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高质量发展下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协同研究
0.00     定价 ¥ 88.00
中新友好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16424971
  • 作      者:
    周福全,韩亚男
  • 出 版 社 :
    企业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5-01
收藏
编辑推荐

 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制造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直接关系到其经济发展成功与否。本书对产业经济研究工作实践的探索,并不是对产业经济学进行系统的理论剖析,而是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制造业在高质量发展中遇到的产业经济学问题,从理论与实践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
作者简介

  周福全,1963年出生于中国吉林省通化市。1985年本科毕业于长春工业大学(原吉林工学院),1987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原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研究生班毕业,1988年获工学硕士学位。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特聘专家,全国咨询工程师(投资)职业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委员、参考教材编委,国家《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编委,《工程项目组织与管理》主要编写人,中国技术经济学会投融资分会理事。先后在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北京国咨合众顾问有限公司、北京华咨工程设计公司等单位从事工程咨询工作30余年。作为项目负责人与核心成员完成战略咨询、区域经济、产业集群与产业链、投资建设项目前期等数百项咨询工作。
  韩亚男,1981年出生于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咨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规划咨询部高级项目经理、工学硕士、国家咨询工程师(投资)。先后在北京国咨合众顾问有限公司、北京华咨工程设计公司等单位从事工程咨询工作10余年,作为项目负责人与核心成员完成区域规划、产业专项规划、园区规划、产布局、产业集群与产业链研究、项目策划、可研编制、咨询评估等近百项咨询工作。其中,作为核心成员与项目负责人完成的《桂林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广西壮族自治区“南菜北运”专项规划(2015—2025年)》先后获得中国工程咨询协会国家优秀工程咨询三等奖和优秀奖,《北部湾重点产业产业树研究》曾得到广西壮族自治区领导的批示表扬。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立足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结合笔者十余年在产业发展方面的咨询实践,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产业结构、产业集群建设、产业链打造与产业布局、协同发展等方面的有关问题及相互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制造业发展中的核心问题——产业链、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建设与布局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探索。

展开
精彩书摘

 

  产业结构升级在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产业高质量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工业特别是制造业是规模最大、生产率提高最快的产业,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关系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局,没有高质量的制造业,就没有经济发展的高质量。制造业价值链长、关联性强、带动力大,为农业、服务业提供原料、设备、动力和技术保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当地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制造业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通常生产效率最高、提升速度最快,要提高经济发展的整体效率和效益,离不开制造业的引领和支撑。
   (二)产业升级是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
    产业中制造业是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主力军,制造业升级是适应我国工业化发展新阶段的要求。世界近现代史表明,制造业的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成为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共同经验。18世纪中后期,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为标志的现代制造业快速崛起,推动了英国率先完成工业化。19世纪末,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美国在电力、机械等领域形成领先优势,实现了现代化。在这些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完善升级的制造业体系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反观一些曾经也在工业化上取得不俗成绩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其放松对制造业发展的坚持,特别是忽视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从而陷入了经济增长缓慢、收入提升停滞的“中等收入陷阱”。
   (三)制造业升级是“双循环”发展的必然要求
    要实现“双循环”模式下的发展,必须通过制造业的升级发展来完成。通过制造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加快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并进而带动传统产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技术升级与发展。
    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制造业是重要的产业依托。“双循环”发展模式对企业间、部门间、行业间、地区间和国际的产业分工有很高的要求,通过制造业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进一步实现制造业的区域协同发展才能使生产者通过发挥比较优势或规模经济优势从分工和贸易中获益。现阶段,我国制造业已经实现了规模经济,亟须加快推进产业升级,以此带动制造业的继续增长。可以说,我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必然要求。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高质量发展与产业结构
  第一节 产业与产业结构
      一、产业与产业结构的内涵及联系
      二、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
      三、产业结构优化
  第二节 不同的产业结构内容
      一、三次产业分类法
      二、农轻重产业分类法
      三、关联方式分类法
      四、标准产业分类法
      五、资源密集度分类法
      六、增长率产业分类法
      七、生产流程分类法
      八、霍夫曼分类法
      九、钱纳里-泰勒分类法
      十、产业地位分类法
      十一、产业发展状况分类法
  第三节 产业结构与高质量的关系
      一、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产业结构升级在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产业结构优化推进经济发展

第二章 产业空间组织——产业布局与工业园区
  第一节 产业布局理论与影响因素
      一、产业布局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二、产业布局的机制
      三、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产业布局与产业结构
      一、产业布局与产业结构的关系
      二、产业布局的原则
      三、产业布局的模式
  第三节 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工业园区
      一、工业园区与层级划分
      二、工业园区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四节 工业园区的产业发展
      一、综合型园区与专业型或特色型园区发展分析
      二、普通园区与特殊园区的适宜性分析

第三章 产业布局形式——集群式布局
  第一节 布局主体:产业集群
      一、产业集群的形成
      二、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几个阶段
      三、产业集群的特征
      四、产业集群的类型
  第二节 产业集群对区域与园区的作用
      一、工业园区与产业集群
      二、产业集群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三、工业园区与产业集群的相互作用
      四、园区集群式产业布局的原则
  第三节 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布局在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
      一、工业园区的生命周期研究
      二、工业园区发展初期的工作重点
      三、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形成期的工作重点
      四、工业园区持续发展期的工作重点

