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研究:基于区域网络视角
0.00     定价 ¥ 98.00
中新友好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22732503
  • 作      者:
    赵康杰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3-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在化解新时代主要矛盾背景下,基于多维区域网络视角,以破解资源型地区经济发展缓慢难题(“资源诅咒”)为切入点,在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对“资源诅咒”缓解效应的基础上,重点构建多维区域网络分析资源型地区的网络地位与节点特征,寻求优化区域网络改善资源型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区际关系,加快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探索中国资源型地区与其他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规律。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第三节 主要内容与创新之处
一 基本构架与主要内容
二 主要创新之处
第二章 区域网络与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研究述评
第一节 区域网络与经济发展研究进展
一 区域网络的内涵与类型
二 区域网络的构建方法与测度指标
三 区域网络演进的时空特征
四 区域网络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二节 “资源诅咒”与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研究动态
一 “资源诅咒”的国内外表现
二 “资源诅咒”的成因解释
三 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研究进展
四 中国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的政策支持与实践成效
第三节 文献评述
第三章 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第一节 概念界定与基本假定
一 概念界定
二 基本假定
第二节 有限开放经济下资源依赖与“资源诅咒”的形成机理
一 资源无约束开发、要素部门间流动与资源繁荣
二 资源繁荣、制造业发展缓慢与资源依赖形成
三 资源依赖挤出、“资源诅咒”与区域发展不平衡
第三节 全面开放经济下网络联系异化与“资源诅咒”强化锁定
一 区际全面开放条件下资源型地区网络结构及异化特征
二 资源依赖对资源型地区多维区域网络联系的异化机制
三 多维区域网络联系异化对“资源诅咒”的锁定机制
第四节 资源产业管制、开放网络优化与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升级
一 资源产业管制、多元化导向与内生转型动力增强
二 开放网络优化、区际关系矫正与化解区域发展不平衡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交通基础设施缓解“资源诅咒”实证分析
第一节 特征事实分析
一 “资源诅咒”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二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资源型地区经济增长
第二节 模型设定与数据来源
一 模型设定
二 变量选取
三 数据来源
第三节 实证检验
一 基准回归
二 稳健性讨论
三 异质性考察
四 机制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资源型地区人口流失的特征事实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中国人口跨地区流动时空演变特征
一 省级层面人口流动特征
二 地级市层面人口流动特征
第二节 中国人口跨省流动网络构建与特征分析
一 人口跨省流动网络构建方法和指标
二 人口跨省流动网络特征分析
第三节 模型设计与数据来源
一 变量选择
二 模型设定
三 数据来源
第四节 实证结果分析
一 QAP回归结果
二 面板数据回归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资源依赖对创新创业的挤出效应及缓解机制
第一节 经济发展活力不平衡
一 资源型地区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二 资源型地区创业活跃度相对较低
第二节 中国区际创新合作网络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 中国区际创新合作网络构建方法及计量模型设定
二 高资源依赖地区创新合作网络的时空特征分析
三 资源依赖对区域创新合作的挤出效应检验
四 高铁通达对区域创新合作的挤进效应检验
第三节 中国省际创业关联网络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 中国省际创业关联网络构建方法及计量模型设定
二 中国省际创业关联网络的时空特征分析
三 资源依赖对创业活力的挤出效应及缓解机制检验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中国资源型地区产业逆向演进与锁定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中国资源型省份产业演进的测度与特征基于产品空间理论
一 基于产品空间理论的测度概念与方法
二 中国产业空间网络构建方法
三 中国产业空间网络的总体特征
第二节 中国资源型地区产业演进升级能力评价
一 省级层面中国资源型地区的划分依据
二 显性比较优势产业与产业空间网络特征
三 区域优势产业邻近度综合指数特征
四 生产能力禀赋与产业密度特征
第三节 资源依赖对区域产业演进影响的实证检验
一 模型设定与样本选择
二 基准计量检验:2003-2013年
三 补充计量检验:2007-2017年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中国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的建议
第一节 资源产业管制与提升资源型地区内生发展动力
一 建立三次资源收益分配机制
二 健全区内制造业发展激励政策
三 加大人力资本、创新支持力度
四 完善经济转型配套服务设施
第二节 优化区域网络与改善资源型地区对外合作能力
一 加快“铁公机”建设完善对外交通网络
二 加紧人才、劳动力流入升级要素禀赋
三 加强科技创新互动合作改善转型动力
四 吸引区内外创业资源增强发展活力
五 培育制造优势产业融入生产网络
第三节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中新友好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