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熔炉:一座城市的钢铁记忆
0.00     定价 ¥ 98.00
中新友好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69103090
  • 作      者:
    奚婧
  • 出 版 社 :
    贵州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12-01
收藏
编辑推荐
  贵钢是中国钢铁工业的一个缩影,它的每一步都打上了时代的深刻烙印。贵钢的历史,就是一部在时代的熔炉中不断锤炼的历史。
  《熔炉:一座城市的钢铁记忆》的作者穿越60余年的时空,进入贵钢这个特定的社会,行走于贵钢有形和无形的版图中,进行多维度的实地调查和资料搜寻,并融入自己的格局与情怀,用她冲淡而动情的笔调,讲述了贵钢奋斗、辉煌、阵痛、新生的跌宕历程,展示了贵钢人自豪、坚强的形象,写出了贵钢的前世和今生,凸显了贵钢人的精神共性,使读者沉浸在贵钢和贵钢人起伏的命运中不能自拔。
展开
作者简介
  奚婧,现任贵阳市南明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秘书长,贵阳市作家协会常务理事。自幼爱好文学,笔耕不辍。
  多篇文学作品散见于《贵州作家》《榜样》《清风和韵,廉洁筑城——贵阳廉政文化精品文集》《贵阳日报》《南明河》等书籍、报刊,数篇人物专访发表于《贵州日报》。
展开
精彩书摘
  《熔炉:一座城市的钢铁记忆》:
  春风吹开了贵州工业的冻土
  1957年的3月,春寒料峭,北京正慢慢拉开春天的幕布。尽管后海的水面上还结着冰,湖边的树木还未发芽,可春的步伐终归是来了,朝阳正穿透薄雾,将寒冰悄悄融化,把绿色悄悄从萧瑟中释放出来。
  1953-1957年在战火中起步的中国经济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的实施,使中国人民看到了新中国经济建设的美好前景和希望,看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力量。就在这一年,全国冶金系统厂矿长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学习了毛主席《论十大关系》的讲话精神,提出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论十大关系》科学地总结了“一五”计划实施过程中的利弊,为今后中国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更为科学的构想。虽然新中国的工业化起步建设离不开苏联给予的帮助,但对于苏联经济建设中出现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也逐步有所了解。苏联援建的156个大中型工业建设项目并不是平均分布在祖国大地,而是主要建在北方——长江以北地区,长江以南地区的建设项目相对较少。以苏联为鉴戒,中国也正在总结自己的经验,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根据讲话精神,会议明确了中国的钢铁行业要突破苏联发展钢铁的老框框,探索中国式发展的新路子——“大、中、小”三结合之路。
  《论十大关系》,即便到今天,对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仍然具有指导性意义。这次会议的召开,无疑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注射了一剂强心剂,让所有的参会者精神倍振,春风从祖国的心脏吹向西南高原,吹到了贵阳这个西南一隅不被人注目的城市,吹到了图云关下的这片热土,吹开了贵州工业这片冻土。
  1957年8月4目,离第一次会议召开又过去了5个月,冶金工业部(简称冶金部)再次召开会议,学习了这一年毛泽东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提出的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现代国防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会议精神。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总结和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设安排(草案)》中,中央明确地提出钢铁工业“三大、五中、十八小”的战略部署,其中“十八小”是指在全国18个没有钢铁工业的省、自治区建设年产10万吨到30万吨的小型钢铁厂,改变我国工业的不合理布局。贵州贵阳就是这“十八小”的其中之一。
  接到文件后,中共贵州省委、省人大委员会责成贵州省工业厅着手筹划贵阳钢铁厂(简称贵钢)的前期准备工作。经过“一五”建设,在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的思想指导下,贵州的工业经济发展开始有了一定的雏形,有计划地改建了发电、水泥、卷烟、玻璃、化工、矿山、交通机械、汽车制造等工业企业,然而建大型的钢铁厂,却是贵州历史上破天荒的第一次。
  40岁的张经五临危受命,带队筹建贵钢。张经五,1917出生于河北威县,在抗战初期即投入抗日队伍,太行山及冀鲁豫都留下了他征战的身影。1949年冬,他随军南下,从图云关进入贵阳,解放贵州。一路的征战使张经五养成了刚硬的个性和雷厉风行的行事作风。对于正值壮年的他来说,这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任务,一方面他为组织的信任而感到欣慰,另一方面,他也深感肩上责任重大。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初心
春风吹开了贵州工业的冻土
万人会战,高炉转炉平地起
献礼国庆

第二章 熔炉
一把锄头去种地
钎钢成就特殊钢厂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还贵阳一片蓝天
挽救危局
雪上加霜

第三章 涅榘
牺牲与重生
涅巢凤凰更美丽
把工厂变公园
宝剑锋从磨砺出

第四章 贵州之光
靠岸和启航
责任与担当
让城市更繁荣
让生活更美丽

第五章 半壁江山
夕阳产业朝阳行业
阳明花鸟市场
解烟火之伤

第六章 铁血丹心
契于初心
“铁扫帚”和“金斧头”
文化泽润
工人阶级有力量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中新友好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