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大中城市新老城区协调发展研究
0.00     定价 ¥ 65.00
中新友好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21833430
  • 作      者:
    马红瀚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1-01
收藏
作者简介
马红瀚,男,汉族,天津人。兰州大学区域经济学博士,南开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西方经济学教研室主任,天津市中青年骨干创新人才,天津市环渤海经济研究会理事。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等多项课题研究,参与天津滨海新区、深圳坪山新区、青岛市北区等多个地方政府的发展规划编制。
展开
内容介绍
  20世纪末以来,我国大中城市开展了大规模的新城区建设,试图通过城市规模扩张的增量突破,提升城市资源配置效率,优化人口、资源与环境关系,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些兼具行政区域与经济区域属性,以生产和创新为主导功能,以投资和开放为发展动力,以漂移和叠加为演化模式的新城区,在迅速成为城市新兴增长极的同时,也对老城区的转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新城区发展与老城区转型的协调并进,本来可以成为大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双轮驱动。但是从现实看,由于要素集聚、特惠政策和生产力布局过度向新城区倾斜,导致新城区发展对老城区转型形成挤压,新老城区之间的协调关系难以建立。随着技术进步、制度创新等后发优势的愈加巩固,新城区对老城区的集聚效应发挥压制了扩散效应,导致新城区发展的虹吸效应加速形成。而从老城区自身看,开展区域协调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明显不足。由于思想保守,导致老城区与新城区协调发展的主观意愿不足;由于转型进程滞后,导致老城区与新城区发展的步调不一致;由于转型不够全面,导致老城区与新城区关系协调的范围过窄。
  针对新老城区协调发展的现实困境、特别是新城区发展对老城区转型的消极影响,在现实路径探索和理论机制构建的基础上,建议大中城市从空间关系、市场关系、行政关系和生态关系四个方面入手,通过动力机制、传导机制和保障机制的联动,促进新城区与老城区的协调发展。进而通过明确功能定位、坚持规划带领,加强产业关联、优化组织形态,加快人口更新、推动社会先行,开发中间地带、适当蓄力留白,加快老城区的转型发展和城市整体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过度集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阶段性瓶颈
第一节 城市功能高度叠加
第二节 市场拥挤效应超过市场接近效应
第三节 城市发展空间受限

第二章 新城区发展——城市规模扩张的增量突破
第一节 新城区的内涵特征
第二节 新城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 新城区发展的“空城”个案

第三章 老城区转型——城市质量提升的存量变革
第一节 老城区的类型特征
第二节 老城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 老城区转型发展的青岛个案

第四章 新老城区关系协调——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难题
第一节 新老城区协调发展的理论路径
第二节 新老城区协调发展的现实困境
第三节 新老城区协调发展的理论机制

第五章 新老城区协调发展实证研究——基于案例城市的分析
第一节 新老城区协调度的测度与分析
第二节 新城区发展对老城区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六章 战略谋联动,社会撑中间——促进瓤老城区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加快战略升级,明确功能定位
第二节 协调市场主体,促进产业联动
第三节 协调社会格局,提升人口质量
第四节 开发中间地带,适当蓄力留白

展望: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新老城区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中新友好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