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莎剧的黑历史——莎士比亚戏剧的“原型故事”之旅
0.00     定价 ¥ 45.00
中新友好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47314265
  • 作      者:
    傅光明
  • 出 版 社 :
    东方出版中心
  • 出版日期:
    2019-04-01
收藏
编辑推荐

☆一本书,了解风靡世界的莎剧创作原型。著名学者傅光明经过认真、详实的研究,对莎士比亚戏剧的素材来源作了丰富而有趣的探索。为我们展示了莎学研究高峰背后一派气象万千的群峦。

☆语言鲜活、灵动,为读者提供了不同的阅读体验。作者傅光明诠释的莎士比亚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莎士比亚,语言鲜活、灵动,为新一代读者打开了不同阅读体验。

展开
作者简介

傅光明,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员,河北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著有《萧乾:未带地图,行旅人生》《老舍之死口述实录》《口述历史下的老舍之死》《老舍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命运》《书信世界里的赵清阁与老舍》《天地一莎翁》《戏梦一莎翁》等。译有《古韵》《我的童话人生:安徒生自传》《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新译《莎士比亚全集》(第一辑)等。

展开
内容介绍

著名学者傅光明经过认真、详实的研究,对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四大喜剧以及《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素材来源作了丰富而有趣的探索,在某种意义上是对莎剧文本的延伸和拓展。书中每篇文章读来妙趣横生、鲜活灵动,为新一代读者提供了解密莎剧的金钥匙。

展开
精彩书评

傅光明先生不仅是一位优秀的莎士比亚戏剧翻译者,而且还立志成为中国的莎学专家。他引经据典,根据溯源,对莎士比亚戏剧故事的原型作了丰富而有趣的探索,大大拓展了莎剧的学术视野。如果说,莎士比亚是世界文学的高峰,那么傅光明先生的研究成果,为我们展示了高峰背后一派气象万千的群峦。

—— 陈思和 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著名文学评论家

 

傅光明先生经过认真而详实的研究,为他新译莎剧所撰写的一篇篇导言,无疑都是集文献考析与文本分析为一体的精彩论文,可以视作译介学近年来罕见的优秀成果,而且篇篇读起来妙趣横生,又是为新一代读者打开莎剧这个宝库的一把把金钥匙。

——谢天振 国际知名比较文学家、翻译学家

 

经典重译即重释。它既回应当代读者的期待,也是译者和阐释者精神生命的灌注,更是经典的延续和拓展。傅光明以一己之力重新译莎和释莎,都给我们带来了趣味、慰藉和惊喜。

——宋炳辉 上海外国语大学比较文学暨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授

 

傅译莎士比亚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莎士比亚。傅光明先生用学者的功夫来考释词语典故文化,用诗人的热情来把莎剧语言翻译得通畅流利。在好好地读一本傅译莎剧之前,不妨先从这本所谓暗黑莎剧诠释入手,你会发现,西方经典也可以那样鲜活、灵动。

——宋明炜 美国韦尔斯利学院东亚系副教授

展开
精彩书摘

莎士比亚致中国北京文青的一封信(代后记)

 

朋友:您好! 您绝想不到,这是一封453岁英国老头儿的来信。 是呀,我也没想到,老莎我在家乡出生时受洗的斯特拉福德圣三一教堂 ,已安睡401年,才过忌日没几天,灵魂就不消停了,非得给您写这么一封穿越时空的信,闲聊几句。 不管您属于北京土著,还是“北漂”一族,都算缘分吧。说实话,想当年我从乡下跟着剧团跑到帝都伦敦,开始写戏谋生,你们现在叫搞文创,不也属于“北漂”吗? 我成年以后,不时有伦敦的剧团来我家乡巡演,耳濡目染,我便对演戏、写戏有了兴趣。23岁时,心血来潮,给一个剧团当临时演员,并随它一起来到帝都。人这辈子,有许多事匪夷所思。再有,实不相瞒,我老婆比我大八岁,先后生了三个孩子。您想,若成天窝在家里油盐酱醋的过日子,多烦!不如出去闯荡一番。 我到帝都第二年(1588年),女王的海军打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我亲眼见证了整个伦敦的沸腾,国人陷入爱国的狂热之中,并开始关注自家历史,正好为我写历史剧提供了契机。 我经历过伊丽莎白女王和詹姆斯一世国王两个朝代,两位国王对我都挺好。当然,为能顺顺当当地写戏、挣钱,吃得香,睡得踏实,我很会讨好国王。 比如,女王观看《亨利四世》,被剧中的福斯塔夫逗得开心不已,凤颜大悦,演出一结束,便命我三个礼拜之内写一部福斯塔夫谈情说爱的新戏。这便是五幕喜剧《温莎的快乐夫人们》。哦,对了,听说您那儿将该剧译为《温莎的风流娘儿们》,可无论“风流”,还是“娘儿们”,都不仅不忠于原文,且极易令人产生歧义的联想。 再如,为让詹姆斯一世开心,写《麦克白》时,我特意把他说成班柯的后人,并将万世为王。不提也罢! 我在喜剧里写了不少阴差阳错的爱情,是觉得真爱之路永不平坦,祝福有情人终成眷属;我在悲剧里写复仇、写流血,是希望国与国、人与人之间别再发生战争、重演悲剧,祝福世间和平安宁。用心良苦啊! 最后嗦一句,我写戏只是为让剧团尽快上演,并不是写给读者的。从没想过我的戏日后会成为文学经典,更没想过不朽。我没留下一份手稿,我活着时出版的一些剧本没一部经我过目,有的版本十分糟糕,这给后世研究我的人添了麻烦。 感谢19世纪的德国人将我的戏奉为经典,感谢我的同胞把我定为“国家诗人”。自我感觉超好!话一多就累,就此打住,接着安睡。 上帝保佑,祝福一切!                                                您诚挚的莎士比亚  

                                                      2017年4月29日                                          于斯特拉福德圣三一教堂地下

展开
目录

莎剧的黑历史——莎士比亚戏剧的“原型故事”之旅(代序) 熊辉

一《罗密欧与朱丽叶》:

          永恒之爱从何而来?

二《威尼斯商人》:

          “一磅肉的故事”和“择匣选婿”

三《仲夏夜之梦》:

           一部“原创”的梦幻剧?

四《皆大欢喜》:

          “加米林的故事”和洛奇的《罗莎琳德》

五《第十二夜》:

          《欺骗》与里奇“西拉的故事”

六《哈姆雷特》:

          “阿姆雷特”如何变成“哈姆雷特”?

七《奥赛罗》:

          从“摩尔上尉”到“摩尔将军”

八《李尔王》:

          新旧“李尔”孰优孰劣?

九《麦克白》:

          “麦克白故事”与“三女巫”

参考文献

莎士比亚致中国北京文青的一封信(代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中新友好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