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十四诗品”即诗歌所生发的二十四种美学境界,每种都用十二句四言诗加以说明,本身也是一组美丽的写景四言诗。《二十四诗品》在诗歌批评中创立了一种特殊的体裁。
2.《二十四诗品》从不低估读者的智商,读《二十四诗品》,你才能知道什么叫“人生自有诗意”,才能明白什么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高级感觉。因为《二十四诗品》的最大特点,是用诗的语言,为各种诗的风格描绘出一幅幅形象的画面和意境,不分析不评判,让读者自己慢慢咀嚼,细细感悟。如论“纤秾”风格:“采采流水,蓬蓬远春。窈窕深谷,时见美人。”如用“荒荒油云,寥寥长风”呈现“雄浑”风格。
3.《二十四诗品》影响大,享誉海内外。现代学者把《二十四诗品》看作意境诠释的典范。英国汉学家翟理思1901年翻译和论及此书;苏联汉学家阿列克谢耶夫1946年发表了论文《一篇关于中国诗人的长诗:司空图的〈诗品〉翻译和研究》;日本学者写过《二十四诗品举例》《诗品详解》等研究论文。
4.《二十四诗品》追随者多。袁枚的《续诗品》即从另一个角度真实反映了《二十四诗品》持久不衰的精品魅力。《续诗品》与《随园诗话》一样,都是袁枚阐述其“性灵说”的重要文本。
唐代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继承了道家、玄学家的美学思想,以道家哲学为主要思想,以自然淡远为审美基础谈诗歌风格,将诗的风格细分为二十四种,即雄浑、冲淡、纤秾、沉着、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每种诗风皆以十二句四言韵语,通过意象及意象组合,作形象鲜明的意境描绘和风格喻托,其形式整饬划一,让读者在意境的感悟中,体悟诗歌多样化的风格特征和审美特质,并从中领会相应的创作技巧。
《续诗品》乃受《二十四诗品》启发而作。其写作宗旨在补其不足,续其未及,传授诗法,授人以渔。清代袁枚总结创作苦心和艺术经验,提出了《二十四诗品》所未及的创作过程与传达手法,分崇意、精思、博习、相题、选材、用笔、理气、布格、择韵、尚识、振采、结响、取径、知难、葆真、安雅、空行、固存、辨微、澄滓、斋心、矜严、藏拙、神悟、即景、勇改、着我、戒偏、割忍、求友、拔萃、灭迹等三十二则。《续诗品》与《随园诗话》一样,都是袁枚阐述其“性灵说”的重要文本,二者载体虽然不同,在理论上却是一个统一体。
《二十四诗品·续诗品/中华经典诗话》:
此品正是在这样认识的基础上确立起来的。
品诗可以有多种方式,西方有一种印象批评,有它的一套理论。赫兹利特在《论天才和常识》中要求批评家“根据感觉而不是根据理性来判断,即根据一些事在你心中的印象判断”,福勒说印象批评“属于那类局限于个人瞬间效应和判断范围之内的批评方法”,而这“必然是主观的”。根据这些理论,我们来看《二十四诗品》,可以说作者实是印象批评的先行者。他的多篇诗歌风格研究之作都是根据自己对特定诗人、诗作的感觉印象来对风格特征进行判断和概括的,并且也总是借用一些能充分感发自己感觉印象的意象组合体来表述自己对特定风格的特定见解的。“纤秾”一品就是作者用印象批评的方式来对“纤秾”风格作感兴阐释的典型文本。在这一品中,阐释“纤秾”风格的具体特征的是前面八句,但它们没有一句属于分析演绎的理性言说,而只是提供给接受者两个意象组合体,让他们通过感兴把握自己对“纤秾”风格的特定感觉印象,再对此作出抽象和明晰的理论概括。那么这八句分别包括哪两个意象组合体呢?大致说第一至第四句是一个意象组合体,第五至第八句又是一个意象组合体,我们就分别予以论析。
第一至第四句是一个具有动美的意象组合体。“采采流水,蓬蓬远春”是写春水亮丽地流过翠冈,春草迢遥地绿遍芳郊,而在这一片蓬勃成长着的繁茂景象里,又推出了一个“窈窕幽谷,时见美人”的特写镜头。她们徜徉在野谷里干什么呢?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因她们的出没而使这片春色繁茂平添了一份朝气、一脉向幽深展开的纤秀美感,从而使繁茂不至于秾稠得化不开,而能于色彩斑斓中逸出绰约俏丽的风姿神态。这就是说艺术上有一种爱秾稠的作派,却不能一味秾稠,须以纤秀来点化,使秾稠化开,显示富丽堂皇中有绰约多姿的逸气,于是也就有了“纤秾”的艺术风格。
第五至第八句是一个具有静美的意象组合体。“碧桃满树,风日水滨”,是写艳阳泛滥得迷离恍惚、熏风荡动得令人沉醉,而荇藻间波光闪烁的春天野河边,桃花盛开着,满树的彩色浮在大气里,掩映在碧水中……这一片生命的春天凝定了的美,是美得秾稠的,却也秾稠得有点儿臃肿吗?且慢下此结论。因为接着别开生面,又推出了一个镜头:“柳阴路曲,流莺比邻。”这“水滨”可是杨柳岸一条曲折幽渺的柳荫路,小黄莺则成双成对比邻而栖于柳梢头,发出露珠样圆润流转而又晶莹剔透的鸣啭声,这个设计是精微细致的,一下子使生命的春天凝定的美荡动了,凝固得臃肿的秾稠化开了,于是我们也就把握到一种秾稠到精致、精致到俏丽的纤秀美自此中逸出,而“纤秾”的艺术风格也就生成,正像洛神之美,在于体态之丰盈与身材之苗条搭配得恰到好处。
通过对以上八句包含的两个意象组合体提供的审美感觉印象的理性提纯和理论概括,我们可以明白作者所阐释的“秾稠”风格,确是一个以丰盈与玲珑的有机组合为标志的裱稠与纤秀的对立统一体。在这里值得提一提两个感兴意味一致却分设于两个意象组合体的语言系统中的语词:“窈窕”与“路曲”,都是指曲折幽深,只不过一是指“谷”(“窈窕幽谷”),一是指“路”(“柳阴路曲”)。为什么两个意象组合体都凸现出向曲折幽深的途径延展呢?这里有审美创造的奥秘。一般而言,这是让秾稠得化不开而用纤秀来点化的中介,也就是说,点化秾稠只有另辟新路:以曲径通幽来引人人胜。
……
温馨提示:请使用中新友好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盖自列其诗之有得于文字之表者二十四韵,恨当时不识其妙,予三复其言而悲之。
——【宋】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
这本书我从五岁发蒙时读起,要算是我平生爱读书中之一。我尝以为诗的性质绝类禅机,总要自己去参透。参透了的人可以不立言诠,参不透的人纵费尽千言万语,也只在门外化缘。这部书要算是禅宗的“无门关”,它的二十四品,各品是一个世界,否,几乎各句是一个世界。 ——郭沫若《夕阳》
除妄得真,寂而息照,此即神来之候。艺术家之会心,科学家之格言,哲学家之悟道,道学之因虚生白,佛家之因定发慧,莫不由此。
——钱钟书《谈艺录》
表圣诗品,妙言兴象,可赅众艺,宁止于诗。
——启功《诗品题识》
先生(袁枚)说诗之旨,薛横山(雪)谓一见于《答归愚宗伯书》,再见于《续诗品》三十二首。……今观此作,化表圣之奥意深文为轩豁呈露,直使学者有规矩可循。
——王飞鹗评《续诗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