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文稿的发现、研究状况及中译本
第一节 《复信草稿》及《复信》的发现
第二节 《复信草稿》及《复信》近年来研究状况概述
第三节 《复信草稿》及《复信》的中译本
第二章 《复信草稿》及《复信》的写作背景
第一节 查苏利奇与马克思写作《复信草稿》及《复信》
第二节 19世纪后半期关于俄国公社问题的争论及探索
第三节 马克思对俄国公社问题的前期研究
一 研究阶段之一:从赫尔岑到车尔尼雪夫斯基
二 研究阶段之二:从《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到给《祖国纪事》的信
第三章 《复信草稿》及《复信》文本研究
第一节 《复信草稿》及《复信》的正确顺序
第二节 《复信草稿》及《复信》中译文若干问题的商榷
一 “commune”不同于“communaute”
二 “propriete commune”不等于“公有制”
三 中译文表达不准确、误译等问题
第三节 《复信草稿》的文本溯源
一 《复信草稿》的俄国公社论与车尔尼雪夫斯基
二 毛勒、柯瓦列夫斯基与《复信草稿》的公社研究
第四节 《复信草稿》关于俄国农民现状的认识与丹尼尔逊
一 《复信草稿》与丹尼尔逊来信的比较
二 《复信草稿》与丹尼尔逊来信的相异之处
第四章 《复信草稿》及《复信》理论探赜
第一节 《复信草稿》中的理论创作问题
一 “卡夫丁峡谷”不是理论之名
二 马克思新创了“农业公社”的理论
第二节 《复信草稿》及《复信》中的俄国资本主义论
一 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不同类型
二 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与“原始积累”
第三节 《复信草稿》及《复信》中的俄国革命论
一 马克思所预期的俄国农民革命运动
二 补论:《复信草稿》中的未来社会论
第四节 “农业公社”视域下的世界历史观
一 “农业公社”理论的世界性意义
二 “农业公社”与东方专制制度
三 历史规律与历史机遇
第五节 商榷与回应之一:再论《复信草稿》中的“农业公社”问题
一 “农业公社”与“农村公社”绝不可混同
二 “农业公社”不等于“亚细亚公社”
三 马克思放弃了“农业公社”概念
第六节 商榷与回应之二:马克思“农业公社”思想放弃论的再阐释
一 文本与逻辑:“农业公社”概念适用问题的驳议
二 理论与历史:“家庭公社”特别是“农业公社”的普遍性问题
三 理论与现实:“农业公社”不能使俄国社会“返老还童”
第五章 《复信草稿》及《复信》之后的马克思与俄国公社问题
第一节 《改革和改革后的发展的札记》与《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
一 《改革和改革后的发展的札记》
二 《复信草稿》与《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
三 补论:《复信草稿》及《复信》视域下的马克思人类学笔记
第二节 《共产党宣言》1882年俄文版序言
一 俄文版序言的写作缘起及发表
二 俄文版序言的手稿及中译文献疑
三 《复信草稿》及《复信》的延续——1882年俄文版序言中的俄国公社观
第三节 附论
一 恩格斯晚年在俄国公社问题上的见解
二 普列汉诺夫俄国公社观的嬗变
三 唯物史观=“新唯物主义”的发展与马克思晚年俄国公社论的意义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