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2
0.00     定价 ¥ 39.80
中新友好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55280347
  • 作      者:
    林特特
  • 出 版 社 :
    青岛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3-01
收藏
编辑推荐

1、百万册畅销书作家林特特,动情新作。 如《乖,摸摸头》一般真实而有力量,如《皮囊》一样凛冽而动人。


2、一见倾心——一路同行。


3、内含心意满满、设计独特的“表白利器”明信片,另有精美书签赠送。


4、我能想到浪漫的旅程,掠过许多风景,终抵达你的心里。


展开
作者简介

林特特

本名杨颖,安徽合肥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北京作协会员,鲁迅文学院第二十五期高研班学员。


 做过教师、编辑,已出版《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你是我的小天使》《仅记住所有快乐》等作品。




展开
内容介绍

    爱是一对一的社交。

    爱是JI ZHI的亲密。

    成年后,我们因为爱,跌跌撞撞,百转千回,虽九死而未悔。

    遇见好的爱人,得到彼此成就,遭遇失败,学会释然、放下。

    只要成长,就是收获。


    本书选取了五个爱情标本——

    患难夫妻,相濡以沫。

    一见钟情,过程中把对方丢了,最终找回,还能一路同行。

    有人错把依赖当作爱。

    有人经风雨,蓦然回首,发现所谓爱就是一直在。

    有人用成全为爱人松绑。

    ……


    那些故事中人,熟悉的陌生人,是你,也是我,在人生的列车上上下下。

    我们看风景,我们也是风景。

    不抱怨,不伤害,不计较得失,大步向前。

    请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爱。


展开
精彩书评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2》,收录了萃取自现实的人间冷暖,有一种恰好的温度,甜而不腻,哀而不伤。打动我的《火车开向何方》,写出了梦幻,也现实的异地爱情,感人至深。这是一种经过磨砺的、真实而残酷、真实而温暖的爱情。

——长风杳杳


    充满人间烟火的凡尘俗世里,所有的鸡零狗碎、所有的风高浪急,或许都可以是打破自我并重塑的契机,区别只是速度快慢而已。《立水桥北》,聚焦在“房子”这个都市人历久弥新的痛点,也放大了房子面前的每一个人。人性的幽微之处,可恨可笑,可怜可爱,虽然一一看过那些面目,难免会心伤心痛;即使曾经好像得到过,也很可能转瞬成空。可是,所谓成长,所谓好好活着,无非就是,以自己能拿出好的状态与每一个当下碰撞,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风雨如晦


    在这个只注重结果、对过程充耳不闻的时代,是不是还会有人为了一段以分别为结局的感情而感到无悔?《仅记住所有快乐》里,我看到了这种可能,而且,也真切地觉得,若曾相爱至刻骨,无谓难以共白头。事实上,我们都只是光阴的过客,生命本身就是个过程,若只计较结局,每个人的结局不都是早就注定了吗?

——水空明


展开
精彩书摘

"火车开向何方


1.


    凌夕每次坐火车,都会自备两块大毛巾。一块,用来遮盖枕头,一块,用来包住被头。


    有一年夏天,她被派去北方的一个风景区出差,时长一个月。

    前几天,她每天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耗在大巴车上。大巴车在山山水水间上下、盘行、挺进,凌夕忽而醒,忽而睡,只见窗外忽而青,忽而白。是的,白——高山上还有积雪,这让来自南方的她惊奇万分,也惊喜万分。


   大巴车上,显然不止她一个人对夏日雪景发生兴趣。

   一日,在众人建议下,司机大哥将车停在道路平坦处,让大伙儿下去拍拍照,实地触摸一下雪。凌夕腾地一下蹿了出去,成了摸雪第一人;稍后,她又腾地一下蹿了回来,从大背包中急吼吼地翻出毛巾。

    原来,一路随车上下、盘行、挺进,已让凌夕的胃里翻江倒海,再加上她下车的动作幅度太大,所以当她冲向积雪,手刚触碰到冰凉的雪,嘴就不受控制地张大,哇哇地吐了。


    客套地嘘寒问暖的、叮嘱着喝点热水的,共计有七八个人表示了对她的安慰。

    只有一位发型为圆寸、穿着藏青色棒球夹克的男士,凝视着凌夕的小圆脸,凑近轻声提醒:“快,把脸擦擦吧。”他的意思是,凌夕的嘴边还有污秽。

    凌夕拿着黑了屏的手机照照自己,着实不雅。她先拿手背草草擦了擦,就赶紧回车上去了。


   “幸好,我习惯在旅行包里放两块干净的毛巾。”她靠在大巴车的椅背上庆幸地想。

    整个车厢都空了,嘘寒问暖的、叮嘱喝热水的,都没回来;司机在车门处点了一支烟,默默抽着,他冷漠地看着雪,看踏着雪的零零星星几只羊,看为雪着迷、为羊欢呼呐喊、莫名其妙的外地人。


