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世间最美的遇见(唐诗21讲)
0.00     定价 ¥ 43.00
中新友好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51136785
  • 作      者:
    霍明琨
  • 出 版 社 :
    花山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8-02-01
收藏
编辑推荐
一天一讲,用21天的阅读,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让诗词滋养固化终身,让优雅的古典之美,成为读者一生中最长情的陪伴。 通过对21首唐诗的解读,提高对古诗词的领悟力和审美感受力。 从不同角度解读唐诗所展现的美,别有风韵。
展开
作者简介
霍明琨,女,1973年生,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教授,古典文学博士,中国社科院暨华中师范大学双博士后,中国历史文献学会理事,教育部赴美访问学者,全国优秀社科普及专家,国家级精品课程主讲人,中宣部“礼敬传统文化”示范项目主持人,《百家讲坛》《东方名家》主讲嘉宾。
展开
内容介绍
霍明琨的讲课,如潺潺流水,流畅自然;她的声音,如珠落玉盘,清新典雅;她的影响,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本书精选21首唐诗,以灵犀之心,用温婉精致的语言,雕刻着老去的时光。
21讲,让阳刚的唐诗之美,成为一生最长情的陪伴。
展开
精彩书摘
江淹的《别赋》中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离别总是让人伤感,更不要说在交通不便的古代。那个时候的“生离”,甚至很可能就是“死别”,用张爱玲的话说:“一别,便是一生。”所以但凡涉及离别的诗,总是愁云惨淡、悲悲切切。可是在大唐盛世开端的时候有这样一首送别诗,却犹如云端高燕,气象清新,别开生面。
这首送别诗,就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提起它,大家会很自然地想起其中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正是这两句,作为醒目的诗眼,点亮了整首诗;也提振了整个初唐的文坛士气。初唐的文坛,是怎样的一种情形?为何这首诗的作者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他究竟是哪些方面杰出呢?在具体地解读这首诗和它的作者之前,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唐诗长河的前尘后世、蜿蜒流转。
“诗”从产生之初,一直是用于吟唱的,因此我们常常说“诗歌”。就像最初的诗歌源头《诗经》《离骚》那样,“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人们不自觉地按照声音的韵律哼唱、吟咏,自然合辙押韵,非常优美。到了魏晋南北朝时,这种不自觉的吟唱规律逐渐被人们发现,并且总结出来,逐渐落实在汉字的声律之美上——就有了四声八病之说。遵循四声八病,相较于古体诗,就产生了近体诗,也就是我们平时常常说的绝句、律诗这些严格按照格律来创作的诗歌。当外在声律之美发展到盛世唐朝,就好像一个女孩子长到一定的年龄,越来越有着光滑的肌肤、灵动的眼神、美妙的身段。而最重要的是,她有了内在的气质和神韵,这两者结合起来,使得她成为一个真正的美人。唐诗恰恰具备了“气”和“象”两者,带有了浪漫、理想、野性、阳刚这些气质和情怀,所以才能在中国历史上缔造了诗国的高峰。
在发现声律之美后,很多文人也写下了一些优美的诗篇和词句,但在后来逐渐落入一种窠臼,过于在意辞藻的华丽,过于雕琢、堆砌,到六朝后期就显得颓废而流于修饰,没有生气。一直到了初唐还残存着这种影响。正是在这个时候,在大唐风起云涌的雄壮号角即将吹响的时候,初唐四杰出现了。
初唐四杰主要杰出在哪儿呢?闻一多先生评价他们把诗的境界和内容“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唐诗杂论》)一扫六朝的绮丽、迤靡和颓废的文风,将过于强调声律的诗歌境界扩展,显得气势恢宏,令人耳目一新,就此展开了大唐诗国高峰的辉煌篇章。正因如此,我们才将这些初唐时期有代表性的诗人赋予“四杰”这样的称号。当然,这些诗人很优秀,但比起山水诗派的宗师王维,唐诗高峰的李白、杜甫还是不够的。然而他们首先打破诗坛沉闷华丽的空气,带来一种清新刚健的激流,地位不可替代。
他们是: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
《四库全书总目》中说“勃文为四杰之冠”,身为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究竟何许人也?
王勃是隋末大儒王通的孙子,出生于儒学世家、书香门第。他从小就显露出非凡的才华,据说六岁便可以“指物作诗,立就”,受到世人瞩目,被称为神童;甚至“未冠而仕”。古时候男子成年要行冠礼,之后便可参加社会上的种种事务。但有关材料显示王勃连冠礼都没有举行,就在十四岁时做了朝散郎。
王勃主要生活在唐高宗和武后时期,据说他在14岁时向唐高宗献了一首《乾元殿赋》。这首《乾元殿赋》辞藻华丽,气势恢宏,对偶工整,唐高宗看了之后龙颜大悦,因此称他为大唐奇才,并把他列为初唐四杰之首。《旧唐书·杨炯传》中记载:
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诗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有一个典故脍炙人口,颇能说明王勃当时年轻气盛、喷薄欲出的才气。
P1-3
展开
目录
第一讲 最远的你是我最近的知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第二讲 唯美月夜的淡淡忧伤——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第三讲 寥廓宇宙下的伟大孤独——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第四讲 契人澄澈空灵的禅境——王维《山居秋暝》
第五讲 不俗仙骨多情佛心——王维《辛夷坞》
第六讲 清水芙蓉天然雕饰——孟浩然《过故人庄》
第七讲 奇丽铿锵想落天外——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第八讲 千秋明月万古边关——王昌龄《出塞》
第九讲 痛饮这一杯生命的醇浆——李白《将进酒》
第十讲 长风万里目送归鸿——李白《宣州谢胱楼饯别校书叔云》
第十一讲 灵光闪现瞬间定格——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第十二讲。 沉郁顿挫苍凉悲壮——杜甫《春望》
第十三讲 不离不弃的热爱——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第十四章 千百年后的感发生命——杜甫《春夜喜雨》
第十五讲 苍凉空旷的旅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第十六讲 雄奇怪异中的小清新——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第十七讲 谁更孤独寂寞冷——柳宗元《江雪》
第十八讲 穿越古今的燕子——刘禹锡《乌衣巷》
第十九讲 爱而不能的永远遗憾——白居易《长恨歌》
第二十讲 天才横迈风流俊爽——杜牧《泊秦淮》
第二十一讲 哀婉凄艳的朦胧——李商隐《无题》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中新友好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