对方言语的核心含义,并迅速做出反应。
《别想那只大象》不仅教我们在话语角力中抢占高地、达成自己的目的,还可以让我们变得不那么容易被引导、操弄和煽动。营销、广告、公关、媒体等领域人士必读。
展开
总统竞选指导手册
——霍华德·迪安(HowardDean)
2004年美国总统候选人、第50任美国民主党主席
要是民主党早几年读了乔治·莱考夫的作品,我们恐怕不会落到今天这一步:丢了在白宫的权力,丢了在国会的优势,丢了在最高法院的阵地。
莱考夫用自由派们可以理解的语言,写下了拉尔夫·里德(RalphReed)、纽特·金里奇(NewtGingrich)和弗兰克·伦兹(FrankLuntz)等人老早以前就凭直觉意识到了的东西。语言很重要。
通过定义类似“减税”的概念,共和党右翼不仅定下了辩论的条件,还抢占了制高点。靠着把“减税”(taxcuts)说成“税收减免”(taxrelief),右翼还一下子就把反对“减税”的人给划进了“坏人”类别。
如果你对上述情况感到困惑,那就一定要读读这本书。莱考夫的见解不光能让你豁然开朗,更重要的是,他还为我们展示了摆脱泥沼的出路。想要抢先设定议程的人必须动作迅速,而且必须理解语言的运用。设定议程的人还需要大义凜然,无愧无惧。
后人撰写21世纪的历史时,乔治·莱考夫一定会跻身影响力最深远的进步运动政治思想家之列。想要实现改变的人们,一定得好好利用他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