第四章 产业集群建设核心——产业链打造
  第一节 产业链的内涵与类型
      一、产业链的内涵与特征
      二、产业链的分类
      三、不同产业的产业链类型与特点
  第二节 制造业产业链的价值研究
      一、“微笑曲线”带来的产业链价值认识误区
      二、对“武藏曲线”与“微笑曲线”的反思
      三、产业链制造阶段获利的路径分析
  第三节 产业链建设是集群形成的关键
      一、产业链与产业集群各有侧重
      二、产业集群建设要以产业链为核心来形成
      三、区域产业集群应突出特有产业链建设

第五章 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第一节 产业链发展与建设的基本过程
      一、产业链的基本发展过程
      二、产业链中的“三环”
      三、产业链建设工作的重要节点
      四、产业链的有效性
   第二节 产业链建设中的各阶段
      一、基本链环已建立类产业链
      二、主导功能待形成类产业链
      三、主导环节缺失类产业链
      四、起步待建设类产业链
  第三节 产业链“三区”协同发展机制的构建
      一、产业链建设中的“三企”“三区”
      二、“三区”协同才能打造好产业
      三、建立“三区”“三企”协同发展机制

第六章 我国产业集群发展与国外对比研究
  第一节 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一、我国产业集群的类型
      二、我国产业集群的宏观特点
      三、我国产业集群的行业及区域分布
      四、我国产业集群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 主要工业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研究
      一、德国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分析
      二、日本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分析
      三、美国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分析
  第三节 国际先进产业集群的启示
      一、科学的政策引导至关重要
      二、创新体系的培育与建设是产业集群的关键
      三、协同发展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必然
      四、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第七章 区域集群与产业链对比的基础案例研究
  第一节 工业高质量发展基础对比
      一、研究对比省市选取
      二、对比省份工业高质量发展概况
  第二节 广西壮族自治区与区位相似省份工业产业链对比
      一、与代表省份重点工业产业链对比
      二、与代表省区产业结构分析对比
      三、以农副食品加工为上游的产业链对比
      四、以木材加工及其制品业为上游的产业链对比
      五、以石油等加工业为上游的产业链对比
      六、以金属冶炼和压延为上游的产业链对比
      七、以汽车制造业为下游龙头的产业链对比
  第三节 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高质量发展基础分析
      一、广西壮族自治区产业结构分析
      二、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产业基础
      三、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优势、潜力与机遇
      四、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及问题

第八章 产业高质量发展方向案例研究
  第一节 关于重点产业发展方向的选择
      一、产业选择的原则
      二、重点产业选择路线
      三、选择依据要素
  第二节 广西壮族自治区“十四五”重点产业发展方向研究
      一、有关优势支柱产业发展
      二、关于战略新兴产业发展
      三、关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跨越式发展可考虑的未来产业
      四、关于其他关联产业的融合发展
      五、关于产业未来增长空间的初步估算
  第三节 “双循环”中广西壮族自治区产业发展合作路径研究
      一、国内循环中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对接发展
      二、国内循环中与其他区域的产业合作
      三、国内循环中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产业链区域合作研究
      四、国际循环中与东盟产业市场的对接分析
      五、“双循环”中投资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合作发展模式分析

第九章 产业链建设技术路径、协同布局与对策案例研究
  第一节 产业链打造技术路径研究
      一、产业链的价值重点与关键点分析
      二、基本链环已建立类产业链技术路径
      三、主导功能待形成类产业链技术路径
      四、主导环节缺失类产业链路径研究
      五、起步待建设类产业链的路径研究
      六、关联产业产业链路径
  第二节 产业链协同布局研究
      一、产业链布局考虑的基本因素
      二、广西壮族自治区材料类产业链布局研究
      三、广西壮族自治区新一代电子信息类产业链布局研究
      四、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端装备类产业链布局研究
      五、广西壮族自治区消费品产业产业链布局研究
  第三节 产业链建设的对策研究
      一、基本链环已建立类产业链延链的实施
      二、主导功能待形成类产业链推进强链的实施
      三、主导环节缺失类产业链加快补链的实施
      四、起步待建设类产业链全面建链的实施 1
      五、接通产业链环,激活产业链
      六、全面发展“新基建”,推动工业智能化
      七、根植区域特色,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八、培育科技型企业,健全知识产权管理

第十章 产业集群建设路径、布局及对策案例研究
  第一节 产业集群建设路径研究
      一、加强统筹引导,以链促群特色发展
      二、注重科学引导,推动产业有序发展
      三、壮大根植经济,促进企业发展
      四、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提升工业质量
      五、强化服务保障,助力集群形成
      六、加强开放合作,拓展发展空间
  第二节 产业集群的布局研究
      一、布局原则
      二、广西壮族自治区特色资源产业集群布局研究
      三、广西壮族自治区区位优势产业集群布局研究
      四、广西壮族自治区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布局研究
  第三节 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产业集群建设的对策研究
      一、实施深度工业化战略
      二、加大集群规划政策的推进力度
      三、强化重点产业精准招商
      四、加强重点产业要素的保障
      五、加快产业集群急需的人才培育
      六、全面优化集群的发展环境

第十一章 工业园区产业规划、布局建设研究
  第一节 工业园区产业布局研究
      一、科学规划产业发展
      二、尊重自然和环境对产业的要求
      三、用好交通条件,促进产业发展
  第二节 不同类型工业园区产业方案选择案例研究
      一、产业园区适宜性分析
      二、园区方案实例
  第三节 工业园区产业规划路径及对策研究
      一、工业园区产业规划路径
      二、工业园区产业规划对策

参考文献

后   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中新友好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