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中医科技史研究
0.00     定价 ¥ 198.00
中新友好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47861899
  • 出 版 社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8-01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对中医科技史领域的文献进行梳理和综述,将具有代表性、标志性和权威性的学术论文进行分类,并对之进行专题述评,包含了学科体系建构、资料汇编和理论观点阐发等方面的创造性工作,有助于学者回顾与研究。

展开
作者简介

严世芸,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院长。历任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全国高等中医教育学会顾问(原副理事长),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教育评估研究会理事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上海中医药学会会长等职。获第六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上海市名中医、上海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中华医学会教育分会终身成就等荣誉称号。担任《辞海》副主编,全国名中医继承班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中医各家学说、中医学术发展史、中医历代医家学术思想及学术经验、藏象辨证论治体系、中医高等教育、中医学方法论和人才培养规律、中医药标准化、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以及中医心血管疾病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曾获上海市中医中西医结合科技成果奖二等奖,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家优秀教育成果奖二等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卫生部高等医药教育教材编写委员优秀教材三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奖,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终身成就奖等。

陈丽云,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人文研究院副院长。师从国医大师严世芸教授。兼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医药文献与流派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人类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副主委,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副主委,中华中医药学会文化分会常务委员,上海医学会理事,上海医学会医史学分会前主委,上海科技史协会副理事长,上海儒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史杂志》《医疗社会史研究》《中医文献》杂志编委,《中医药文化》杂志常务编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史学”学科带头人,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论文评审专家。长期从事医学史教学、科学技术史、医史文献和中医药文化的研究。主持与主要参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子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重点项目,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主要著作有《中医方药学史》《中外医学史纲要》《海派中医学术流派精粹》《跟名医做临床》《中国医学史》《秦伯未学术经验集》《岐黄史话》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四五”规划教材《中国医学史》10余部,发表论文60余篇。

周敏,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学技术史专业博士,现为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人文研究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日医学交流史、中医学术史。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在CSSCI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出版译著(合译)《中国医学的起源》。


展开
目录

综述


他山之石: 科技史视野下的中医学史研究周敏(3)


第一章医学理论研究


古代解剖知识在中医理论建立中的地位与作用廖育群(13)


望诊: 人体脏器疾患在体表的有序映射张秉伦黄攸立(18)


中国最早的人体解剖图——烟萝子《内境图》祝亚平(26)


《难经》医学理论的时代特征廖育群(30)


传统医学的历史与理论山田庆儿(36)


今本《黄帝内经》研究廖育群(45)


中医学目诊的发展黄攸立张秉伦(50)


两汉医学史的重构廖育群(56)


中国古典医学中的视觉知识栗山茂久著,张春田译(68)


明清医家对医学思想流变的大周期理论的探索柯资能孙明(79)


第二章医学人物研究


朱橚和他的《救荒本草》罗桂环(87)


我国现代生药学和本草学的先驱赵燏黄章国镇(91)


第三章本草与现代中药研究


中国《本草》的历史展望冈西为人著,魏小明译(99)


炼丹术与《本草经集注》中的矿物知识韩吉绍(119)


常山: 一个“新”抗疟药的诞生雷祥麟著,林盈秀译(123)


《本草原始》的生物图像流变及其启示张钫(140)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方剂注释初探韩毅(151)


日本对青蒿的引进及鉴定——综观中日本草学之青蒿与黄花蒿久保辉幸刘文俊(157)


第四章疾病史研究


关于中国古代的脚气病及其历史的研究廖育群(169)


18世纪至20世纪早期中医文献中有关病痛的插图文树德(180)


宋代地方官吏应对瘟疫的措施及其对医学发展的影响韩毅(184)


第五章针灸史研究


秦汉之际针灸疗法理论的建立廖育群(197)


针刺治疗及针刺止痛,生理学的评估李约瑟鲁桂珍著,周辉政洪荣贵译(202)


经脉学说的早期历史: 气、阴阳与数字韩健平(235)


中日对传统经穴部位的争论及其当代意义武彦(241)


海外古典针灸流派述略吴章著,张树剑译(248)


第六章中外医学比较与交流


关于李时珍《本草纲目》外文译本的几个问题潘吉星(255)


丁福保与近代中日医学交流牛亚华冯立昇(258)


中日韩越古医籍数据的比较研究真柳诚著,郭秀梅译(269)


“杯吸”与“蛭吸”的中外比较研究廖育群(280)


第七章中医现代化与建制化研究


科学史和医学史正发生着怎样的变化席文著,任安波译(295)


中医的概念基础与新研究进路任定成苑文静罗栋(299)


中医: 历史与认识论的几点反思文树德著,王聪译(304)


近代医学制度变迁——以中西医社团为视角刘洋张培富李凤岐(311)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中新友好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