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土地收益分配制度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
0.00     定价 ¥ 59.00
中新友好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09669389
  • 作      者:
    钟成林
  • 出 版 社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12-01
收藏
作者简介
  钟成林,男,汉族,1988年12月生,江西万载县人,经济学博士,江西师范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经济、发展经济和制度经济学。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社科规划项目1项和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社科基金项目多项,在《世界经济研究》《中国经济问题》《世界经济研究》《经济问题探索》《上海经济研究》《中央财经大学学报》和《社会科学》等国内CSSCI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土地收益分配制度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从土地收益分配制度的角度出发,以农地发展权收益分配制度、土地出让收入分配制度和土地税收收益分配制度为切入点,沿着制度一行为一绩效的分析范式,详细考察在现行土地收益分配制度的激励约束作用下,各土地利益相关者将采取何种土地利用行为、这些土地利用行为将会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产生何种影响、其作用机制如何、不同的土地收益分配制度是否存在交互作用、现实数据是否支持这些作用机理等。同时探讨了如何根据实证结果,借鉴国外发展经验来进一步深化土地收益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进展
  一、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
  城市建设用地主要是指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土地的总称。从空间分布形态来看,城市建设用地主要是指位于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并被赋予一定用途和功能的土地的统称。从利用形态来看,城市建设用地可分为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共设施用地、绿地和特殊用地。
  国内对城市建设用地外延和内涵的争议较小,但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的理解差异较大。毕宝德认为应当从土地利用的目的来界定土地利用活动,他指出“土地利用是指人类通过与土地的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过程”①。周诚则强调从资源配置和具体使用的角度来界定土地利用的内涵。他提出“土地利用是指对于某一国、某一地区、某一单位之土地,在社会需要的不同方向上。在国民经济的各个不同部门之间,在各个不同项目上的分配和使用”①。曲福田则主张从规划和政策的视角来定义土地利用过程,他指出“土地利用不同于土地使用.土地使用最多只能算是狭义的土地利用,即对土地施以一定的劳动和资本以求发挥土地的功能,学术上的土地利用是指人们为了实现特定的目的,对特定土地资源的特性,结构功能进行综合评价和用途设计,制定政策和规划方案,以臻于最优利用”②。刘书楷等对土地利用的理解则更加宽泛,他提出:“土地利用是指人们根据土地资源的特性、功能和一定的经济目的,对土地的使用、保护和改造”③.由此可以看出。土地利用活动不仅包括利用土地生产相应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人们的经济目的,而且还包括保护和改造土地这项要素本身。
  从不同学者对土地利用所下的定义可以看出,其分析的视角和关注的层面存在很大的差别,其中毕宝德、周诚和刘书楷等都是从土地开发利用实践的角度出发.从微观使用层面来阐述土地利用的内涵,而曲福田等则主要从土地管理的角度出发,从宏观层面来构建土地利用的外延和内涵。由于本书所要分析的是各省份具体的土地利用状况,想要考察的是各省份的微观土地使用过程,故采用的是毕宝德和周诚对土地利用所下的定义,即本书认为土地利用是一个与土地结合生产出所需产品和服务的过程。
  目前,国内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效率的测定、评价以及传统因素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影响两个方面。
  (一)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测定与评价
  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测定与评价主要从以下三个角度展开:
  一是从单要素生产率的角度对土地利用效率进行测度与评价。根据测定方法的不同,可将土地单要素利用效率研究分为如下两大类:第一类是从边际效率的角度来考察土地的单要素利用效率。边际学派创始人门格尔(2013)认为,“一种要素在生产中的贡献,可通过撤除它所引起的损失来评估”,因此边际贡献是考察要素边际效率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方法。受边际分析范式的启发,大量学者从边际效率的角度来测度土地的单要素利用效率,如陈伟等(2014)采用经改进的DEA模型,在控制其他要素的情况下,单独提取出土地要素对产出的边际贡献信息,而王良健等(2015)则运用参数估计方法,基于C-D函数,采用sFA法对各地级市的土地单要素生产率进行了综合测定。第二类是单一指标法,即直接用产出与土地要素之比来作为土地要素利用效率的一个量度。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四、研究内容
五、本书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国内外研究进展
第一节 理论基础
一、科斯定理
二、产权理论
三、制度变迁理论
四、土地规模报酬递减理论
五、效率理论
六、地租理论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进展
一、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
二、农地转用增值收益分配
三、土地出让收入分配
四、土地税收的资源配置功效
五、可转让土地发展权计划的资源配置功效
六、土地开发费(税)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影响
七、租税制度效率的比较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述评

第三章 国内外土地收益分配制度的演进及发展现状
第一节 国内土地收益分配制度的演进及发展现状
一、农地发展权收益分配制度
二、土地出让收入分配制度
三、土地税收收益分配制度
第二节 国际土地收益分配制度发展现状
一、美国可转让土地发展权制度
二、新加坡的“二次出让”制度
三、英国的土地收益分配制度
四、日本的土地税收收益分配制度
五、芬兰和瑞典的公有土地出让收入分配制度
第三节 中外土地收益分配制度的主要差异

第四章 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内涵及测定
第一节 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内涵
第二节 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测定
一、城市建设用地静态利用效率
二、城市建设用地动态效率及其测定
三、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效率损失状况
四、城市建设用地技术效率损失状况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土地收益分配制度影响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作用机理分析
第一节 农地发展权收益分配制度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影响的作用机理分析
一、新增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影响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作用机理分析
二、超计划用地空间示范效应及其门槛效应
第二节 土地出让收入分配制度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机理分析
一、地方政府土地利用行为偏好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影响
二、土地使用者行为偏好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影响
第三节 土地税收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机理分析
一、耕地占用税影响机理分析
二、城镇土地使用税影响机理分析
三、房产税影响机理分析
四、土地增值税影响机理分析
五、契税影响机理分析
六、土地税收与违法用地交互作用机制
第四节 制度间的交互作用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机理分析

第六章 土地收益分配制度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农地发展权收益分配制度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新增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检验
二、超计划用地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检验
第二节 土地出让收入分配制度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宏观影响实证分析
二、中观影响实证分析
三、微观作用机理实证检验
第三节 土地税收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宏观影响实证分析
二、微观作用机理实证检验
第四节 制度间的交互作用对土地税收资源配置功效的影响实证分析
一、模型设定
二、模型估计及结果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一、建立新增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指标交易市场
二、建立土地“二次出让”制度
三、深化土地税收体制改革
四、建立土地督察执法中央垂直管理体系
五、提高土地督察效率
六、将地均GDP纳入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考评体系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中新友好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