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世界名人名传:富兰克林自传
0.00     定价 ¥ 39.00
中新友好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55907503
  • 作      者:
    [美]富兰克林
  • 译      者:
    方华文
  • 出 版 社 :
    河南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9-01
收藏
编辑推荐

富兰克林是美利坚合众国的缔造者,《独立宣言》的起草者,享誉世界的科学家,著名的出版家,作家。


马克思评价富兰克林时,认为“他是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


《富兰克林自传》被公认为是改变了无数人命运的美国精神读本。

展开
作者简介

作者:﹝美﹞富兰克林

富兰克林(1706—1790),美利坚合众国的缔造者,《独立宣言》的起草者,享誉世界的科学家,著名的出版家,作家。马克思评价富兰克林时,认为“他是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


译者:方华文

方华文,著名文学翻译家、翻译理论家,现任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教授,已出版的译著有《刀锋》《牛虻》《热爱生命》《太阳照常升起》《流动的盛宴》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富兰克林晚年根据自己的经历写成的自传。本书讲述了富兰克林从贫困到富足,精神上从无知到在世界享有声誉的自我奋斗与实现过程。全书文字朴素幽默且充满哲理的火花。它包含了人生奋斗与成功的真知灼见,以及诸种善与美的道德真谛,被公认为是改变了无数人命运的美国精神读本。

展开
精彩书摘

你也许想了解一下我父亲其人以及他的个性吧?他体格强健、中等身材,长得很结实,力大无穷,很有天赋,擅长丹青,略通音律,嗓音清晰悦耳。有时候干完一天的活,他会拿起小提琴自拉自唱,唱上几段赞美歌的曲子,余音袅袅。他在机械方面也很有天赋,有时操作非本行业的工具也能做到运用自如。但他最大的长处是在处理重大问题时英明果断,表现出深刻的见解和正确的判断,无论是私事还是公务均如此。其实,他从不参与行政管理方面的事情,因为家里孩子众多,需要他去教育,家境又困难,于是只好以养家糊口为本。不过,我清楚地记得常常有地方上的名人来向他请教,求他为镇上的事务以及教会的问题出谋划策,对他的看法和建议颇为尊重。邻里之间出现纠纷,遇到难解的问题,常请他剖断。他常常喜欢邀请有见识的朋友或邻居来家里吃饭,跟他们谈古论今,议论的都是些增加智慧的话题,让他的孩子从中受益。他让我们注意到:立身处世应该有善良和正直的品德以及审慎的生活态度,而不应该注重物质享受——至于饭菜香不香、口味好不好、自己喜欢不喜欢,都不应该过于挑剔。所以,我长大后完全不关心物质享受,根本不理会自己面前摆的是什么食物,嘴里吃的是什么饭菜。直到今日,饭后过不多久,如果你问我刚才吃的是什么东西,我可能会回答不出来。出门旅行,有些旅伴平时吃饭挑肥拣瘦,途中吃不到可口的饭菜,会觉得很不开心,而我的饮食习惯令我受益匪浅。

我母亲也有健壮的体格,用自己的乳汁养大了十个孩子。我从未见我的父母害过病,直至生命的尽头——我的父亲卒于八十九岁,我的母亲卒于八十五岁,二人合葬于波士顿。几年前我在他们的墓前立了一块大理石墓碑,上面铭刻着如下的碑文:


乔赛亚•富兰克林和他的妻子艾比亚合葬于此


同结连理五十五年,

相亲相爱无悔无怨,

既无高俸厚禄又无田产,

靠的是劳动和勤勉,

承蒙上帝保佑,

一大家人生活安然,

养大了十三个孩子和七个孙女孙子,

值得称赞。

见此碑者当以他们为样板,

在工作中勤勉肯干,

相信上帝和苍天。

乔赛亚是个虔诚谨慎的好儿男,

艾比亚又贤惠又能干。


他们的幺儿立此碑以示纪念

乔赛亚•富兰克林生于1655年,卒于1744年,享年八十九岁。

艾比亚•富兰克林生于1667年,卒于1752年,享年八十五岁。


恕我写了这许多题外话,啰里啰唆的,可能是年纪大了的缘故吧。想当初,我落笔成文,均条理清晰。不过,写家书与写公函毕竟有所不同。所以,这也可能是因为写家书的时候比较随便吧。

言归正传:我帮助父亲打理生意达两年之久,转眼便到了十二岁。此时,本来也经营家族生意的哥哥约翰结了婚,离开家门去了罗得岛,在那儿自立了门户。这下子,我注定要接替他的位置,成为一个蜡烛制造匠了。但由于我一直都不喜欢这个行当,父亲觉得如果不给我找一个我感兴趣的工作,我会像他的儿子乔赛亚一样离家出走去当海员的,那会叫他伤透心的。因此,他有时会带我出去转悠,看木匠、砖瓦匠、操作工、铜匠等能工巧匠干活,以便观察我的志趣,力图让我对陆地上的某个行当产生兴趣,免得跑到海上去。从那时起,我就喜欢上了观看别人干活,看那些能工巧匠怎样使用工具,从中获益匪浅,学到了许多东西。当家里有修修补补的小活要干,一时找不到工匠时,我就动手自己干。当时,我热衷于搞试验,于是就制作了一些小器械,专门用于试验。最后,父亲决定让我从事刀剑制造业。我伯父本杰明的儿子塞缪尔在英国学的是这一行,此时已在波士顿开了业。于是,父亲把我送去跟他干,看我会不会在这一行有长进。谁知塞缪尔竟要向我收学徒费,于是父亲一怒之下又把我带回了家。

