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冯定青年教育思想研究
0.00     定价 ¥ 48.00
中新友好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308177610
  • 作      者:
    陶志琼
  • 出 版 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1-01
收藏
作者简介
  陶志琼,教育学博士,宁波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教育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曾被评为浙江省优秀社科普及专家、浙江省事业家庭兼顾型先进个人、感动甬城学子的十大优秀教师、宁波大学阳光教授、宁波大学受学生欢迎的十佳教授、获得宁波大学地方服务突出贡献奖。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和译著共11部。
展开
内容介绍
  《冯定青年教育思想研究》的研究内容分为两大部分:
  《冯定青年教育思想研究》第一部分是冯定的生平,共分7章内容,包括家庭出身、求学经历、职场经历、革命经历、从教经历、婚姻及家庭生活等方面。
  第二部分是冯定的青年教育思想研究,共分9章内容,包括冯定青年教育思想研究的文献综述、冯定青年教育思想发展的四个阶段、冯定青年学习思想研究、冯定青年人生哲学思想研究、冯定青年哲学修养思想研究、冯定青年恋爱婚姻家庭美德修养思想研究、冯定青年家庭教育思想研究、冯定青年学校教育思想研究、冯定青年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今青年的启示。
展开
精彩书摘
  《冯定青年教育思想研究》:
  冯定回到上海后,为了生活,便由堂兄冯都良介绍,在湖州小学里做代课老师,临时代人教了一两个月的书。在1925年秋末冬初,冯定通过冯君木先生的介绍,考入上海商务印书馆任文学编辑,同时在国文函授部任改卷教员。冯定借助商务印书馆的良好环境,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积极撰写各种文体的文章,而且还自学英语和俄语,翻译一些小品。冯定的理论素养、写作能力和外语水平在这段时间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为他后来从事理论宣传和学术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这段时间里,冯定学问大增的同时,思想也在不断进步。
  冯定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当文学编辑时,马克思列宁主义正在上海传播,当时上海商务印书馆也有党的组织,商务印书馆的党支部工作是由陈云负责领导的,只是当时冯定不知道罢了。
  冯定进入商务印书馆和国文函授部不久,吴文祺也进来了。冯定的工作是批改文言课卷,而吴文祺的工作是批改白话课卷。吴文祺这个时候已是中国共产党党员,起先在吴文祺的心目中,函授部的工作人员中几乎全是遗老遗少,只是冯定稍显特别罢了。1925年十月革命纪念日前后,大概是商务印书馆党支部规定要发展党员,所以吴文祺就格外注意冯定。有一天下班,冯定和吴文祺都迟走了一步,吴文祺见冯定在翻阅一本白话的论新文艺的书,便问冯定是否爱好这些书籍,冯定就诉说改文言课卷只是为了混饭吃,吴文祺便请冯定到其住处谈一谈。在谈话之中,大家都痛骂了函授部的杜尔梅活像是欺压人的工头。后来吴文祺便询问冯定有没有参与过政治活动,冯定说自己很想参加政治活动,可是找不到门路。吴文祺又问冯定是否愿意看三民主义的书,冯定说这类书并不太想看,而且暗示了不想参加国民党而很想直接参加共产党的意愿。吴文祺就说那我们大家想想办法吧。不久,吴文祺就借给冯定一本布哈林的《共产主义的ABC》让其阅读。冯定回到家,当天晚上就一口气读完了《共产主义的ABC》,而且觉得非常深切明快。后来,冯定将书还给吴文祺时,吴文祺便告知他说,他有朋友可以找到办法实现冯定的志愿。没过多久,吴文祺便要冯定填表,并由他转请方渊泉同志和他二人共同为冯定的入党介绍人。冯定深受进步书籍的影响,很快就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并且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冯定正式出席党小组的会议,大概在1926年的1月。后来,吴文祺又告诉冯定,组织规定共产党党员都要参加国民党,于是,冯定又参加了国民党。冯定当时是和丁晓先、杨贤江、樊仲云等人同在一个区分部。吴文祺和冯定有一次还曾推动樊仲云同志散发过国民党的传单。吴文祺后来去了上海复旦大学教书,而自冯定离开商务印书馆后,同方渊泉也一直没有再联系过。
  入党后,冯定在上海参加过两次罢工,不久任党小组长,1926年起任党支部书记。上海工人第一次起义期间,冯定参加了为期三天的党的浙江区第一次代表会议,冯定在会上提出“支部建立工作机关”的建议,并就争论的问题发了言。会后,冯定应商务印书馆工会之邀,在宝山路印刷厂车间召开的群众大会上做反蒋报告。
