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方法论》:
(一)政治性的内涵
“原理”课作为高校思政课的主要课程之一,其最重要的属性就是政治性。但何为政治性,如何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突出政治性,并不是一个容易解答的问题。一方面,刚刚进入大学的青年学生心智、思想尚未完全成熟,对很多事情的复杂性认识不够;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西方一些流行的政治学理念逐步影响中国人特别是青年人的思想,而其局限性和片面性却往往被忽略。这两方面都会导致“原理”课面临政治性被削弱的风险。如果“原理”课进行政治教育的基本精神被削弱,课程本该秉持的政治意识变得模糊,那么这门课程的教育无疑是失败的。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材(本书参考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版)的表述中,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性主要体现在人民性方面。教材关于人民性的表述是: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一切奋斗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以如此,只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需要指出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是以阶级性为深刻基础的,是无产阶级先进性的体现。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学说。无产阶级解放和全人类解放是完全一致的。只有无产阶级这样的先进阶级,才能领导全人类解放的伟大事业;无产阶级也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彻底解放自己。反对私有制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这既是无产阶级解放的事业,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和全人类解放的事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他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这些重要论述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和执政为民的责任担当,为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提供了价值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决定了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结合教材分析政治性
教材在论述资本主义制度的时候,一方面肯定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进步性,另一方面又坚定地指出资本主义制度被社会主义制度取代的历史必然性。资本主义社会存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巨大发展,资产阶级由生产力的解放者变成阻碍者,资本主义在造就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同时,也产生了推动和运用这一先进生产力的无产阶级。在经济上所处的被剥削的地位使无产阶级具有彻底的革命性和斗争精神。社会化大生产使无产阶级成为最有组织性的革命力量。无产阶级是现代大工业的产物,是真正革命的阶级,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利益的代表。随着生产社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无产阶级队伍的不断壮大,无产阶级在自己的政党的领导下,必将彻底推翻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统治,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逐步建立消灭一切阶级、确保人人得以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联合体。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教材中论党的群众路线这个部分集中论述了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要求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贯彻党的群众路线。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主要内容包括: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群众路线是群众观点的具体应用,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的实质,就在于充分相信群众,坚决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产阶级政党是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最忠实代表,其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取最大利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无产阶级政党没有自己的特殊的利益。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做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