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阔而富庶的中部低地地势平坦,耕地成片,雨水充沛,因此尽管古典期与前古典期都立足于玉米种植,既无金属工具,也无牛马轮车,但是产品数量和生活条件方面却有较大提高,再加上王权强大、社会组织能力增加,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使古典期的生产力水平达到了古代文明繁荣所需要的那种较高的生产力。
古代东方各个文明都在大河流域中发育滋长:埃及有尼罗河,巴比伦有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中国有黄河与长江。印度则有恒河与印度河,玛雅文明却无大河可言,中部玛雅地区--古典期玛雅文明的中心,大部分都是只有小溪小河和湖泊的内陆凹地,西边虽有一条从危地马拉流向墨西哥湾的乌苏马辛达河,却是河小水浅、水流湍急,难以称为大河,对玛雅文明没有什么影响。
然而,玛雅茂密的热带雨林,却又是各东方文明所罕有的。那些高温多雨、枝叶繁茂、藤蔓交织的茂密丛林,为玛雅人提供了衣食之源和各种奇珍异宝,也为玛雅文明披上了一层浓烈的神秘色彩,因为在世界各古代文明中唯有它是在热带丛林中创造出来的。可是,它没有连绵千里、河渠纵横、肥田沃土的平川广原,也没有各地联系密不可分,组成大国的统一的经济基础,这样一来,古典期的玛雅文明虽已达到繁荣的高峰,却没有实现全地区的统一,没有组成像埃及、中国那样一统天下、高度集权的帝国。
整个玛雅地区分成数以百计的城邦国家,这些国家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围市镇和农村也不过百里之地,人口不出10万,虽然也有少数大邦,但和东方大国比起来就微不足道了。这些小邦仍在以前的“神权政治”基础上建立国王的统治,邦主--小国之王同时兼任最高祭司之职,总是强调王权为神所授。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