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北宋医王庞安时
0.00     定价 ¥ 59.00
中新友好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13258951
  • 作      者:
    范恒
  • 出 版 社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6-01
收藏
作者简介
范恒,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科室主任、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从事中医内科学临床医疗科研及教学工作多年,主编及参编多本国家统编教材及中医相关专业书籍,发表数十篇医学相关科研论文。
展开
精彩书摘
  《北宋医王庞安时》:
  第一章  医家少年聪颖好奇
  身世之谜
  话说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公元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中国历史上发生了著名的“安史之乱”,从此之后,唐朝政权内部矛盾不断加剧,同时也扩大了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及朋党之争的局面,大大削弱了唐王朝的政治力量,一度强盛的唐朝帝国日渐病人膏肓。直至唐朝末年,土地兼并疯狂至极,“美地农产,尽归豪奸”,赋税极端苛重,吏治极其腐败,政治一片黑暗,社会危机急剧加深。山南东道节度使、襄州刺史于是当时统治集团腐败的突出代表,他“专有汉南之地”,公然聚敛钱财,恣意虐杀百姓。百姓难以生存而不得不铤而走险,张旗结党,打家劫舍,杀富济贫。唐朝灭亡以后,代之而起的是五代十国,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多政权并存的分裂割据时期。这种纷争割据状况长达半个多世纪,而当时的湖北地区,分别为几个政权控制,真正可谓九州离析,荆楚破碎,盗贼蜂起。
  当时,在湖北襄州有一户人家,户主名叫庞慥,苦读儒家典籍,以教书行医为职业。通过多年的积累,家境慢慢富裕,日子过得还不错。庞慥胸怀远大抱负,遵从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之训,儒和医是一对孪生兄弟,儒是医的基础。他利用自己的有利文化主攻中医学。他广泛涉猎各种医书,汲取精华,尤其对《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针灸甲乙经》《脉经》《伤寒论》《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认真研读,反复品味。对中医药学有一定的积累和体会后,遂开始悬壶济世,治病救人。
  庞慥既开药店,又做医生。他一边认真钻研医学,一边进行医学临床实践,通过不断地总结经验,在短时间里很快成为襄州一位有名的医生。由于求诊的患者越来越多,加上他善于经营药店,慢慢赚了一些钱,添置了一些田产,就在庞糙苦心经营,日子过得比较红火的时候,家里突然遭强盗光顾。家里值钱的东西几乎被抢走殆尽,包括药店的人参、灵芝等贵重药物无一幸免。这次巨大的经济损失给庞慥以沉重的打击。
  这些年来,庞慥通过不断的打拼,好不容易有一些积蓄,日子才刚刚过得好一点。谁能料想,如今突然发生此番变故,今后的生活怎么过下去啊!连续几天,全家人都无心开业,大门紧闭。每天来求医问药的人,拍拍门之后,见里面无人应答,不知何故,只好悄悄离开。就这样,庞慥在家里呆坐了整整三天三夜。毕竟他是一个知识渊博和有想法的读书人,只要能静下心来思考,还是能想出办法渡过难关。通过三天的静坐深思,他终于痛下决心,离开此地另谋出路。他不想在此地再待下去了,要走得更远一些,希望到偏僻的地方去,到民风淳朴的地方去,到能让他有所作为、有所发展的地方去。那到哪儿去合适呢?思来想去,符合这些条件的地方在湖北只有蕲州之地。
  蕲州是湖北最偏远的地方,在荆楚大地它又算得上是一块酣睡的土地,当时经济、文化都很落后。有人对唐代末期的情况做过不完全统计:唐代荆楚地区,所见到的散文作者共34人,其中襄州17人,荆州12人,鄂州2人;诗人45人,其中襄州15人,荆州18人,鄂州5人,蕲州全系空白。但社会民情却较荆襄为好。杜牧曾有诗云:“在大江之侧,云梦泽南,古有夷风,今尽华俗……风俗谨朴,法令明具。”
  庞慥的决心下定了,他想在迁居之前,首先要到该地实地考察一下,但这件事暂时不能让其他人知道。于是他跟夫人说:“我要出去几天,如果有人这时来找我,就说我被人请去看病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他出发来到蕲州蕲水县(今湖北浠水县,1933年由孔庚提议中华民国政府将蕲水县改名为浠水县,以后“浠水县”之名,一直沿用至今)。到这个地方一看,果真是个好地方,蕲水县地处江淮腹地,土壤肥沃,气候温和,物产丰富,适宜种粮和采药,交通也很便利,上可人川,下可通海,左淮右江,四通八达。但住在这里的乡民有些陋习急需破除,他们迷信算命、卜卦、看相、看风水,无论农村还是市镇都缺医少药。庞憷觉得像他这样的医生,来到此地一定会大有作为。经过一番考察,蕲水县麻桥龙井村又是蕲水最好的安身立命之处。他认为,选择的居住地最好在离城不远,相对偏僻,但交通便利、人流较多的地方,麻桥就自然而然成了他的最佳选择。
  从明朝《蕲水县志》记载,可以看出庞慥当时的这种想法。《蕲水县志》载,麻桥古时又称麻桥港,水路往三台方向可直接与浠水河主航道相通,陆路又处于蕲水县城至黄州的交通要道上,且距蕲水县城仅十五里路程。麻桥地带还丘陵多山,盛产天然药材,这样的地理环境十分方便患者就医并有利于药材业发展。
  一个月以后,蕲水之地传出有个姓庞的医生已落户在蕲水麻桥龙井村,但谁也不知道他是从哪里来的,不过听说来的是一个医生。在那个缺医少药的时代,对当地人来说,确实是个好事。于是,大家喜上眉梢、奔走相告,加上庞医生态度和蔼可亲,医技高超,慢慢地庞医生的名声就传开了。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医家少年 聪颖好奇
第二章 初出茅庐 涉足医学
第三章 耳聩志坚 矢志学医
第四章 医术神奇 誉满江淮
第五章 首创医院 造福一方
第六章 和蔼近人 名流交往
第七章 授业弟子 尽得其传
第八章 临终嘱托 迹垂后世
第九章 北宋医王 为人敬仰
第十章 精心论著 影响深远
附录一 参考文献
附录二 重要史料选录
元·脱脱等撰《宋史.庞安时传》
宋·张未《庞安时墓志铭》
宋·黄庭坚《伤寒总病论后序》
宋·张未《跋庞安时伤寒论》
清·黄丕烈:题宋刻庞安常《伤寒总病论》
清·黄丕烈:重雕宋刻《伤寒总病论》札记
宋·苏轼《与庞安常书》
宋·苏轼《寄庞安常圣散子》
宋·苏轼答庞安常兼《伤寒总病论前序》
宋·洪迈《夷坚甲志》:庞安常针术
宋·张杲《医说》述庞安常脉法
明·熊宗立《名方类证医术大全》:庞安常小传
清·乾隆《四库全书总目》录《伤寒总病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中新友好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