    二十分钟后,发型为板寸的男士回来了。

    他的手里多了两样东西,一是保温杯,新的,灌满了热水;二是湿纸巾,没拆封的,商标令人发笑。凌夕常用的卫生类产品是“清风”牌,而他手中的是“一阵清风”牌。


    捧着这两样东西,他从车头走向车尾,走向凌夕,把它们递到她手中。

    他解释说,附近有个收费站,收费站里有间小超市,他刚进去溜达了一下,就瞅见了杯子和湿纸巾,想起凌夕刚吐过,觉得车上的矿泉水可能不太适合她,于是……

凌夕一阵感激,接过东西,连声道谢。

他戴着一副会变色的眼镜,虽然高山上有残雪,可艳阳正集中精力注视着高山呢。他和凌夕解释的这一会儿工夫,眼镜片已经从墨色渐渐转为茶色。可无论是墨色,还是茶色,他的目光藏在镜片后,凌夕都看不清。


    须臾,下车的人都回来了,欢声笑语一片。


    一位姓陈的精瘦男士向一位姓张的丰满女士献殷勤,他捡到一枚松果,像举一朵花一样举着,送给张女士。他半真半假地说,这是来自雪山的表白,张女士含羞接过了,众人哄笑不断,全车气氛达到最高潮。


    司机掐断烟,上车和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确认了人数,“一个没少,一个没多”,又喊了一遍“如果还有没来的,旁边的人帮忙举一下手!”发现没人举手,司机便关了车门,发动了大巴。

   忽然,司机又喊了一句:“刚才是不是有位女同志吐了?请坐到前面来吧。”

   凌夕休息了一会儿,又喝了点热水,已经好了很多,但所有人关切的姿态都投放到她身上的话,她承受不起,所以马上接受司机的建议,起身走向了车头。车头只有刚刚照顾过她的“圆寸男”身边有个空位,凌夕向他点点头,坐下来,手中还抱着他刚送的保温杯。


   “Hi!”

   “Hi!”

   “好点没?”

   “好多了。”

   “不错,你还知道出门带着大毛巾。”圆寸男打趣。

   “我习惯了,只要出差都带大毛巾。”凌夕解释,解释她的洁癖,解释只要睡火车卧铺,她的脸部皮肤就必须在自己的织物包围中。

    “是啊,干咱们这一行,真是要经常出差。”圆寸男感慨着,他也说起他的怪癖——走到哪儿都带着保温杯,得有茶喝。他拉开藏青棒球夹克左侧口袋的拉链,掏出一个银色圆盒,铁皮制,直径五厘米,高三厘米。圆寸男拧开盒盖,里面放的是茶叶,“我自己打的盒子,能放下刚好够泡两次的茶叶。”

    凌夕摸摸圆盒,来了兴致:“回头,我出差也弄一个这样的盒子!”


    凌夕和方砺其实是广义上的同事,事实上,全车的人都属于铁路系统,这次是由上级主管部门协调组织了一个代表团,大家一起开会、调研及培训。

圆寸男表示,他主要是搞信息方面的研究的,至于凌夕,第一天的会议上,她已经发过言,发言主题是如何提高铁路运输收入管理的效率。

大巴车车头朝上,缓缓爬坡时,圆寸男复述了凌夕的主要论点和案例;大巴车紧张、谨慎地往下俯冲时,凌夕像个女八路,紧紧握住胸前的安全带,睁大眼睛,瞪着他:“你记性真好!”圆寸男的眼镜片这时已经变得透明,镜片后的一双眼黑白分明,泛着亲切的笑意。


    他们一路说着话,她的胃就安分了很多。

    他们一路坐在一起,吃饭时也自然而然地还在一起。


    午饭在路边解决,大家一起走进了一家农家乐。

    此时,凌夕已经将圆寸男的姓名和人对上号了。

    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喊他:“方砺老师”,凌夕也跟着喊,喊的时候,方砺的手顿了一下,顿的理由是“咱们就不用客气了吧,别喊老师了,叫我方砺就行。”

    凌夕有点窘地笑笑,然后,把嘴角收成好看的酒窝,答应了:“好的,方砺”。方砺的手恢复正常,他正在舀一碗粥,舀至七分满,搁在凌夕面前:“你今天就多吃点温和的、稀的、热的东西吧。”


    与会的人一共四十多位,每顿饭,要安排五张大桌。

    晚饭时,1号桌上,姓陈的男士还在向张女士献殷勤;2号桌上,话题是最近出台的新规定;3号桌上,大家在谈各自单位的待遇,相同境遇的人们忍不住互相击掌,声声叹息;4号桌上,众人在斗酒;5号桌上,像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描述的那样,“叶子与花有一丝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到荷塘那边去了”,叶子是方砺,花是凌夕,荷塘是桌子和菜,是所有旁观者。他们之间暧昧的气息,初时不明显,但越来越分明,等到上果盘时,已经有人开他们的玩笑:“方砺,快把摆盘的萝卜花送给凌夕吧!”


