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1 语言配列模式的界定
1.1.1 S、A、P的引入
1.1.2 语言配列模式的分类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1.3 本书结构
第二章 作格研究综述
2.1 作格的类型研究
2.1.1 早期的作格类型研究
2.1.2 中期的作格类型研究
2.1.3 成熟期的作格类型研究
2.2 作格的形式研究
2.2.1 非宾格假说
2.2.2 Burzio原则
2.2.3 Marantz原则
2.3 作格的功能一认知研究
2.3.1 及物一作格的共现分析
2.3.2 及物一作格的渐进分析
2.4 国内作格研究
2.5 小结
第三章 作格研究的维度
3.1 形态作格
3.1.1 格标记
3.1.2 格助词或附置词
3.1.3 交叉互指关系
3,1.4 语序
3.2 句法作格
3.2.1 中枢词的界定
3.2.2 中枢词研究框架
3.2.3 S/A中枢词与S/P中枢词
3.2.4 被动与逆被动
3.3 语义作格
3.3.1 词汇作格
3.3.2 作格句式
3.3.3 语篇作格
3.4 作格研究多维度界定的认知理据
3.5 小结
第四章 作格分裂与作格性
4.1 作格的形态分裂
4.1.1 制约作格分裂的因素
4.1.2 语言形态标记的蕴涵共性
4.1.3 语言形态标记的倾向性特征与作格形态分裂
4.1.4 格的标记性与语法关系项等级序列的问题
4.2 作格的句法分裂
4.2.1 作格语言句法中枢词的选取
4.2.2 语言的形态、句法特征蕴涵共性
4.2.3 作格的句法分裂与作格语言的"主语"问题
4.3 作格性的制约因素
4.3.1 核心论元的语义与作格性
4.3.2 动词的语义与作格性
4.3.3 时体意义与作格性
4.4 小结
……
第五章 作格性制约因素的优先等级关系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