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尼雷尔传论
0.00     定价 ¥ 76.00
中新友好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01265176
  • 作      者:
    赵白生,等
  • 出 版 社 :
    世界知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11-01
收藏
作者简介
  赵白生,项目主持人,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北京大学世界传记研究中心。
展开
精彩书摘
  《尼雷尔传论》:
  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于1964年成立,由两部分组成:位于非洲大陆的坦噶尼喀和位于印度洋中的桑给巴尔群岛。在总面积为94.5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中,桑给巴尔群岛仅有2657平方公里。在尼雷尔于1964年当选坦桑尼亚第一任总统之前,他有一项更为艰巨的任务,就是引领当时还是英国“托管地”的坦噶尼喀走向独立。
  坦噶尼喀在二战后特殊的“托管地”处境使它具有和平独立的条件。但是,和平独立的争取仍是一场漫长艰难的战争,仍需要一个领导者。而在当时,尼雷尔是领导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的不二人选。
  坦噶尼喀曾经是德国的殖民地。两次大规模的反德起义,即“赫赫起义”与“马及马及起义”,都遭到了残酷镇压。一战后,英国打败德国,接手统治。二战后,经联合国决议,坦噶尼喀成为英国管辖的托管地,这意味着坦噶尼喀持有独立的权利,最终是要脱离英国政府的。1954年,联合国视察委员会劝告英国政府在20年到25年内允许坦噶尼喀独立。此外,坦噶尼喀积贫积弱,并不是一块“大肥肉”,英国人偏重直辖殖民地肯尼亚,对托管的坦噶尼喀也没有那么重视。因此,就内部而言,“当地不存在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支持保留殖民主义或特权”。更为关键的是,斯瓦希里语几近全境通用,这就扫清了语言区隔的障碍。同时,在部族势力方面,“没有一个部落能够在规模、财富和教育方面控制其他部落”。如此一来,攘外,武装革命不是必需;安内,部族主义有残余,但还无力阻碍内部统一。因此,和平独立可行。
  对于坦噶尼喀来说,和平独立不仅可行,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是唯一可行的独立方案。当初,马及马及起义群情激愤,最后却遭到德国更为惨烈的镇压。武装起义的后果,贫弱的坦噶尼喀承担不起,也很难取得胜利。在这种时候,渴求独立自治的坦噶尼喀最需要的,不是一位征战沙场的将领,而是长于内部管理与对外交涉的领导者。所以,在非洲随处可见武装变革的大背景下,坦桑尼亚最后选出的是最适合这项工作的尼雷尔。
  那么如何有效并尽快取得和平独立呢?显然,与英国当局直接交涉是无用功。让英国提前放手,毫无道理。坦噶尼喀虽然不是富得流油,但也并非无利可图。比如,为了缓和战后粮食和工业原料稀缺的境况,英国在坦噶尼喀建立了许多剑麻种植园。
  因此,坦噶尼喀需要一位代表,去和联合国交涉,加快坦噶尼喀独立的脚步。这项任务非尼雷尔莫属。
  首先,尼雷尔的出身使他对本国国情有切身的了解,又身处利益竞争的旋涡之外。尼雷尔出生于穆索马的布提亚马村,父亲是当地的酋长。尼雷尔从小耳濡目染,无论是对部族的生活习俗与传统,还是对政治组织与管理,都有充分的体悟。此外,他所属的扎纳基部族是坦桑尼亚126个部族中最小的部族之一,在全国1300万人口中不过占3.5万到4万人。4他若是来自大部族,易招致猜忌防备,日后的政治行动未必会如此顺利。一位大部族的前酋长说:“他来自一个无足轻重的部族,这个事实使他同大部族很少有关系,因此,没有一个大集团自动地同他对抗。”
  其次,尼雷尔于1954年组建了坦盟,展现了出色的组织力、领袖魅力和政治行动力。坦噶尼喀非洲民族联盟(坦盟)的前身,坦噶尼喀非洲人协会(坦协)最初是一个致力于成员交往的社会组织,后期虽开始带有政治倾向,但松散的坦协仍无力承担民族独立的政治任务。为了坦噶尼喀的独立和自治,尼雷尔与同事于1954年7月7日将其改组为政党组织——坦噶尼喀非洲民族联盟,他被推选为主席。坦盟还有另一种作用和目的,就是“在非洲人中建立一种民族意识……打破人民的部落意识”。尼雷尔的领袖魅力极强,据说他从英国归国之时,许多年轻人自发地拜访他。一位大部族的前酋长这样评价他:“平易近人,能够轻而易举地使别人接受他和他的思想。”坦盟在他的组织下,发展速度迅猛,从1955的10万人发展到1957年的50万人。英国总督对坦盟的崛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尼雷尔就经常到各个地区自由发表讲话,直到有一个时期,他被禁止向群众集会讲话达数月之久,但坦盟的会议还是允许照常召开。
  最后,尼雷尔是坦噶尼喀为数不多的文化精英,能言善道,又负笈英伦,谙熟西方的文化与交往方式,与联合国可以有效地沟通。尼雷尔的辩论能力和政治思考在就读于乌干达的马克雷雷学院时期就已初露锋芒。几年教师生涯后,他又赴英国爱丁堡大学深造,获得硕士学位,大量研读哲学与文学名著。同时,他也是第一位获得硕士学位的坦桑尼亚人。留学期间,他开始与英国工党成员交往。坦噶尼喀教育落后,出国留学更是极少数人才有的机会,像尼雷尔这般勤学多思又学有所成的人,实属凤毛麟角。归国后的尼雷尔被称赞“无疑是坦噶尼喀最好的演说家”。于是,1955年3月,尼雷尔作为坦盟主席奔赴联合国,交涉坦噶尼喀的自治时间。这是成为托管地以来,坦噶尼喀第一次派非洲人前往联合国托管理事会。1954年,联合国视察委员会预期坦噶尼喀在20年到25年内获得独立自治。1957年,尼雷尔在联合国提出要求,希望坦噶尼喀在10年到12年内独立;1959年,他则更进一步提出要求,希望坦噶尼喀5年之内独立。
  ……
展开
目录
目录前 言 ………………………………………… 赵白生第一章 尼雷尔与故乡………………………… 马 骏第二章 尼雷尔与马克雷雷大学……………… 陈俐利第三章 尼雷尔与英国 …………………………李琼璐第四章 尼雷尔与坦桑尼亚 ……………………于岫冰第五章 尼雷尔与南南合作 ……………………赵白生第六章 尼雷尔与非洲 …………………………韩 红第七章 尼雷尔与苏联……… 图尔荪•克麦尔尼亚孜第八章 尼雷尔与美国………………………… 李俊豪第九章 尼雷尔与中国………………………… 赵白生后 记 ………………………………………… 赵白生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中新友好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