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是个体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体现。在21世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大时代背景下,具备核心素养是时代赋予青年大学生的使命。
第一章
概述:新时代与核心素养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以下简称“十九大”)的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十九大报告对我国所处历史方位作出的这一重大政治判断,是党的十九大最突出的标志性贡献,这一贡献影响着中国和世界,对中华民族发展乃至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将具有重要意义。
“新时代”新在何处,何时进入新时代,何以能称之为“新时代”,新时代与马克思主义时代是何种关系,新时代是否让我们跨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新时代承载的历史使命又是什么,这些是我们全面准确理解新时代的基本问题,也是本章探讨的重点问题。
第一节 全面准确理解“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判断是对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赓续和发扬,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新时代的提出不仅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时代之基、紧跟时代步伐、直面时代课题的时代自信,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把握时代脉搏和发展形势的能力与胆识。深刻理解和认识新时代是理论和实践迫切需要,是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发展的重要前提。
一、认识和读懂“新时代”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曾经使用“新阶段”“新时期”“新的历史起点”“新形势”“新的发展阶段”等表述表达社会发展之变化,这些表述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时代”既有相同之处,也有本质上的区别。深刻分析新时代的性质、历史起点、进入依据是认识时代以及区别新时代与其他时代差异的重要前提。
(一)把准“新时代”的性质
“新时代”是对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科学性继承与创新性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因此,首先需要从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大视野中研究和把握“新时代”的性质,进而弄清楚新时代与马克思主义时代观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总书记的这句话为我们厘清了“新时代”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时代”之间的关系,“新时代”仍然属于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社会主义时代范畴,仍然处于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
发展的大制度时代。
此外,“新时代”是在科学把握世情、国情和党情,正确判断时代嬗变的基础上,对我国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作出的时代分析,总书记指出:“这个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总书记的这句话意味深长,既表明了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又表明了新时代不同于大制度时代、科技时代等其他时代。
(二)明确“新时代”的历史起点
“新时代”是在坚持历史发展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统一,正确判断时代嬗变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崭新的、重要的发展阶段。2012年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是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开启了新时代的新篇章。对此,我们可以从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中找到理论依据。《决议》明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此外,在2022年7月召开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明确了党的十八大是新时代的历史起点。
可以说,党的十八大是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历史发展过程中又一个重大的转折点,党的十八大成功地开启了新时代的新篇章,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亿万中华儿女阔步前行,迈向了历史新征程。
第一章
概述:新时代与核心素养 001
第一节 全面准确理解“新时代” // 001
一、认识和读懂“新时代” // 002
二、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 005
三、新时代的“变”与“不变” // 009
第二节 新时代呼唤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 011
一、“时代新人”概念的提出及主体定位 // 011
二、时代新人蕴含的科学内涵 // 014
三、时代新人提出的现实意义 // 018
第三节 聚焦核心素养 培育时代新人 // 020
一、核心素养及其培育的内涵、特征 // 021
二、新时代大学生核心素养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 028
三、新时代大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价值意蕴 // 030
第二章
政治素养:核心素养的关键 034
第一节 新时代大学生政治素养的内涵及其理论基础 // 034
一、新时代大学生政治素养的内涵 // 035
二、新时代大学生政治素养的核心构成 // 038
三、新时代大学生政治素养培育的理论基础 // 041
第二节 新时代大学生政治素养培育的价值意蕴及现状分析 // 045
一、新时代大学生政治素养培育的价值意蕴 // 045
二、新时代大学生政治素养的现状分析 // 047
三、新时代大学生政治素养现实困境的原因 // 050
第三节 新时代大学生政治素养的提升策略 // 052
一、高校是大学生政治素养培育的主阵地 // 052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政治素养培育的重要途径 // 055
三、个人是大学生政治素养培育的决定性因素 // 057
第三章
道德素养:核心素养的根基 061
第一节 新时代大学生道德素养的内涵及其理论基础 // 061
一、新时代大学生道德素养的内涵 // 061
二、新时代大学生道德素养的核心构成 // 065
三、新时代大学生道德素养培育的理论基础 // 067
第二节 新时代大学生道德素养培育的价值意蕴及现状分析 // 071
一、新时代大学生道德素养培育的价值意蕴 // 071
二、新时代大学生道德素养的现状分析 // 073
第三节 新时代大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策略 // 078
一、新时代大学生道德素养培育的着力点 // 078
二、新时代大学生道德素养提升策略 // 079
三、新时代大学生道德素养培育新视野 // 084
第四章
法治素养:核心素养的必备 088
第一节 新时代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内涵及其核心构成 // 088
一、新时代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内涵 // 088
二、新时代大学生法治素养的核心构成 // 093
第二节 新时代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价值意蕴及现状分析 // 096
一、新时代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价值意蕴 // 096
二、新时代大学生法治素养现状分析 // 099
第三节 新时代大学生法治素养的提升策略 // 100
一、新时代大学生法治素养现实保障 // 100
二、新时代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策略 // 103
第五章
文化素养:核心素养的支柱 112
第一节 新时代大学生文化素养的内涵及其理论基础 // 112
一、新时代大学生文化素养的内涵 // 112
二、新时代大学生文化素养培育的理论基础 // 114
第二节 新时代大学生文化素养的价值意蕴及现状分析 // 116
一、新时代大学生文化素养培育的价值意蕴 // 116
二、新时代大学生文化素养现状分析 // 118
第三节 新时代大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策略 // 123
一、科学构建以“文化育人”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 123
二、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加强大学生文化素养 // 126
三、利用网络平台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 // 127
四、引导大学生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 // 129
第六章
生态素养:核心素养的完善 132
第一节 新时代大学生生态素养的内涵及其理论基础 // 132
一、新时代大学生生态素养的内涵 // 133
二、新时代大学生生态素养培育的理论基础 // 134
三、新时代大学生生态素养的核心构成 // 138
第二节 新时代大学生生态素养培育的价值意蕴和现状分析 // 140
一、新时代大学生生态素养培育的价值意蕴 // 140
二、新时代大学生生态素养的现状分析 // 142
三、新时代大学生生态素养现实困境的内在原因 // 144
第三节 新时代大学生生态素养的提升策略 // 147
一、新时代大学生生态素养培育的现实保障 // 147
二、新时代大学生生态素养的提升策略 // 149
第七章
网络素养:核心素养的拓展 156
第一节 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内涵及其理论基础 // 156
一、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内涵 // 157
二、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核心构成 // 162
三、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的理论基础 // 164
第二节 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的价值意蕴与现状分析 // 165
一、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的价值意蕴 // 165
二、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的现状分析 // 168
第三节 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提升策略 // 172
一、新时代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的现实保障 // 172
二、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提升策略 // 174
参考文献 182
附 录
大学新生核心素养现状调查问卷 193
温馨提示:请使用中新友好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