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研究和了解泰国历史及历史编纂学、泰国激进思想与马克思主义运动的一本“名著”。
在本书中,我尝试书写一段泰国的历史,并同时就这段历史撰写一个史学批评。为此,我选择了1957年首版的集•普米萨的《当今泰国萨迪纳制的真面目》(Jit 1974c)一书,我翻译了该书并将译文作为本书的第二章。在众多用泰文写就的关于泰国政治经济的研究中,集的这部著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极具原创性和影响力,其展现过去的形式备受那些青睐此前史学的人士的质疑。因此,我给予它极高的评价,并试图展现它是如何表述出20世纪泰国意识中的冲突、紧张、含糊和认同的。
历史学家与人类学家一样,都在从事异文化知识的建构工作,借此展现其他的有别于我们所处的时代与世界,即我感兴趣的第三世界。它要求西方的作者必须具备这样一种能力,既可以保留其他时代和世界的独特原貌,又能够使其通俗易懂,这或许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我看来,泰国的历史学家们,不论是职业的,还是因写作或教学工作性质与之相关,都没有主动表现出对这种知识建构活动的兴趣。我们还有更多工作亟待完成,需要阐明认知过程,并能够指出它会导致怎样的建构。在这种情况下,历史学家可能会留意到如今出现在某些民族志书写中的认知焦虑,即“现代思想中特别普遍的内省与存在主义倾向特征”。在民族志中对意义和解释的自我反思,促使民族志学者介入自己的田野工作经验中,从而激发了民族志写作中的阐述和实验的方法。(Marcus and Cushman 1982:39, 46-48)
用英文表述泰国的历史思想,这是一项民族志研究工作。我认为翻译和评述集•普米萨的《当今泰国萨迪纳制的真面目》即是一次本着这种关切态度对其进行阐释和验证的绝佳机会。我将在第一章中就阐释和验证对象做进一步概述。尽管外国历史学家可能会说到、有时候会看到一些泰国历史学家不会说或看不到的东西,我还是试图拒斥外国学者传统的做法,即置身于该社会之外,综合过去并将其整合成一个更大的、某种程度上更完整的图景。我通过特殊渠道接近了一些人和一些材料,这将会使本书有别于其他关于集•普米萨的著作,但是对集•普米萨的生平和著作建构是永无止境的,我本人的贡献仅仅是其中的又一块碎片,而不是对它的总结。在写作这部关于其生平和著作的论著的时候,我并不寻求制造一种“平衡”或“客观”的图景,而是利用混乱和矛盾的意义,去展示我所看到的历史的多样含义。
…………
中文版翻译说明
译者序
序 言
致 谢
第一章 泰国历史中的集•普米萨
泰国的历史书写
集•普米萨生平的建构
集•普米萨的生平
冷战中的泰国
学生政治——年
死亡
有关翻译的说明
第二章 当今泰国萨迪纳制的真面目
引 言
萨迪纳生产制度的总体特征
萨迪纳一词的含义
萨迪纳制的经济特征
萨迪纳制的政治特征
萨迪纳制的文化特征
萨迪纳制的起源概述
泰国萨迪纳制的起源
泰国社会与奴隶制
从泰国原始公社制到奴隶制
泰国由奴隶制到萨迪纳制
泰国的萨迪纳制
经济特点
附编辑手记
尾 注
第三章 泰国过去的封建制
隐喻与正统意符
萨迪纳术语的历史
当今泰国萨迪纳制的真实面目
史学新范式占据主流
萨迪纳的回归
萨迪纳与煽动性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泰国历史研究中的马克思主义
附录二 第二章泰文转写原文对照
温馨提示:请使用中新友好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