  冯定于1927年在上海从事革命工作时,与赵世炎、夏明翰等党初创时期的同志都有过接触。据黄仁柯著的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沙孟海兄弟风雨录》一书记载,1927年2月冯定见到中学好友沙孟海时,劝其加人中国共产党,冯定对沙孟海说:“与其从旁协助,不如自身投入!”尽管沙孟海的四个弟弟都投身革命,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但沙孟海认为自己不是一个适合搞政治的人,就没有答应。冯定当然没有过多地游说沙孟海,临走时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声:“当潮流涌来的时候,想回避是回避不了的!”其实沙孟海是有苦衷的,几个弟弟都加入了共产党,自己要是也加入了,一旦有什么闪失,整个家庭可能全军覆灭,一家老小谁来照顾?沙孟海想得比较实际,不过后来印证了他的这个决策是明智之举,许多与他有交情的革命同志在他这个非党人士的掩护和关照下,面临的危险减少,做出了更大的贡献。
  1927年3月北伐军进入杭州后,根据组织的指示,冯定又加入了国民党,并先后任国民党浙江省党部秘书、国民党宁波市党部秘书。1927年3月23日,冯定到上海向商务印书馆辞职,从此开始了自己的革命工作生涯。
  ……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 冯定生平
第一章 孜孜求学,不愧为千年望族的子孙
第一节 慈城冯家,千年望族
第二节 出生于望族的衰微之家
第三节 在浙江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求学的冯定
第四节 留学莫斯科中山大学
第二章 初人职场,小试牛刀
第一节 初人职场的人生体验
第二节 进人北平:做私人秘书之余设法去北大听课
第三节 再人上海:做编辑的同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第三章 冯定的革命工作生涯
第一节 20世纪30年代积极参与上海的抗日救亡运动
第二节 宣教志业成就“不可多得的教育人才”之美誉
第三节 在马列一分院时的不平常经历和不平凡收获
第四章 初到北大任职时的教育人生
第一节 初到北大颇受礼遇,生活工作顺心如意
第二节 北大哲学系开门办学时冯定的因材施教
第三节 应邀赴福建讲学的趣事
第五章 风雨二十年:磨难中的冯定
第一节 “反右派斗争”中的态度和“主观能动性”讨论埋下的隐患
第二节 教科书风波:在北大首次遭受批评
第三节 《共产主义人生观》被批判时的困局
第四节 “文革”时期遭遇的磨难
第六章 风雨过后见彩虹:“文革”后的新生
第一节 任职北大副校长
第二节 用新的理论篇章激励迈进新时代的青年
第三节 无悔的人生让人充满怀念之情
第七章 冯定的婚姻与家庭生活
第一节 母亲做主的第一次婚姻及生活
第二节 志同道合的革命姻缘
第三节 冯定的家庭生活侧影

第二部分 冯定青年教育思想研究
第一章 冯定青年教育思想研究的文献综述
第一节 负面研究的文献综述
第二节 正面研究的文献综述
第二章 冯定青年教育思想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节 青年教育思想集大成阶段(1937-1948年)
第二节 引导青年树立社会主义阶级观和政治人生观阶段(1949-1956年)
第三节 面对高等学府知识分子及青年学子的理论贡献阶段(1957-1963年)
第四节 重拾理论之号激励青年在新时代勇于前行阶段(1978‘1983年)
第三章 冯定青年学习思想研究
第一节 青年学习本质论
第二节 青年学习目的论
第三节 青年学习内容论
第四节 青年学习方法论
第四章 冯定青年人生哲学思想研究
第一节 青年的人生目的是什么
第二节 指导青年生活实践的人生哲学
第三节 自觉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
第四节 青年要在正确思想的指导下进行意志的锻炼
第五节 注重青年高尚情操的修养
第五章 冯定青年哲学修养思想研究
第一节 青年需要借助哲学修养为人生增力
第二节 青年哲学修养有利于克服个人主义
第三节 青年哲学修养有利于克服主观主义
第六章 冯定青年恋爱婚姻家庭美德修养思想研究
第一节 青年如何进行恋爱婚姻的美德修养
第二节 青年如何进行爱养父母的美德修养
第七章 冯定青年家庭教育思想研究
第一节 家庭环境对青年成长的影响
第二节 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年成长的影响
第三节 亲子关系对青年成长的影响
第八章 冯定青年学校教育思想研究
第一节 学校教育的三大缺点限制青年的成长
第二节 利用学校教育的特殊性促进青年的成长与发展
第三节 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青年成为真正的人
第四节 青年学校教育离不开社会教育
第九章 冯定青年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今青年的启示
第一节 当今青年需要更加重视丰富的精神生活
第二节 当今青年更要注意私生活的修养
第三节 当今青年修养什么最重要
第四节 理想依然是青年前行的指路明灯
第五节 继续树立青年的共产主义理想

参考文献
附录:冯定生平与学术年表简记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中新友好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