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君子爱财:古代名人经济生活
0.00     定价 ¥ 49.80
中新友好图书馆
  • ISBN:
    9787541154003
  • 作      者:
    李开周
  • 出 版 社 :
    四川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6-01
收藏
编辑推荐

◆宋史专家、中国好书作者吴钩,畅销书《新宋》作者阿越 鼎力推荐
◆春秋笔法,新意钩沉,古代名人的经济账单,一一曝光。
◆兼顾严谨与通俗,是有趣的博学的聪明的人做的事情。

展开
作者简介

李开周,1980年生于河南开封,知名专栏作家,先后在各大电视台主讲宋朝文化,出版《武侠物理》《武侠化学》《摆一桌绝妙的宋朝茶席》《吃一场有趣的宋朝饭局》《过一个欢乐的宋朝新年》等二十余部专著,有作品入选台湾地区中学语文教材。

展开
内容介绍

书稿为历史小品文集,从古代名人的经济活动着手,以细致的财务考察,带领读者深入古人的日常生活,一窥历史教科书中难以呈现的栩栩如生的细节,介绍了这些名人不为人知的经济概况。
窥探名人私隐,拉贤哲下神坛,并不是这本书的方向。这本书所重的是,从人性的角度看待古代名人,通过一种的趣化手段,展示历史上他们更真实的一面。
书稿写作视角新颖,带有一定的考据性,史料来源丰富,既有正史,也有野史、小说,语言诙谐、带有春秋笔法,是一本很好玩,可在茶余饭后翻阅的读物。

