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中国要素错配与全要素生产率损失的形成机理与测算
0.00     定价 ¥ 48.00
中新友好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21811957
  • 作      者:
    戴小勇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5-01
收藏
作者简介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讲师,澳大利亚政府资助“奋进研究基金”(Endeavour Research Fellowship) 获得者、昆士兰大学访问学者,大连理工大学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全要素生产率的估计与分解、要素错配与全要素生产率损失测算、创新融资与创新激励政策有效性评估。目前在《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Energy Policy》、《Innovation: Management, Policy & Practice》等国际高水平SSCI期刊,以及《中国软科学》、《科研管理》、《研究与发展管理》、《国际贸易问题》等国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依靠要素投入与需求刺激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受到资源、环境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多重因素制约,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将是未来经济持续增长的根本动力。
  针对中国当前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低的现实问题,《中国要素错配与全要素生产率损失的形成机理与测算》在异质性企业垄断竞争分析框架下,引入要素市场扭曲与企业研发创新决策,刻画了转型期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决定的微观机理,通过基于制造业微观企业数据的实证分析,识别了制造业生产率增长的微观渠道,并测算了要素错配引致的全要素生产率损失。
  《中国要素错配与全要素生产率损失的形成机理与测算》的目标读者群是产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创新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学生、研究人员与政策制定者。
  《中国要素错配与全要素生产率损失的形成机理与测算》旨在理解中国当前全要素生产率低的形成原因,为中国当前所倡导的要素市场化改革、企业创新激励以及依靠全要素生产率驱动的经济转型,提供理论依据与决策支持。
展开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基本概念界定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本书的结构安排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方法的文献综述
2.1 经济增长理论中的企业研发与全要素生产率
2.2 资源错配视角下的全要素生产率
2.3 全要素生产率的加总与分解
2.4 中国要素错配与生产率相关研究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要素错配、企业研发决策与生产率损失的理论模型
3.1 理论模型设定
3.2 企业的决策行为分析
3.3 一般均衡模型求解
3.4 全要素生产率损失的微观机理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全要素生产率加总与分解的实证研究
4.1 基于微观数据的全要素生产率分解方法
4.2 全要素生产率分解方法的改进
4.3 全要素生产率的加总与分解
4.4 理论模型的进一步检验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要素错配下的全要素生产率损失测算
5.1 测算依据与思路
5.2 全要素生产率损失的测算方法
5.3 要素错配与全要素生产率损失的测算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政策含义
6.3 研究展望

附录A 行业代码与名称对应表
附录B 劳动与资本产出弹性的估计结果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中新友好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