2.

     

    在星级酒店,他们足足开了二十多天会。

    方砺的报告安排在第十七天,共计两个小时。


    他在台上的样子和台下完全不同,台下的他是温柔的,台上的他,却是姿态举重若轻,声音抑扬顿挫,表达观点清晰有力。本来是枯燥乏味的技术性讲座,竟被他说得满座春风,人人对他的工作都心生向往。


    强光下,方砺的圆寸和他的方脸显得无比熨帖。

    镜片后,他的一双眼睛,黑是黑,白是白,目光清澈而深远。


    他颇会勾起听众的好奇心,时不时互动,互动时他便两手按住演讲台的两角,呈压迫状、权威状。他蓝色衬衫的袖子折了三折,手臂露出的那部分,肌肉突出,血管鼓鼓,满是荷尔蒙的味儿。


    凌夕坐在第一排的正中间。

    如果说,她之前觉得方砺还不错,此刻,则是完全被他吸引。

    她听见自己的小心肝跳得扑通作响,讲座的后半个小时,她基本是麻木的。别人鼓掌她也鼓掌,别人小声讨论,她跟着嗯嗯啊啊。

    茶歇时,睡在隔壁房间的李姑娘见凌夕人在她旁边,眼睛却总是围着方砺转,便拿胳膊肘顶她,冲方砺的方向一挑眉毛,问道:“看上他了?”凌夕不说话,李姑娘又道:“那就上啊!男未婚,女未嫁的。”李姑娘倒了杯橙汁,凌夕还是不说话,只把保温杯的盖子拧了又拧。


    吃饭时,是试探,也是表示心悦诚服,凌夕把萝卜花轻轻搁在了方砺的盘子里。

    这几天,他们一直坐在一起。方砺正凝神细听同桌的人继续刚才讲座引发的疑问,他思考着如何措辞回答,把袖子放下,扣上扣子,又解开,又折起,又放下,又扣······突然他看见自己的盘子里多了朵萝卜花,眼睛一闪,愕然对上凌夕的眼睛。


    凌夕没啥不好意思,一歪头,两个嘴角在丰润的脸颊上微收,又形成好看的酒窝。她半开玩笑半认真地道:“张老师上午说得真好!我没有疑问,我只有敬意和……仰慕。”

    全桌大笑,有人提议,共同举杯敬方砺。

    碰杯声哐哐哐!

    方砺的脸喝红了。


    “下楼散步吗?”

     萝卜花有魔力,晚上八点多,凌夕在房间收到了方砺的信息。

    “好。”她毫不犹豫,她是进攻型选手。


    其实,他们两人都是进攻型选手,眼看会议已近尾声,众人即将各回各的城市,各回各的单位,不抓住机会,他们就猴年马月才有时间再相聚、再表白了。


    他们约定半小时后,在酒店的后花园见。

    这半小时,凌夕用火箭般的速度洗了头、洗了澡,拿吹风机吹了三分钟头发;她用了素颜霜,接近无妆的状态,脸却比无妆时更粉嫩;涂上珊瑚色的口红,她营造出了少女嘟嘟唇的效果;没喷香水,因为她有自信,半湿的头发带着洗发水的香,较香水更清新、自然、撩人……

    她穿了一件奶油底色豆沙波点的裙子,雪纺质地,裹得自己像年画中娃娃们抱着的鲤鱼般丰腴,她蹬上奶油色的坡跟鞋出门前,又拿起保温杯,喝了口热水。


    他们在后花园转了又转。

    郁郁葱葱的树,零零落落的仿民国式路灯。

    假山有一处泉眼,眼中突突流水;月季盛开,朵朵碗口大,散发着迷人的香。


    他们沿着一条鹅卵石铺就的环形小路走着。

    小路仿佛自千朵月季中劈开。

    他们谈了很多,在很多话和很多花中表达自己,观察对方,在关键话题上,不忘刨根问底。


     转到第三圈。

    “你的男朋友呢?在哪里工作?”