展开
精彩书摘
  苏辙买房记
  朋友送我一套《栾城后集》,说是苏辙写的,笔力老到得很,简直赶超他哥苏东坡。我翻了翻,还没瞧出来苏家哥俩哪个水平更高,倒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苏辙这人跟房子打了大半生饥荒。
  中国人的老规矩,父在子不立,意思是说,只要当爹的还在,儿子不管长到多大,都不必自立门户;而父亲过世前,也有义务给儿子留些家产。用这个规矩去衡量苏辙他们家,您会发现,苏辙的爸爸苏洵就没尽到义务。
  苏辙是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出生的,从这年起,到嘉佑元年(1056)进京,苏辙在眉山老家旧宅里住了十八年。等到他和苏轼考中进士,爸爸苏洵也做了十来年的官,在京城却没能置上房子,任由兄弟俩借住公署。后来苏辙、苏轼的爱人和孩子也来到京城,加上丫鬟保姆,一家老小几十口,公署里住不下了,苏洵才去赁了一处宅院,几十口挤在一起。嘉佑五年,苏洵带苏辙移居河南杞县,是租的房子;嘉佑六年,苏洵带苏辙回京闲居,还是租的房子;直到治平三年(1066)苏洵病故,除了眉山老宅,没有给儿孙留下一处房产、一块土地。苏洵遗言中没提房子的事,我猜他内心应该是有些愧疚和遗憾的。
  父亲过世后,苏辙守孝三年,再来京城做官,已经三十一岁,该自立门户了。然而苏辙的运气似乎不大好,熙宁元年(1068)单位分房,他在家守孝,没赶上;熙宁三年皇帝赐宅,他去了河南淮阳抓教育,还是没赶上。眼瞅着朋友李遵度在洛阳买地建别墅,眼瞅着朋友王巩在扬州扩建住宅,苏辙心里难过,他在给朋友的诗中感慨道:“恨无二顷田,伴公老蓬莱。”二顷田就是二百亩地。
  熙宁十年,苏辙去徐州,租住逍遥堂;元丰三年(1080),苏辙去江西高安,借住部使府;元丰八年,去安徽绩溪当县长,住的是县衙;元佑四年(1089),去浙江杭州当市长,住的是府衙;绍圣元年(1094)下放河南汝州,在许昌租了一处民宅;同年七月下放江苏南京,还是租的房子。
  苏辙下放南京时,王安石也在南京,人家早已置地买房,“以为终老之计”,苏辙见了,免不了再次感慨一番——此时苏辙已经五十六岁,有道是人生七十古来稀,离入土不远了,即使不为自己考虑,也该给儿孙们置业吧。所以在元符三年,苏辙回河南许昌定居后,赶忙拿出攒了大半生的工资,卖掉一批藏书,花了几年时间,陆续买下“卞氏宅”“东邻园”“南园竹”,又改建、扩建,置成一处百余间的大院落,安顿下全家老小。
  回到许昌时,苏辙年近七十,儿子们都已成年,大儿子也做了官,都该自立门户了。但是只要苏辙还在,就有义务给他们买房;只要苏辙没给他们买房,他们就有理由抗议。在《栾城后集》中,苏辙有诗道:“我老未有宅,诸子以为言。”这个“以为言”,恐怕不只是提建议,还有喋喋不休的抱怨吧。
  ……
展开
目录
目 录
CONTENTS
孔夫子不差钱
孔子姓氏/004 殷实的祖上/006 孔子身高/008 父亲留下的遗产/011 单亲家庭/013 办私学的进账/016 在官学的收入/020 教师的工资/022 私人考察,政府资助/024 没有赞助,就没有传播/027 孔子不是无房户/030 孔子不是小气鬼/033
孟子多金
孟子做官,年薪惊人/039 孟子教书,年薪也惊人/043 老是有人送钱/046 黄金的价值/052 孟子荣登富豪榜/055 学校大门不常开/057
没有经济独立,就没有人格独立/060
墨子的维和经费
墨子该拿诺贝尔和平奖/066 维和需要差旅费/073 谁说墨子穿草鞋/075 差一点儿就成了有钱人/078 墨子不算穷/082 高就业与无厘头/085 师门情义/088
曹操勒紧腰带
爷爷的身份/094 买官花费/096 曹操的履历/099丞相的年薪/102采邑的租税/104 年终奖/107 曹操遗产多少/109 钱都花到哪儿了/110 勒紧腰带的曹操/112
陶渊明的瘦遁
是官二代,不是富二代/121 难进易退/123 隐居的资本/126 五斗米是多少/128 不光五斗米,还有三顷田/132 提前辞职的风险/135 肥遁和瘦遁/138
李白漫游收支考
传说中的富爸爸/145 炼丹属于高消费/147 爱人的身份/151 翰林的薪水/153 玄宗的赏赐/155 稿费收入/158 多方馈赠/160扬州一年的开销/162旅游中的免费午餐/164
白居易,居不易
官员子弟/174 为什么家贫/175 白居易做蚁族/178 只求有房住,不求有住房/182 买房在远郊/185 机关大院生活/187 租房十八年/190 庐山草堂什么样/193 一生五套房/198 中晚唐房价考/200
清官包公的高收入
父亲是高官/206 家属和家境/210 十年宅男/212 传说中的断案如神/215 有弹性的清官/218 年薪过千万/223
清一色都是高干/232
李清照的亲戚/235 半生豪门/237 豪门玩什么/240 几件藏品/242 钱从哪儿来/245
岳飞产业考
家属的住处/251 四百九十八间房/253 杭州的别墅/256 月薪四十八万/258 巨额赏赐/261 将军都有不动产/264
唐伯虎的风流账
生平和八字/270 轻摇滚和莲花落/273 卖画和写书/278 建桃花庵的经费/282 所谓气节/286
徐文长的收入和住房
父亲早丧,母亲被卖/292 刚有儿子,媳妇病逝/294 好不容易有个对象,自杀了/296 好不容易有个老板,坐牢了/299 胡宗宪开给徐文长的稿费/303 遥想当年酬字堂/308 谁对我好,谁就是好人/312
严嵩有多少不动产
严嵩贪了多少钱/317 一家三代的年薪/319 古往今来房子最多的贪官/321 房产的市值,估价的猫腻/323
海瑞的开销
为官十八年,买了一套房/331 买不起房的四条原因/332 清官的遗产和贪官的积蓄/335 工资不够花,稿费来养家/337
曹家的阔绰/345
工资是形式/348 靠盐吃盐/350 人民的血压普遍高起来了/353 为什么抄家/355 抄家后的日子/357 曹雪芹的工资/359 每年一笔助学金/361 艺术家或者高级技师/363 手艺也养家/365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中新友好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