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主体间性外语教学行动研究
0.00     定价 ¥ 50.00
中新友好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17834083
  • 作      者:
    柴改英,邬易平,陈程
  • 出 版 社 :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8-01
收藏
内容介绍
  《主体间性外语教学行动研究》作者来自教学一线,多年以教学为研究场域,致力于主体间性“全人”教育行动研究探索。
  全书由七章组成。一章从哲学、教育学及外语教学三个视角对主体间性教育进行理论思考,提出主体间性“全人”教育目标。第二章聚焦外语教学中实现主体间性的理论基础和行动研究方法,强调教师集教育实践者和教育研究者为一体的身份,促使教师向教育专家转型和发展。
  第三章到第七章呈现了五个教学行动研究。第三章致力于培养学习的人,在“学术规范与英语论文写作”课程改革中,通过去话语行动,重塑师生角色,使师生从主客体关系走向主体间关系;通过强化学生主体性的教学行动,培养学生成为自主者、合作者、批判者、求助者。第四章和第五章致力于培养社会的人。“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着眼建构主体间性“伙伴”关系,通过合作式体验、移情性理解、信任型管理等教学行动,提升师生的教学参与感、分享感和成就感。“旅游实务英语”课程改革立足行动的体验本质,创设真实的跨文化交流社会实践任务,使学生在社会接触中完整体验知识建构、语言调适、文化对比、意义磋商等过程。第六章致力于培养思辨的人,聚焦“英语写作”课程的评价环节,构建同伴互评双螺旋模式和线上评价共同体,培养和提高学生自评、互评的能力和质量。同时,在与人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向他人学习以及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第七章“英语修辞学”课程审美体验教学改革行动,致力于培养审美的人,通过唤起审美感知、激活审美理解、促发审美升华等系列教学行动,加强学生的审美体验,帮助学生建立我我、物我和谐主体间关系。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主体间性理论思考
一、主体间性哲学思考
(一)主体与主体性
(二)主体性的历史嬗变
(三)主体间性的内涵与特征
(四)从主体性的张扬到主体间性的必然
二、主体间性教育学思考
(一)教育主体
(二)教育主体论的演进
(三)教育主体间性的必然
(四)主体间性教育特性
三、主体间性教育目标
(一)培养学习的人
(二)培养社会的人
(三)培养思辨的人
(四)培养审美的人

第二章 主体间性外语教学的理论基础与行动研究方法
一、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
(二)交往理论
二、行动研究方法
(一)行动研究的发展历程
(二)行动研究的内涵及特点
(三)教学的研究本质和行动研究模式

第三章 培养学习的人:“学术规范与英语论文写作”课程改革行动研究
一、课程改革背景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调研
(三)课程改革计划
二、权威管理教学行动
(一)教师权威及其挑战
(二)权威管理教学行动
(三)行动反思
三、学习主体培养教学行动
(一)学习主体特质
(二)学习主体培养行动
(三)行动反思
四、结语

第四章 培养合作的人:“大学英语”课程改革行动研究
一、课程改革背景
(一)课程发展及现状
(二)课程要求
(三)师生关系调研
二、建构主体间性“伙伴”关系理论思考
(一)主体间性“伙伴”师生关系
(二)主体间性“伙伴”师生关系的实现途径
三、行动研究设计
四、行动研究实施及反思
(一)合作式体验行动
(二)移情性理解行动
(三)信任型管理行动
五、结语

第五章 培养社会的人:体验式“旅游实务英语”课程改革行动研究
一、理论思考
(一)社会主体教育使命
(二)社会主体间性教育的体验本质
二、体验式“旅游实务英语”课程改革行动
(一)课程改革背景
(二)课程改革设计
(三)行动与观察
(四)课程改革反思
三、结语

第六章 培养思辨的人:“英语写作”课程评价体系教学改革行动
一、课程介绍
二、走向思辨的写作评价
(一)评价与写作评价
(二)主体间互动的思辨陛评价
三、同伴互评教学改革行动
(一)教学改革行动
(二)行动效果
(三)行动反思
(四)提升行动:线上同伴互评
四、结语

第七章 培养审美的人:“英语修辞学”课程审美体验教学改革行动
一、理论思考
(一)审美教育
(二)审美主体间性
(三)修辞的审美本质
二、审美体验教学改革行动
(一)唤起审美感知
(二)激活审美理解
(三)促发审美升华
三、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中新友好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