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上海团长”:重新定义组织和领导力
本书已在2022年1月10日截稿,并交付给了出版社的编辑,原本没有“自序”,直接从“前言”导入,进入正题。没想到3月中旬延续至今的上海疫情,使得以“上海团长”为代表的各种“自组织”横空出世,他们用实际行动打造了一个自帮自救的全新生活圈,证明了自组织的强大力量!
遂以下面的文字为“自序”,记录这段生活和工作,希望能给你增加一个新的阅读视角。
魏浩征
2022年4月30日
“疫情”代表的是当今越来越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上海团长”代表的则是应对不确定性的全新组织和全新领导力—你同意吗?
在尤瓦尔·赫拉利《未来简史》一书的序言中,曾预言21 世纪以后,饥荒、疫情、战争将不再是人类面临的主要议题。然而,仅仅过了两年,COVID—19 疫情席卷全球,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再到2022 年的春天,俄罗斯与乌克兰的战争已经打了两个多月,笔者所在小区封闭了将近两个月—这些,正是“不确定性”的另一个例证。
上海疫情揭示了一个真相:“不确定性”才是这个世界的本质。
我们看到了太多传统组织管理手段在不确定性下的“拉胯”和“脆弱”,但是,“上海团长”在社区如“超级英雄”般的崛起,是不是预示着,我们需要重新定义“组织”和“领导力”了?
01
做“团长”最难的是什么?我在直播间提出这个问题时,观众们给出的答案很多,包括寻找货源;快速组建团队;居家工作、照顾家庭和组织社区团购之间的时间管理;建立信任;安抚邻居的情绪;供应链管理等。
我们知道,疫情期间的“上海团长”,并非来自上级任命,他们是在追求自己和邻居们吃得饱、吃得好的过程中自主生长出来的。因此,“团长”们没有传统组织中的那些头衔、职务和权力,他们靠的,仅剩自己的“领导力”。
因此,我认为最最难的是没有头衔、职务和权力,那么“上海团长”如何领导团队?
现在大多数小区可能邻居之间大多都不认识,即使有认识的,一年也难得说上几次话,信任与沟通本身也是一个问题。那我凭什么相信你这个自封的“团长”能够干这个事?我凭什么把钱交给你?我凭什么参与?我凭什么被你指挥去干这些事(分拣运送分发统计等)?我们为什么听你的?
“团长”的领导力是从哪里来的?我认为这可能是做团长最难的一个问题。这种跟职务、等级、权力没有关系的领导力,绝对是“真领导力”。
02
在上海此轮疫情中,当小区原来的“街道—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的治理体系,无法满足大量社区居民需求的时候,“团长”和志愿者们挺身而出,为基层管理分担了不少压力,其中不乏沪上职场的精英们。
团长与志愿者往往身兼数职:组织拼团(用户运营),寻找货源(商务渠道),物资分发(终端配送),账目核算(财务出纳),退单退货(客服售后)—常常一个人干了传统组织五个部门的活。
这套没有指挥与命令、没有强制与管控、几乎完全扁平化的自管理/ 自组织机制,迅速地运转起来了,并几乎成了一段时间以来社区居民们解决物资问题的主要途径。
社区居民们自发组建的“团长”带领的小组织,人手不多,很大一部分还都是“团购”的业余选手,但是,我们看到的是一份份人效比奇高的成绩单。
这些小组织是如何去解决、去实现传统的很多大组织所没有解决的问题的?有些传统大组织所搞不定的物资闭环(用相对合理的价格解决大家吃饱饭吃好饭的问题),这样一些小组织是怎么搞定的?比“大组织”更强大的力量来自哪里?“小组织”是怎么能做到“大组织”没有做到的事情的?
很多传统的大组织,是以自己的流程为中心,是以自己的职能为中心,你上面给我一个命令,我执行命令,按流程走,但他常常忘了他的初心是什么。
“团长”们的自组织,体现出的不是对刻板流程、僵硬规则的遵守,而是本着“以人民为中心”“吃饱吃好”等朴素价值观,在没有金钱动机和上级命令下,自驱、自发、自主、自愿作出的社会责任担当。
“自组织”是为自己干,而不是为完成命令干。“自组织”的主要驱动力不是金钱、物质,而是社群认可、意义感和成就感。在“上海团长”的自组织中,利他之心成了原动力,在帮助自己和小区邻居实现“蔬菜自由”的同时,团长与志愿者们收获了马斯洛需求的最高层次—自我实现。
“自组织”主张一线人员自主决策,没有那么多的审批流程和条条框框。本着“让小区居民们吃得饱与吃得好”的目标,分布式各司其职、百花齐放的“自组织”更能够快速响应变化。
前言 重启组织:范式革命
PART 1为什么我们需要自驱型组织
第一章 乌卡时代的“组织力” 015
乌卡时代:适者生存 016
不确定时代需要的四个核心“组织力” 022
案例:组织力的背后是人性洞察——海底捞、塞氏企业和北欧航空的倒金字塔
第二章 以“自驱动”应对“不确定性” 037
沿着旧地图,一定找不到新大陆 038
自组织、自驱型组织与传统组织 040
自驱型组织是如何提升企业盈利能力与适应性的 046
案例:混中有序的自驱进化——奥托立夫SWAT组织创新实践 057
PART 2关于自驱型组织的七个基本认知
第三章 自驱型组织的四个理念 069
视员工为“人”而非“工具” 070
“不管”比“管”更高绩效 074
客户导向 081
最小化层级与信息流动 085
关联阅读:公司制度,要更简化,还是更详细? 091
第四章 自驱型组织的三大原则 099
信任先行 100
共识驱动 121
团队自管理 140
关联阅读:争议“阿米巴”:为何中国落地难? 166
PART 3打造自驱型组织的五大关键实践
第五章 领导力变革:自驱型组织领导力 179
为什么要变革:定义原因 180
领导力1.0到4.0的进阶 182
自驱型组织中的管理者新角色 188
形成推进自驱型组织变革的具体计划 190
案例:用100名教练取代300名经理——荷兰银行的自组织变革 193
第六章 战略刷新:建立团队的共同目标 197
意义萃取及企业文化共创 198
战略刷新与战略澄清 204
如何建立共同目标及达成战略共识 209
关联阅读:华为的成功,是企业文化的成功 216
第七章 组织重启:自驱型组织架构改革 221
基本原则与方法 222
团队做小,组织做大 225
从职能型团队转向跨部门全能团队 230
局部试点,循序渐进 237
案例:小组制的新动力——韩都衣舍的“小组裂变”自驱创业 241
第八章 员工激活:放权、边界和团队自管理 247
科学放权及边界设定 248
团队自管理的五个关键技能 257
自管理团队的敏捷决策模型 263
自管理团队的工作机制 268
适度管控:仅在必要时介入 272
案例:40位员工如何“管理”1.5万名护理员
—博组客的自管理实践 279
第九章 员工激活:重新定义用工与薪酬 287
多元化用工设计:人力资源管理价值链的改变 288
人力资本优先于财务资本 302
非物质性薪酬:驱动力3.0 307
关联阅读:华为任正非“为轮值CEO鸣锣开道” 310
后记 318
温馨提示:请使用中新友好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