我从小就爱书如命,将所有的零用钱都花在了买书上。由于喜欢看约翰•班扬英国著名作家,其代表作是《天路历程》。的《天路历程》,我开始收集他的作品,陆陆续续收集了许多小册子。后来我忍痛割爱将小册子卖掉,为的是用卖书的钱购买柏顿的《历史文集》(全集共有四五十册,小开本,价钱不贵)。我父亲藏书不多,基本都是些宗教神学方面的书,其中大多数我都看了。现在想起来我总觉得有点遗憾,因为正当我求知欲旺盛的时候却读不到心仪的书——当时我已决定不当牧师,所以对神学方面的书不太感兴趣。那些藏书里有一本普卢塔克古希腊作家、哲学家、历史学家,以《希腊罗马名人比较列传》一书闻名后世。的《希腊罗马名人比较列传》,我捧读再三,至今仍认为花在上面的时间是非常值得的。藏书里还有一本笛福英国著名作家,其代表作是《鲁滨孙漂流记》。的《论计划》,以及马太博士的《论行善》——这两本书影响了我的思维方式,后来深深影响了我对重大事件的决策。

由于我爱书,父亲最终决定叫我学印刷业,虽然他已经有了一个儿子(詹姆斯)学了这种行业。1717年我哥哥詹姆斯从英国回来,带来了一架印刷机和一套铅字,准备在波士顿开业。我对印刷业的爱好远胜过帮助父亲打理生意,但心中仍对航海念念不忘。为了防患于未然,打消我的这个念头,父亲迫不及待地想让我跟哥哥学徒,签订师徒合同。我当时还有点不死心,但最后还是同意签了。这时,我只有十二岁。按照合同,我将充当学徒直到我二十一岁时为止,最后一年可以享受熟练工的待遇。很短的一段时间,我就熟悉了印刷业,成了哥哥的左膀右臂。这时,我总算有机会接触好书了。我跟一些书店的学徒交朋友,有时从他们那儿借书看,每次都做到好借好还,还的书都干干净净的。有时傍晚时分借书,第二天一大清早即须归还,怕的是耽误别人的事,于是我就挑灯夜读,一读就是大半夜。


展开
目录

第一章回顾一生,追根溯源••••••••••••••

第二章宗教改革风云变幻,移居新大陆•••••••••

第三章自小培养良知,勤奋立身之本•••••••••

第四章求知若渴,读书上进•••••••••••••

第五章文坛小试牛刀,兄弟之间出现裂痕•••••••

第六章天有不测风云,被迫离开家门•••••••••

第七章天涯沦落人,异乡求生记•••••••••••

第八章漫漫人生,新的起点•••••••••••••

第九章贵人相助,衣锦还乡•••••••••••••

第十章好朋友几乎成了冤家•••••••••••••

第十一章时光荏苒,坠入爱河••••••••••••

第十二章以文会友,费城岁月悠悠••••••••••

第十三章漂泊海外,英伦三岛谋生••••••••••

第十四章友谊戛然而止;换了工作,换了人生•••••

第十五章离开英国,返回费城••••••••••••

第十六章重操旧业,再交新友••••••••••••

第十七章运筹帷幄,开拓事业••••••••••••

第十八章创办学会,探讨人生和学问•••••••••

第十九章万事开头难,创业步履维艰•••••••••

第二十章稳扎稳打,不断拓展事业••••••••••

第二十一章谈婚论嫁,一波三折•••••••••••

第二十二章友人来信,殷切的希望••••••••••

第二十三章筹建图书馆不辞劳苦,家境逐渐改善•••

第二十四章洁身自好,树立健康的人生观••••••

第二十五章遵守道德规范,做道德君子•••••••

第二十六章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成就幸福的人生••

第二十七章修身养性,端正品行••••••••••

第二十八章投身社会活动,展现自身才华••••••

第二十九章妇女能顶半边天,学习外国语••••••

第三十章手足托孤,为公共事务贡献力量••••••

第三十一章圣徒传教士,功德满人间••••••••

第三十二章国际频起战端,国内防务吃紧••••••

第三十三章纵横捭阖,敢于担当••••••••••

第三十四章教友会反对一切战争,尴尬情况屡屡出现•••

第三十五章发明创造造福于民众,开办学校培养人才•••

第三十六章政坛施展身手,为国为民谋福利•••••

第三十七章城市管理呕心沥血,美化环境不辞劳苦•••

第三十八章斡旋于政界,保卫疆土匹夫有责•••••

第三十九章战争拉开序幕,忙碌于筹集军用物资•••

第四十章军事行动失败,引发连锁反应•••••••

第四十一章靠人不如靠己,组建地区武装••••••

第四十二章新的使命,新的作为••••••••••

第四十三章潜心科学研究,荣任皇家学会会员••••

第四十四章与权贵抗衡,遭遇庸碌英军将领•••••

第四十五章赴英旅途历经风险,伦敦上书麻烦不断•••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中新友好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