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概论课特色教学案例》:
当时的蛇口工业区在从当地渔村征用的几栋两层小楼里成立了三大室(总工程师室、办公室、总会计师室)以及房地产公司和港务公司等。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来自香港和全国各地,包括一批1977级刚毕业的学生。洪海灵被分配到当时只有十几名职工的蛇口工业区房地产公司工作,也就是今天著名的上市公司——招商地产的前身。
洪海灵到蛇口的第一项工作是参与第三版《蛇口工业区总体规划》的修订与编制。项目组由6人组成,洪海灵是唯一的规划专业技术人员。由于蛇口工业区初期只是一个出口加工区,第一、第二版规划只有港口、工业厂房和宿舍的平面布局,城市配套设施考虑不多,用地面积也不足1平方公里。1982年1月,深圳市政府给蛇口工业区增加划拨2.14平方公里土地,之后即开始第三版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蛇口从此成为一个具有综合城市功能的小镇。
从事蛇口工业区规划与在学校所学有很大差异。首先,进入工业区的企业、人口规模没有模型可推测,规划必须适应经济高速增长与市场千变万化的特点。其次,当时的蛇口是特区中的“特区”,有很大的自主权力,规划建设可自行审批,运作效率非常高,一张图纸很快会变成现实,因此容不得半点虚假和差错。洪海灵不得不努力学习其他知识,在当一个合格规划师的同时,力争成为能解决其他相关专业一般问题的工程师,甚至负责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
新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浪潮对计划经济体制产生了强烈冲击,为使管理人员接受新的体制和观念,蛇口工业区成立了企业管理干部培训班。1983年底,洪海灵报考蛇口工业区企业管理干部第三期培训班,脱产进修学习了一年,这次进修培训是他继大学后又一次重要的经历。
1984年底,广东省委、省政府正式批准成立蛇口区管理局,仅设置了三个办公室:行政办、市政办、经贸办。洪海灵被任命为蛇口区管理局市政办公室的负责人,行使蛇口区建委的管理职能,直至1990年调离。在此期间,他主持了《蛇口镇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组织编制了《蛇口镇总体规划》(具体编制工作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
由于蛇口规模适中,规划和管理层次少,各项规划的编制甚至规划实施基本是同一套人马,规划修编及时,紧扣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因此“条条”与“块块”协调好,规划极具可实施性,实施效果也好。现在看来,当年的蛇口模式与现在新加坡裕廊工业区管理局有些相似。
1990年,洪海灵奉调进入深圳市政府,先后在市、区规划、建设管理和住宅开发部门工作。在这期间,他曾多次到欧美、日本等地区和国家考察。1996年,入选首批深圳市高级人才培训计划,被公派到国外进修,重点学习国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经验和城市政府基础建设的运作体制。这些国家和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使洪海灵深受教育和启发。
1998年,洪海灵在南山区建设局局长任内组织了“深圳市南山中心区核心地段城市设计”招标工作。基于布里斯班与深圳是友好城市,且前者在城市规划实践方面也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他主动邀请布里斯班市政府组织专家前来投标。经专家投票,布里斯班城市综合设计院方案获选,这一方案在56公顷用地的核心地带规划了一个办公、酒店、商业、文化娱乐等多功能混合的紧凑区域,并有方便的步行道路和广场连接所有建筑,人车完全分流,为公共汽车、轨道交通的衔接预留了空间。紧贴核心的是高密度居住区及其配套设施,与核心区的功能形成互补。多年后的今天,该区城已经基本形成。由于它功能多样、规模合理、布局紧凑、交通方便并有很好的步行条件,该区域已经成为深圳市最富有魅力的中心之一。
1998年10月,洪海灵调任深圳市住宅局副局长,他在任期内组织了大型公共住宅区彩田村的规划设计方案修改及施工建设,该项目在2004年的大众住宅国际研讨会上被评为“中国大众住宅范例”。
2004年,深圳城市规划国土建设体制改革,洪海灵就任新成立的深圳市规划局副局长,分管全市建设用地。为摸清家底,2005年组织了题为《深圳城市建设用地现状调查与建设用地清理》的系列研究,此研究为制定用地政策、修编总体规划奠定了基础。
深圳在特定条件下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有经验,也有教训。近年来,深圳致力于土地管理的规范化,努力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给被征地的农民按人口户数划定建设用地范围,制定工业、物流产业的用地标准,还编制了建设项目的年度用地计划。这些用地管理措施在一定时期内为保障产业发展、实现节约土地、抑制空间快速膨胀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从长远看,要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应该尽可能通过市场的手段,而在产权不清的条件下,市场运作成本是很高的。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