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与耕耘: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学生工作案例集》:
(一)案例分析
通过运用行为分析法和该同学交流,可以看出该同学在经历过高考的洗礼之后,正处于迫切想要逃离管束的阶段,并且接受了中学时期老师们说的“上了大学就什么都不管”的错误思想,所以他的思想形态正处于非常不端正的状态。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子产品极度畅销,导致该同学沉迷于手机游戏。因为在中学时期有家长和老师的监管,无法享受那种自由的感觉,所以到了大学之后,该同学就觉得自己拥有了自由,自己应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所以就对大学的一些管理制度不理解,另外,缺少和老师或学生干部沟通交流,才导致了这种不端正思想的产生,进而导致该学生出现逆反心理,对抗管理者和老师的情况出现也就难免发生。
(二)解决方案
1.主动谈话,沟通了解
学生会的职责是服务于广大同学,所以我们不能做任何一位同学的“敌人”。这件事情出现以后学习部成员第一时间找到该同学进行沟通交流,从中详细地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问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矛盾之所以会出现肯定因为制度有不合理性或不被理解性的存在,想要解决这个矛盾就必须要向这位同学了解情况,并且了解一下这位同学对晚自习管理制度不满的详细原因,弄清是非对错。除此之外,深入基层同学以后还可以了解到同学们对晚自习的管理有什么样的要求以及觉得晚自习管理制度还有什么不足之处。通过沟通交流消除隔阂,才能使管理者和同学们之间相互理解与支持,共同解决问题。
2.扩大范围,充分了解
这种问题的出现,也预示着我们学院的晚自习管理工作还存在诸多的不足,仍需一些改善。这样的问题绝对不是一时出现,可能是存在了很久,而这种与管理者的矛盾也可能并不只是该同学才有。所以我们要扩大了解的范围,充分了解每一位同学认为晚自习管理制度存在问题的方面,罗列所有问题才能找到问题发生的本质所在,对症下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首先,我们要深入班级,了解班级中每一位同学对晚自习管理制度的看法,从同学那里找到管理的缺陷,并且记录在册,及时地调整管理制度;其次,认真详细地制作了问卷,采用匿名问卷的形式来了解学生们心里的真实想法,让他们以这种方式来向我们真实传达问题,用数据来体现问题。
3.表明立场,分析利弊
我们向该同学进行了解释,说明了在晚自习期间,并不是不让同学玩手机,而是要正确地利用手机。手机正确的利用可以对同学有帮助,但负面影响也是很严重的。另外,毕竟在晚自习期间,也有很多同学要学习,如果一味玩手机就会对其他同学的学习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不能只顾自己而不理解别人。对于其他同学反应的问题我们也一一给了答复,也承认自己对一些事做得确实不妥。
4.改革调整,适合同学
针对该同学及广大同学反映的问题,我们在不影响学校及学院学风建设及规章制度的前提之下,结合当代大学生所处的大环境,通过改变现有的只是一味安静学习的晚自习现状,将传统的晚自习形式改变为适合当代大学生的形式,以此来改变同学们内心对晚自习的看法,使同学们更喜欢这种晚自习的管理方式。
我们将以前的晚自习只是单一地集合在一起上晚自习的形式改为开放多个功能不同的晚自习教室,让同学们结合自身情况自由选择,在劳逸结合中学习,在不同的方面提升自己。我们将晚自习教室分为理论学习教室、心理调节教室、思想成长教室。
分为三个教室以后,我们对每个教室的功能进行了诠释,其中理论学习教室是同学们处理课堂作业、及时复习以及预习的地方,在该教室的同学可以进行简单的学习上的交流,但禁止大声喧哗以及利用手机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心理调节教室的功能是让有心理压力或心情不好的同学进行心情调整,在该教室的同学可以通过一些文艺活动或做一些益智游戏等形式来使心情得到放松,为进一步的学习进行调整。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