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省元勋:赛典赤·瞻思丁》:
太宗窝阔台任命二十九岁的赛典赤为燕京札鲁忽赤(在蒙元初期,中书省与枢密院都设有“札鲁忽赤”,秩正三品,是成吉思汗在当年颁布《大札撒》,即蒙古大法令时设立的官衔。在蒙元时期,断事官是个特殊的职位,除了负责对属民的分配和掌管刑政狱讼,另外还兼管财政,原本并无关联的两项政务竟集合于一体)。赛典赤利用担任断事官的条件,常常为忽必烈提供钱粮物品,这大大充实了忽必烈的实力,对其建立霸业起到了有力保证。
赛典赤为什么要资助忽必烈呢?
赛典赤自归顺大蒙古国以来,兢兢业业、战战兢兢、谨慎处事、洁身自好,不仅没有什么过失,而且还立下不少战功。但是,赛典赤看到,自从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过世以后,在十八年的时间里,大蒙古国就更换了三位大汗,像走马灯似的,令人眼花缭乱。太宗窝阔台五十六岁去世,在位十三年。定宗贵由汗英年早逝,去世时年仅四十三岁,在位仅三年。眼下蒙哥登上了汗位,今后还不知道局势会怎样发展,生活在夹缝中的赛典赤忧心忡忡。所以,除了尽心尽力圆满完成几届大汗交给的任务以外,赛典赤暗中观察、积极寻觅潜在的新兴政治势力,以保证日后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根据他的长期观察与分析,宪宗蒙哥的品行不错。宪宗七年,回鹘献水精盆、珍珠伞等物,大约值银三万余锭。蒙哥却说:“方今百姓疲弊,他们更急需钱粮,我不能独自占有这些财物,还是将这些财物交归国库吧。”赛典赤大为感慨,感慨之余,觉得蒙哥是个洁身自好、有仁者之心的君主,但缺乏王者的风范。而忽必烈雄才大略,广揽人才,颇具实力,是草原上一颗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赛典赤不顾朝廷官员不得与外藩亲王结党营私的严厉定规,冒着巨大的政治风险,暗地里长期为忽必烈输送财物,继而成为忽必烈的心腹和政治密友,同时成就了千古一帝的丰功伟业。
关于赛典赤私下资助忽必烈之事,原本是一桩秘密之事——这成为赛典赤一生心中的秘结,日后却被公之于众,而且还是出自忽必烈之口;若非忽必烈皇帝亲口披露,可能这个天大的秘密将被尘封于漫漫的历史中。
据宋濂《元史》记载,忽必烈对于赛典赤的功绩念念不忘。忽必烈登基做了皇帝以后,时常告诫臣子们要效仿赛典赤的忠诚不贰。在赛典赤逝世十年后,有一次他召集几个近臣议事,他又旧话再提,竭力夸赞赛典赤:“宪宗在位时,赛典赤就经常私下资助朕粮草、经费,他是个大大的忠臣啊!你们都要好好向他学习!”众人皆俯首帖耳,唯唯诺诺。
唯有翰林学士不忽木大声质问道:“陛下此言差矣!如果今天做臣子的都像赛典赤那样身在曹营心在汉、心怀二意、暗通款曲,以内府财物私结亲王,岂不乱了朝廷章法,陛下您以为如何?”
此话一出,四座皆惊,大家都以为不忽木今天当着众人的面公然顶撞皇上,肯定少不了要吃罪。
不忽木,一名时用,字用臣,刚直不阿,廉洁勤政。有一年,元军征讨交趾国(又称安南、今越南北方)失利,忽必烈向众大臣问计。不忽木建议趁交趾国国王陈日燇新近袭位,派遣使者晓之以理,如果其置之不理,再行发兵。忽必烈采纳了不忽木的建议,结果交趾国国王敬畏天威,遣使谢罪,“尽献前六岁所当贡物”。忽必烈大喜过望,欲将该国贡物的一半赏赐给不忽木,不忽木坚辞不受,最后在忽必烈的劝说下,他仅仅挑选了沉水假山、象牙镇纸、水晶笔格三件礼物。
面对不忽木的质问,忽必烈的脸红一阵、白一阵,自觉惭愧,无地自容,连忙摆手说:“爱卿说得有理,说得有理,朕失言了、知错了!”
赛典赤“常阴资”的行为绝非个人礼节性的、小数额的、场面上的应付。对于这种行为,不忽木说得十分清楚,赛典赤是用国库的财物私下支持藩王忽必烈,“以内府财物私结亲王”,“乱了朝廷章法”。
因为赛典赤与忽必烈有如此特殊的关系,所以忽必烈更加倚重于他。及至忽必烈执政时期,赛典赤的工作被频繁调动,甚至一年之内多次调职,简直成了皇帝的救火急先锋,哪里事态紧急,忽必烈就将他安排到哪里,而赛典赤却总是无条件服从,毫无怨言,君臣两人相互配合十分默契。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