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三宝》是一首歌,“吉祥三宝”是一家人。一家人创作演唱了歌曲《吉祥三宝》,由此得名。
“吉祥三宝”中的爸爸布仁巴雅尔,出生于1960年,蒙古族人;妈妈乌日娜,出生于1963年,鄂温克族人。20世纪80年代,乌日娜和布仁巴雅尔先后从呼伦贝尔大草原一路唱着歌儿来到北京,一个在中央民族学院读大学,一个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做播音员。
这对相亲相爱的年轻人和所有的中国人一样,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中,拼搏着自己的才华,挥洒着恣意的青春。进入中年以后,一首无意中创作的《吉祥三宝》,让他们从默默无闻的普通人变成家喻户晓的明星,受到亿万听众和观众的喜爱。
从此,他们站上了一个天赐的舞台,展开了更为绚丽多彩甚至光芒万丈的音乐人生。
1.高光时刻
2006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吉祥三宝》这首歌第11个登场。
晚上9点左右,马头琴旋律响起,车台把一驾勒勒车从舞台左侧车到舞台中央。勒勒车上站着三个人:一个爸爸模样的人,一个妈妈模样的人,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爸爸身穿白色蒙古袍,戴着白色毡帽,英俊潇洒;妈妈身穿紫色蒙古袍,甜美亲切;小女孩穿着粉色蒙古袍,稚气未脱。
他们富有特色的服装和站在勒勒车上演唱的出场方式,让很多人眼前一亮。 紧接着,歌声响起——
小女孩:阿爸。
爸爸:哎。
小女孩:太阳出来月亮回家了吗?
爸爸:对啦。
小女孩:星星出来太阳去哪里啦?
爸爸:在天上。
小女孩:我怎么找也找不到它?
爸爸:它回家啦。
爸爸妈妈女儿合:太阳月亮星星就是吉祥的一家。
小女孩:阿妈。
妈妈:哎。
小女孩:叶子绿了什么时候开花?
妈妈:等夏天来了。
小女孩:花儿红了果实能去摘吗?
妈妈:等秋天到啦。
小女孩:果实种在土里能发芽吗?
妈妈:它会长大的!
爸爸妈妈女儿合:花儿叶子果实就是吉祥的一家。
爸爸妈妈:宝贝。
女儿:啊。
爸爸:阿爸像太阳照着阿妈。
女儿:那阿妈呢?
妈妈:阿妈像绿叶托着红花。
女儿回答:我呢?
爸爸妈妈:你像种子一样正在发芽。
爸爸妈妈女儿合:我们三个就是吉祥如意的一家。
轻快、活泼的旋律,家常话一样的歌词,趣味盎然,琅琅上口。爸爸的声音浑厚温情、富有磁性,妈妈的声音响亮婉转、仿佛花开,小女孩的声音清脆天然、乖巧俏皮,整首歌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观众如沐春风。
演出顺利完成,他们心中的石头落了地,只觉得很幸运很幸福很吉祥。三个人和工作人员打了个招呼就高高兴兴地离开央视一号演播大厅,回家煮饺子了,未曾想到这场演出给他们的命运带来了巨大改变。
2.三个幸运开关
春晚之后,到处都在播放、传唱这首歌。人们纷纷开始探秘:哪里来的这个节目?
其实这首歌并不是专门为晚会创作的,甚至不是一首新歌。能被选中上春晚,不得不说是一连串的偶然的结果,它神奇地踩中了好几个幸运开关。
第一个幸运开关是《吉祥三宝》被《天边》“意外”地“发现”了。
《吉祥三宝》是布仁巴雅尔第一张专辑《天边》中的一首歌,它是在整个专辑定稿的最后一刻才被收录进去的。
2005年,出《天边》这张专辑的时候,布仁巴雅尔已经45岁了。当年,编曲、录音、做后期的成本很高。布仁巴雅尔和乌日娜都是工薪阶层,虽然能写会唱,却一直没有出专辑的机会。
P2-5
展开
经成为经典,“吉祥三宝”
又是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
传承者和实践者,因此,
“吉祥三宝”的故事应该留
下一个文本备忘录和艺术
档案。这样的民族文化工
作者,是我们的骄傲和自
豪,需要敬重。
——王纪言,文化学
者、媒体人
翻看这本书,仿佛又
一次面对面交流,感动又
感慨!在文字中,“吉祥
三宝”再一次团聚,再一
次成长、成名、成熟和成
功。爱与旋律和优美的歌
声会一直陪伴着这家人坚
强坚定地走下去。
——白岩松,主持人
、媒体人
我拍摄纪录片《远方
》,才第一次走进呼伦贝
尔。呼伦贝尔是丰富多彩
的,“吉祥三宝”的故事,
也是丰富多彩的。读这本
书,我的眼前走来布仁巴
雅尔的鲜活的身影。不知
不觉,已泪流满面。
——邱启明,主持人
、媒体人
“吉祥三宝”中的每一
个人,都不能说特别,但
“吉祥三宝”在一起就显得
独一无二。这本书涉及爱
情、亲情、乡情,涉及艺
术、事业、时代,涉及创
作、成长、离合。很少有
家庭,如他们这般丰盈。
——于守山,导演、
策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