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树》:
第一辑 成长
成长,是我们每个同学都要面对的生命历程,木辑用许多的细致和温润,轻轻地诉说少年成长中的心事和忧思。它教给我们爱的手势,教会我们走入小小心灵的秘密楼阁,解开生命与死亡的困惑,也教我们看到属于自已生命的光彩。
去北京看北大
儿子想不通,身患重病的爹,什么时候去的北京看的北大呢?
儿时,他的记忆是从一幅图开始的。
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朱红色的大门,门口两只威风凛凛的石狮,大门正上方赫然写着四个大字,村中唯一去过北京的人告诉他,那四个字是“北京大学”。
他从此记住了北京大学:气派,威严。
那时候,他还没有正经名字。
只知道:爷叫瓦,爹叫砖头,他叫坷垃。
上学了,爹还叫他坷垃,他跑到学校老师那里,苦苦哀求。老师说,你喜欢北大,就给你起名叫李金榜吧!
从此,他的大号就叫李金榜。
李金榜常常在夜里梦见自己去了北京,看见了北大。
于是,他学习格外努力。每天晚上,娘在小煤油灯下做针线活,他就趴在一边写作业。
那天,爹说,走,我带你进城去。
李金榜莫名其妙地问,城里有北大吗?
爹说,这孩子,犯晕了,北大在北京呢!
去,说去就去,就去城里。
城里在玩把戏,有高跷、有旱船,还有舞狮子。
李金榜第一次来城里,眼睛都不够使了,他发现,城里的路真宽,人真多。他对爹说,这个庄真大!
看到了舞狮子,李金榜看呆了,威风凛凛的狮子,多像儿时图片上的那一只啊!
李金榜暗暗下了决心。
1985年,李金榜十八岁,他已经长成一个健壮的小伙子了,面孔黝黑,身体敦实,胸宽背阔。
走出高考考场的大门,他得意地笑了,北大渐渐离他近了。
爹说,暑假了,你去城里找你二叔打工吧,开学要拿学费呢!
他卷起铺盖就去城里找二叔。
他问二叔,你去过北京吗?
二叔说,去讨。
他又问,那你去过北大吗?
二叔说,也去过。
二叔一脸得意,他感觉二叔真幸福。
那天晚上,他在建筑工地,跟在巨大的轧路机旁,用铁锹刮粘在铁轮上的泥沙,万万想不到他的右腿一下子被卷了进去。
醒来的时候,他只剩了一条腿,娘在旁边哭,娃啊,以后的日子你一条腿可咋过啊?
第二天,北大的录取通知书到了。
他看着通知书的封面就哭了,封面上的那个图片正是儿时的记忆。
学费没有了,腿也没有了。
爹说,娃,我养你一辈子。
爹带他去省城安了一个假肢,那是一条用木头削成腿形的硬棍子,磨得他一年四季鲜血淋漓,但倔强的他摸爬滚打硬是学会了编织手艺,编簸箕、编筐子,成了远近闻名的匠人。
爹老了,娘老了。
李金榜娶妻了。
儿子要上初三了。
老婆说,金榜,现在孩子都大了,咱也有钱了,抽空去北京看看吧,你已经等了多少年了。
李金榜说,孩子还在读书,还需要很多钱呢,过几年再说吧。
有一天,儿子要去北京参加一个作文大赛,李金榜很高兴,临行前嘱咐儿子,一定要到北大去看看。
……
展开
——河南省作协副主席、河南省小小说学会会长 杨晓敏
★小小说红红火火的发展印证了我当年的论断,小小说已经走进了课堂,走进了教科书,并正在走出国门,还将走进文学史,成为经典,成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的一种文体。
——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秘书长、作家网副总编、中央新影集团中国微电影微小说创作联盟常务副主席 凌鼎年
★小小说,大世界。以小见大、微中见情的小小说,是全民阅读中的重要文体。
——汉语闪小说发起人,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闪小说专业委员会会长程思良小小说——筑牢了中国的文学大厦!
一一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小小说名家 刘建超
★小小说不小,里面有大世界。是精华的浓缩,尺幅之内,可见大海的波澜,大干世界的五彩缤纷。
——中国微型小说学会理事、中国矿业大学中文系教授 顾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