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郭沫若的异域体验与创作
0.00     定价 ¥ 48.00
中新友好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010205397
  • 作      者:
    [日]藤田梨那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9-01
收藏
作者简介
  藤田梨那,生于中国天津。1979年考入天津外国语学院。后留学日本,入二松学舍大学文学系学习日本文学、中国近现代文学、比较文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日本国士舘大学教授,日本郭沫若研究会副会长,国际郭沫若学会会长。
  主要著作:
  《漱石与鲁迅的比较文学研究》,东京:新典社。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跨文化书写》,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翻译:
  《樱花书简》《女神》,东京:明德出版社。
  编辑《日本郭沫若研究资料总目录》,东京:明德出版社。
  论文:
  《台湾作家司马桑敦与日本》,《东亚现代中文文学国际学报》创刊号,2005年3月。
  《郭沫若日本流亡时期的抵抗文学》,《韩中言语文化研究》第9辑,2006年9月。
  《五四时期韩人小说中的叙事与对韩认识》,《韩中言语文化研究》第12辑,2007年6月。
  《九十年代夏辇生(船月)中的对韩认识与叙述》,《韩中言语文化研究》第13辑,2007年11月。
  《台湾作家司马桑敦的韩国叙述——后殖民地文本尝试与民族主体性的摸索》,《韩中言语文化研究》第15辑,2008年2月。
  《司马桑敦与日本文学》,载《传记文学》,台湾传记文学社2008年10月。
  《郭沫若的万宝常研究之动机与意义》等。
展开
内容介绍
  郭沫若一生与日本有着深厚的渊缘,青年时代东渡留学10年;壮年时代流亡日本10年,前后20年的海外生活为他的文学、史学及考古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留学时代所接触的现代医学、西方文学及思想启迪了他的精神发展,处女诗集《女神》为中国现代诗歌树立了历史性的里程碑。流亡日本时代他的古代史及古文字研究又为中国史学研究打开了具有现代科学意义的新窗口。郭沫若研究迄今已历经半个多世纪,在郭沫若思想研究、作品研究、史学研究等方面已获得丰硕的研究成果,但郭沫若与日本相关连的两个时段的研究至今尚留有很多空白。
  《郭沫若的异域体验与创作》第一章至第五章着重探讨郭沫若日本留学时期新诗创作的精神过程。第六章至第八章以流亡日本时期为中心,探讨他的思想変化、文学创作、历史研究的问题。包括他与日本左翼文学家的交流,古代史研究与甲骨文研究等。
展开
精彩书摘
  《郭沫若的异域体验与创作》:
  除了书信外,在《三叶集》《自然的追怀》《今津纪游》中也有关于登山的记述。登山以及游泳都是郭沫若最初接触现代西方文化,触发自我意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现在人们为什么意识不到这一点?基本原因在于登山、游泳作为一种体育运动,早已成为我们日常极为熟悉的事情。我们不会由登山或游泳去思考主观认识的问题。但当现代文明最初传人亚洲时,西方的许多具体事项如登山、游泳等的确为亚洲带来了新鲜的意义。所以在文学研究中,追溯作者当初的生活环境,接近作者最初的心理状态以及思想状态则是最根本的问题。
  那么,为什么郭沫若如此关注登山?这里有两个重要的历史要因:一是郭沫若留日时正值“大正登山热”时期,作为体育运动,登山与滑雪连接在一起,以征服悬崖与雪峰为目标,正大规模兴起;二是卢梭自然思想的影响。
  现代体育在日本的普及应以日本社会的发展与成熟为前提,明治初期还没有纯属体育运动的登山。自古以来深山被视为神祗圣地、鬼神区域,人们畏而远之。明治中期(1896年)以后,登山才作为一种体育运动出现于日本,而且主要由英国人引进,英国人葛兰德(1842-1922年)和威斯顿(1861-1940年)是最早登上日本中部高峰枪岳(高3180米)的人,1896年威斯顿出版了《日本阿尔啤斯登山与探险》一书。日本阿尔啤斯是葛兰德于1881年为日本中部飞弹、木曾、赤石三大山脉所命名的。到1902年小岛乌水作为日本人第一次登上枪岳顶峰,他的枪岳峰登顶要比威斯顿晚11年。1902年日本第一个登山组织“日本山岳会”成立。大众性的登山热起源于“日本山岳会”以及志贺重昂《日本风景论》一书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当时日本的主要登山家大抵都在杂志社或报社工作,小岛乌水是《学灯》杂志的编辑,又是作家;志贺重昂是《日本人》杂志的创刊人、评论家。他们的登山记大大地激发了日本人的登山兴趣。到郭沫若留日的时候,登山已进入新的阶段,即登山与滑雪相连接的“大正登山热”阶段,从中学生到大学生以至一般民众都纷纷涌向高山,登山运动成为一个社会热潮。当时的报刊上每天都可见到登山报道。现代登山摆脱了那以前的宗教修行的性质,成为一种体育运动,它的目的就是要征服山顶,同时也为人们打开了走进自然的大门。郭沫若的留学生活正是浸在这样一个社会热潮中,他在书信中所说“欧洲人最喜登山,近来日本亦大奖励此举”正反映了当时的这个社会现象。在登山过程中他睁开了认识自然、认识风景的眼睛。
  日本明治初期的自由民权运动以及自然主义文学都深受了卢梭的影响。同时卢梭对现代登山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卢梭“回归自然”的思想原点就基于他的大自然体验。郭沫若留学日本时曾倾心于卢梭,《忏悔录》和《新爱络绮丝》都是他的爱读之书。《女神》《盗贼礼赞》中郭沫若赞扬卢梭回归自然的思想;在九州登山时联想到卢梭在安奴西山中与雅丽、恪拉芬里德两少女的邂逅。(见《今津纪游》)这些都证明郭沫若对自然的关心很大成分来自卢梭的影响。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少年时代
第一节 豹子投胎
第二节 郭家的人们
第三节 大家族子弟的教育
第四节 山清水秀的家乡
第五节 主体性审视古典
第六节 苦闷的时代
第七节 旧式婚姻

第二章 日本留学时代
第一节 在异国的新生活
第二节 体验日本的大自然
第三节 与佐藤富子相遇
第四节 医学与文学

第三章 古典文学的修养与旧体诗写作
第一节 青少年时代的旧体诗
第二节 旧体诗中的风景

第四章 《女神》的世界
第一节 新诗创作的历史意义
第二节 《电火光中》与西方美术
第三节 《天狗》的表现世界
第四节 佚诗《狼群中一只白羊》
第五节 反殖民统治的诗歌《胜利的死》

第五章 小说创作
第一节 《牧羊哀话》的写作背景及创作动机
第二节 《残春》——医学·文学·身体的问题

第六章 流亡日本
第一节 上海笼城生活
第二节 参加北伐
第三节 跨着东海
第四节 在日本的流亡生活
第五节 中国古代史研究

第七章 流亡时期的作品
第一节 身边小说《鸡之归去来》
第二节 与日本杂志社的往来
第三节 隋代音乐家万宝常研究

第八章 日本——第二故乡
第一节 献给恋人的诗
第二节 文明的监狱
第三节 被战争撕裂的家庭
第四节 受难的圣母

结语
参考文献
写在后面的话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中新友好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