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可因各种原因而发生不同类型的出血,如眼部的视网膜血管炎、血管阻塞、新生血管、手术或眼外伤,以及全身性疾病的高血压、糖尿病、肾病、妊娠毒血症、白血病、严重贫血等。出血还有部位、深浅、多少、新旧等不同。出血量多,进入玻璃体,则引起玻璃体混浊或玻璃体积血而失明。现代中医眼科诊治眼底出血,一般规律应是先辨病,然后结合中医理论辨证分型、分期论治,临床多能奏效。难题是部分患者在治疗进程中容易反复出血,而每次反复,病情递重,视力递减。如何才能稳定疗效,减少反复出血,值得探讨。廖品正教授对眼底出血性疾病具有独特的见解和认识,她认为:(1)单纯眼底病引起的出血与全身病之眼底病变导致的出血,治法有别:①眼底出血由单纯眼底疾病引起者:以治疗出血和眼底病为主,结合参考全身症辨证。出血期以止血为主;出血稳定后,眼底疾病与出血同治,同时参合全身症候辨证论治,方能提高疗效。②眼底出血由全身病导致的眼底病变引起者:全身病为本,眼病为标;但当眼底出血很急时,应“急则治其标”,把治疗眼底出血放在首位;急性期过后,当局部结合全身,标本兼顾,才能提高和稳定疗效,否则出血很难稳定。如全身病糖尿病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的眼底出血,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引起的眼部并发症,故治疗糖尿病,控制血糖,改善患者的全身病情是重要的基础治疗,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局部的病变既与全身病情密切相关,又具有自己的特点,应局部结合整体,权衡标本缓急,辨证论治。如眼底病变轻缓(多属轻、中度非增殖期)时,宜以全身病情为主,结合眼局部病变论治。眼底病变急重(多属重度非增殖期或增殖期)而反复出血时,宜以眼局部病变为主,结合全身病情论治。(2)血管结构与性状不同的眼底出血,治法有别:①眼底血管结构与性状正常者:如眼外伤导致的眼底出血,是眼底正常血管突受创伤而引起的出血,其血管性状好,无反复出血的危险,“离经之血为瘀血”,加之,眼内出血,血无出道,易于留瘀,宜活血化瘀通络为要。②眼底血管结构与性状异常者:如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均为血管本身有病变所导致的眼底出血,其血管本身结构及性状异常,通透性大,具有反复出血的特点,治疗时在各个阶段均应注意活血适度而不要太过,时时留意有无新鲜出血;又如无论是单纯眼底病引起的出血,还是全身病的眼底病变引起的出血,只要有结构及性状异常的新生血管的形成,均要注意反复出血的问题。(3)眼底出血的程期不同,治法有别:①出血期:出血1周到10天为出血期,治宜止血为主。②出血静止期:出血停止2周到3周后,无新鲜出血者,为出血静止期,治宜化瘀止血。③瘀血期:出血停止3周到1月,无新鲜出血,则进入瘀血期,治宜化瘀散结。不过,在临床上,这三期很难用时间截然划分,三者之间常常相互移行渐变,且与病种、自身体质密切相关。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鲜出血量大而进入玻璃体者,在出血停止1周到10天(还未完全进入静止期)就要逐渐加化瘀止血药,而进入瘀血期(3周至1月)以后,更难划分,因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眼底出血很多时候都是新旧杂存,同一眼底,不同时期的病灶同时存在,它和视网膜静脉周围炎一样,一旦化瘀、破血药物应用太过,即可能再次出血。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