    “你先说,你的女朋友呢?”

    “我没有。”

    “那我也没有。”


     转到第五圈。

    “为什么没有?你条件不错啊。”

    “你呢?为什么没有?你的条件也不错啊。”

    “凌夕同学,请不要做复读机。”

    “方砺同学,我顶多做了自动回复机。”

    “一直没有遇到合适的。”

    “我遇到过,但最后发现还是不合适。”


    转到第七圈。

   “你说,我们现在算不算暧昧?”方砺终于聊到正题。

   “你说呢?”凌夕俏皮地把球推回去。

   “你说,暧昧久了,会怎样?”方砺又问一句。

   “会忘。”凌夕多机灵,她说的是事实,也鼓励方砺赶紧表白,加速度,别等暧昧久了真的忘了。


     方砺停住脚步,凌夕也停了下来。四目相对,方砺正打算正式开口,忽然,一个声音闯进来。

    “你不会忘了我吧?” 

     凌夕真的激灵了一下,方砺也跟着面色一白。

两人循声去寻访发声的人,绕过一层累累的花墙,发现姓陈的男士靠着墙,张女士靠着他,她正埋在他全是骨头的肩窝处,隐隐发出哭声。

 

    凌夕吃惊地一捂嘴,方砺拉一拉她奶油色的泡泡袖,示意她离开。

    两人一阵快走,离开了案发现场。所谓案发,因为刚才那两人都各有家庭,熟男熟女间荤素不忌的互撩,没想到竟真的滋生出了婚外情。


    但方砺有奇解。

    在后花园转的第十三圈。

    爱好、经历、家人、工作的具体内容、未来的发展方向、国家大事、经济形势全部聊完后,他们又捡起了之前的话题。

    

    方砺问,你对姓陈的男士和张女士的事儿怎么看?

    凌夕的心里咯噔一下,没想到他那么八卦,浓浓的好感中,她原本为方砺打98分,瞬间降低为68分。

    谁知,方砺就没打算找她要答案,还像白天在台上似的在做设问,停顿几秒后,自顾自回答:“我们不要等到结婚后,才发现喜欢的另有其人,遇见了,就抓住吧。”


    凌夕心中一动,面上一烫。

    在天上星光、路边灯光的映照下,方砺眼中,绯红的月季花都没有凌夕的脸色娇艳。她低眉顺眼,像在等着什么,浓密的睫毛像扇子,扇着风,点着火,扇旖旎的风,点方砺的火。他垂下头,凑过去,是拿嘴唇凑的,凌夕没有躲闪,用珊瑚色迎接方砺。


    剩下的几天,每分每秒都很美妙。

    两人捅破了那张纸,反倒刻意保持着距离,即便坐在一起,沟通也只用手机。


    “你发言不错,有水平。”

    “我觉得你最有水平。”

    “寒碜我。”

    “不,真的。”

    “哎,单位里的女同事都说我是工作狂。”

    “我就喜欢工作狂。”

    “这是什么毛病?”

    “真的,我上学时只喜欢学霸,工作后只喜欢工作狂。”

    “说明你也是工作狂。”

    “对,识货!”

     这是他们在会议室的对话。

   

    “我不喜欢香菜、不喜欢芹菜、不喜欢花菜。”

    “那还有你能吃的吗?”

    “我想吃螃蟹、想吃虾、想吃扇贝。”

    “这是在北方!正视现实!凌夕同学!”

    这是他们在食堂的对话。


    “下楼散步吗?”

    “好。”

    “散步之后呢?”

    “你想怎样?”

    “今晚别回去了,好不好?”

    “好。”

    这是他们在晚上的对话。


    “今天下午的集体讨论,你去吗?”

    “我不想去。你呢?”

    “我也不想去。”

    “你的意思是?”

    “我去一会儿,坐坐就走。我们不要一起离场或同时不出现。”

    “好,我听你的,咱们何苦做别人的话题。”

    “等我电话。”

    “好。”

    这是他们在白天的对话。

 

    “我不想离开你,不想回深圳。”

    “我也是,不想回石家庄,想跟你去南方。”

    “你会来看我吗?”

    “会。”

    “睡卧铺,你要记得用我的毛巾。” 凌夕将她常用的两条大毛巾中的一条赠予方砺。

    “好,当你喝茶的时候,就要想到我。” 方砺把随身带的铁皮茶叶盒,回赠给了凌夕。

    这是他们在火车站的对话。


    大家依依惜别,姓陈的男士脸色肃穆,姓张的女士瘪着嘴。李姑娘向举着小旗子的工作人员提议,不如,大家就在候车室,拍张合照吧。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中新友好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