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学科发展视野中的大学学术组织管理模式创新研究/光明社科文库
0.00     定价 ¥ 68.00
中新友好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19444525
  • 作      者:
    李峻,谢辉
  • 出 版 社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1-01
收藏
作者简介
  李峻,南京邮电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教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工信部情报科学研究所考试项目”专家组成员。入选“江苏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与“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先后在《高等教育研究》《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校文科学术文摘》等全文转载与论点摘编,在湖南人民出版社与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专著2部;先后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江苏省应用社会科学精品工程一等奖等奖励6项;主持完成教育部、省级课题10多项。
展开
内容介绍
  《学科发展视野中的大学学术组织管理模式创新研究/光明社科文库》作者李峻教授从大学院系组织的学术组织属性出发,以部分研究型大学的院系学术组织变革为案例,试图构建一种以学术为中心的院系组织内部治理结构,从理论基础、结构框架、指标体系等方面提出了院系治理结构的新路径,为我国大学院系学术组织变革提供了设计构想和理论模型。从总体上来说,这部专著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摆脱了传统的围绕大学各方利益需求、资源配置、决策执行和评估考核等分析思路,从大学的学术组织特性出发,以学术发展视角来重构和优化大学院系学术组织结构,为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化和科研生产力的提升提供了新的实现途径与价值提升通道;二是提出了我国研究型大学院系学术组织设置应该遵循的逻辑——知识分化与融合的学科发展逻辑以及知识管理与科层管理互补的内在逻辑。与此同时,作者还对大学跨学科学术组织成长的基础条件与生态化治理方略等问题提出了具有建设性意义的观点。
展开
精彩书摘
  《学科发展视野中的大学学术组织管理模式创新研究/光明社科文库》:
  大学院系是大学教学科研的主要机构,是一个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为一身的实体性机构。而实体机构毫无疑问地具有物质性,而物质的基本特性就是运动与发展。而正是因为它的运动与发展才使大学充满活力。但是,作为一个实体性运行的机构就必然涉及到机构内部以及机构与外部组织(大学)之间的权力与资源配置问题,这就必然涉及到人、财、物以及权力的配置方式与使用。
  但是,大学的院系不是一般的组织,而是有着自己独特的组织目标的组织。大学院系的核心目标就是促进学科的发展与知识的创新,是大学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的功能。因此,大学院系不仅仅是一个如何设置的问题,还有一个就是院系设置之后的管理问题,这两个问题可以说是院系设置问题的两个不同层面。但是,无论如何我们在院系设置改革的时候就必须充分考虑到院系的管理逻辑,既要考虑院系本身作为一个现代科层组织的普遍性特点,也要考虑作为一个知识聚合体组织的院系所具有的特殊的组织目标。3.2.1知识管理的内在要求知识管理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源于欧美和日本等国的一个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信息化浪潮下,科技进步或者知识对经济的贡献率已由二十世纪初的5%左右上升到二十世纪末的60%-70u/o,科技进步与知识聚集已经成为国家富强的源泉和人类走向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同时,世界各国的工业品市场已经开始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向,企业的竞争力主要是靠产品的高附加值来实现,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向,企业的竞争力也由单纯的产值与利润率转向了以创新指数为代表的持久的核心竞争力。一些跨国企业或者有远见的企业开始在企业的组织内部实施或者推广知识管理的一些方案与措施,以提高自身企业的竞争力。通过近三十年的实践与完善,全球五百强企业均不同程度地推行了知识管理,并且卓有成效。因此,知识管理的理念与方法不但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策略更是现代组织管理的异常革命。
  虽然,知识管理的理念与实践还是处于“幼年”阶段,其使用与推广方兴未艾,还有很多不完整、不规范甚至还没有达成一致意见的地方,更不敢妄言形成完整、全面、系统的知识管理学的理论体系。但是,知识管理的基本理论模型以及基本特征已经初见轮廓:管理的核心就是知识,即通过确认和有效利用已有的和获取的知识,并通过对各种知识的连续性管理,提高组织的创新能力和创造价值的能力,以满足组织现在和未来事业发展需要的一种过程。①
  大学的本质特性就是对高深知识的探求、传承、创新与运用,因此,知识性是大学的本质属性,大学的院系就是大学内部进行知识传承与创新的核心组织,不但是大学主要活动的场所,还是大学基本职能的实现机构。如果根据知识管理的基本理念与理论,合理使用知识管理的一些方法与手段,在大学开展院系设置的改革,不但可以拓展大学院系的学科容量,有效利用制度优势和资源优势,使院系和学者能人尽其才,形成充分发挥自身智力禀赋的学术氛围;还可以提升学者与院系的知识创造能力,形成知识共享与创新的校园文化与价值观念,从而提升办学效益。
  ……
展开
目录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现状
1.3 核心概念的界定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和思路

历史与现状院系学术组织设置的历程与反省
2.1 现代大学院系学术组织设置的变迁历程
2.2 我国大学院系学术组织设置的现状审视

逻辑与理论院系学术组织设置改革的依据
3.1 学科逻辑:知识的分化与融合
3.2 管理逻辑:知识管理与科层管理
3.3 理论基石:院系设置改革的工具

取向与原则院系学术组织设置改革的基本构想
4.1 研究型大学的特征探析
4.2 院系学术组织设置改革的价值取向
4.3 院系设置改革的基本原则

理想与现实院系学术组织设置的模式与实践
5.1 大学院系学术组织设置的理想模式
5.2 中国大学院系设置的实践探索:多个案例的分析
5.3 大学院系学术组织设置的反思

冲突与和谐跨学科学术组织的成长逻辑与生态学治理
6.1 大学跨学科学术组织的成长逻辑
6.2 大学跨学科学术组织的生态学治理
6.3 大学跨学科学术组织的生态学治理路径

余论
7.1 研究反思
7.2 中国研究型大学院系学术组织设置的未来走向
7.3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1 访谈提纲
附录2 浙江大学院系设置图
附录3 华中科技大学院系设置图
附录4 北京师范大学院系设置图
附录5 华中科技大学学术机构设置细则(2012年)
旅行与学术研究(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中新友好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