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哲学视阈下马克思价值论研究
0.00     定价 ¥ 56.00
中新友好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21805079
  • 作      者:
    栾亚丽,宋严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6-01
收藏
作者简介
  栾亚丽,女,辽宁省大连市人,中共中央党校哲学博士、清华大学哲学博士后,现为辽宁师范大学教授、校特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大连市政府奖获得者、大连市科学著作奖获得者;教育部学位办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通讯评审专家、辽宁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辽宁省马克思主义学会理事等: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价值哲学等教学与研究工作。曾赴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考察与交流。
  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价值哲学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价值构建研究”、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一般项目“《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当代价值研究”、“95后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等10余项。
  出版学术专著两部:《马克思经典政治价值思想辑录》《民主价值论》;在《中共中央党校学报》《学习时报》《伦理学研究》《宁夏社会科学》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宋严,男,辽宁省大连市人,法学博士,辽宁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辽宁省哲学学会理事、大连市哲学学会副秘书长、理事等;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学与科研工作。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获得者;近年来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及当代启示研究”、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执政视域下的社会建设”和“立足新时代:2018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模块专题式教学研究”、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马克思社会范畴文本维度及当代启示”、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平台项目“共享发展语境下马克思社会建设理论研究”等9项。
  作为首完成人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价值哲学研究”等国家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
  出版学术专著一部:《中国共产党社会建设理论的嬗变与实践》。在《伦理学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广西社会科学》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哲学视阈下马克思价值论研究》清晰诠释天才巨擘马克思价值论能够彪炳史册、永葆生机、占据令人仰望的人类文明、发展、道义和真理制高点的关键所在.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哲学视阈下马克思价值论研究》:
  (1)审美价值的客观性。审美价值是客观的,这不仅因为它含有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给人以审美享受的现实对象的自然属性,还因为它富含客观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和意志而存在着的这些现象同人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即存在着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
  在审美活动中,审美对象满足人们需要的属性是客观存在的;审美对象所固有的属性在客观上决定了人们审美感受的向度和内容;审美主体的存在、主体的需要都具有客观性。同时,审美价值的产生不仅仅取决于审美对象的本身的样子,而更主要是取决于感知它的主体的存在与能力。只有当作为主体的人具备了主体性的能力时,才能在实践中真正按人的方式同物发生关系。才能具有相应的审美能力,才能认识与把握审美价值。
  (2)审美价值的理想性、超越性。审美价值不仅具有客观性,还具有理想性和超越性。审美价值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价值,是对真的价值和善的价值的包容与超越,人的自由发展和自由创造是审美价值的理想性与超越性的体现。作为开放的和不断生成的体系,审美价值是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适应人的情感体验需要而产生的,是对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积极确证。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宣称:人是“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①的,并且把创造着具有丰富的、全面而深刻的感觉人作为审美价值的目的。审美价值的生命力不仅在于激发人们一定的价值取向,而且在于塑造最高的价值追求——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个性。
  按照马克思的价值思维,审美价值不仅具有超越现实的品格,能够带领人类不断地超越、审视、鉴赏和体味人生的审美蕴涵,还能永不满足地积蓄着超越自身的冲动,引领人类驰骋于文化与自然相互交错构成的自由天地,体验新的审美创造实践和审美需要,以达至生命与本质永恒回归的最高理想境界。
  (3)审美价值的时效性。审美是人之为人的重要本质,审美价值自从被人类发现以来,不断丰富和提升人类精神生活的内涵。由于审美价值的对象范围极其广泛,从自然到社会、人生,从人的自然面貌到人的社会行为、精神面貌,都有可能是审美的对象,获得美的生命,具有美的价值。但是,每一种具体的审美价值都是极其短暂的,只有在能看到、感觉到的时候才是现实地存在着的。因此,审美价值具有鲜明的时效性。
  正如民间谚语所说:“美到昨天为止,善迄死方终。”①由于审美价值这种极强的可感性和时效性,离开了具体可感知的完整的形式,一定审美价值对于审美主体来说就是虚幻的,不存在的。
  (4)审美价值的批判性。对于人而言,任何形式的美的存在,如“有音乐感的耳朵、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总之,那些能成为人的享受的感觉,即确证自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觉”②都是必不可少的。马克思认为,人们懂得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实践、进行现实的审美批判。他本人就曾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模式进行了尖锐的审美批判。他分析道:劳动本该是劳动者创造美并享受美的自由活动,但在资本主义社会却成为使劳动者“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的活动,成为异化劳动。劳动创造了宫殿,但是给工人生产了棚舍;劳动创造了美,但是使工人变成畸形。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马克思价值论的理论渊源
第一节 古代哲人价值“创见”与“天才”思想
一、中国古代哲人价值“创见”思想
二、西方古代哲人价值“天才”思想
第二节 英国古典学派的价值思想
一、先驱威廉·配第价值思想
二、创立者亚当·斯密价值思想
三、完成者大卫·李嘉图价值思想
第三节 德国古典哲学家的价值思想
一、黑格尔价值思想
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价值论思想
第四节 恩格斯价值思想
一、恩格斯价值研究视角对马克思价值论创立的积极影响
二、恩格斯价值阐述深刻启迪马克思价值构思

第二章 马克思创立价值论艰辛而伟大的历程
第一节 马克思对价值论的认识
一、马克思对价值论的初步认识
二、马克思对价值论的确认
第二节 马克思对价值论的积极探索
一、《伦敦笔记》对价值论的思考
二、《共产党宣言》《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对价值论的深入探索
第三节 马克思价值论的成熟与重要发展
一、《资本论》第1卷对价值论创造性发展
二、《评阿·瓦格纳<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对价值专门探讨
……

第三章 马克思价值论蕴涵
第四章 马克思价值生成与价值评价思想
第五章 马克思价值论的人学旨归
第六章 马克思价值论的人学意义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中新友好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