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中公教育2020“知己知彼,国企有你”国企招考通关锦盒
0.00     定价 ¥ 168.00
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
  • ISBN:
    9787519268428
  • 作      者:
    中公教育国有企业招聘考试研究中心
  • 出 版 社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19-12-01
收藏
编辑推荐
因印刷批次不同,图书封面可能与实际展示有所区别,增值服务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以读者收到实物为准《中公版·2020“知己知彼,国企有你”国企招考通关锦盒》严格依据国企招聘考试真题编写。本系列图书具有以下特点:
1.资深师资精心打造。本系列图书由中公教育国有企业招聘考试研究中心编著,参与图书研发的师资长期从事对国企招聘考试的研究工作。
2.讲练结合,贴合实战。本系列图书将理论知识与模拟实战训练相结合,帮助考生了解考试特点,把握命题趋势,明确国企招聘考试复习方向。
3.笔试与面试相结合。国企招聘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本系列图书从这两个方面出发进行讲解,力求帮助考生提高试题作答能力和面试水平,实现进入国企的梦想。
4.内文间距得当,有助于考生减轻长期复习产生的视觉疲劳。
5.精装纸盒,带给您更好的使用体验。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公版·2020“知己知彼,国企有你”国企招考通关锦盒》共包含5本图书,分别为:
《国企招聘考试辅导用书·笔面一本通》
《国企招聘考试辅导用书·综合基础知识专项训练》
《国企招聘考试辅导用书·行政职业能力专项训练》
《国企招聘考试辅导用书·写作专项训练》
《国企招聘考试辅导用书·从找工作到入职国企》。
其中,《国企招聘考试辅导用书·笔面一本通》从国企招聘笔试和面试两方面展开,讲练结合,帮助考生充分了解国企招聘考试特点。
3本专项训练专门针对国企招聘考试笔试设置,精选具有代表性的模拟试题,帮助考生提高自身试题作答的能力。
《国企招聘考试辅导用书·从找工作到入职国企》为专门针对国企招聘考试面试的辅导教材,帮助考生明确国企面试特点和面试技巧,轻松应对国企面试。
展开
精彩书摘
…笔面一本通上篇笔试核心考点精讲………上篇笔试核心考点精讲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同时,人才也是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是企业立足和发展的根本。国有大中型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其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一支综合素质突出的人才队伍。通过分析近年来的国企招聘考试真题和公告信息可知,国企招聘考试中的笔试部分占据重要地位。本篇分三部分对国企招聘考试笔试核心考点进行讲解,第一部分为行政职业能力、第二部分为综合基础知识、第三部分为写作题。通过细致的考点讲解,帮助考生明晰考试重点,理清备考思路,提高笔试水平。
第一部分行政职业能力
第一章言语理解与表达第一节选词填空核心考点1词义辨析词义辨析是选词填空的考查重点,正确理解、准确辨析词语的含义,对解答选词填空至关重要。词语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理性义和色彩义。
1词语的理性义
词语的理性义是词语含义的核心部分。近义词,指的就是理性义相近的词语。
很多词语之所以意义相近,多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语素;同理,之所以意义不同,则是因为具有不同的语素。因此,辨析近义词的含义,可以从相异语素着手,根据相异语素的字形、字义以及其组成的惯用词语来判断其所指的范围、侧重点和轻重程度。
(1)词义所指的范围
范围有大小的不同,也有所指对象的不同。选词填空对范围大小不同的近义词辨析考查较少,多是对词义所指对象的考查。
(2)词义的侧重点
有些词语虽然表示的概念、含义大致相同,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考生在做题时需仔细体会选项中相近词语的不同侧重点,找出与题干内容相契合的一项。
(3)词义的轻重程度
有的近义词虽然表示的概念、含义大致相同,但在表现程度上有着轻重、强弱的不同。
典型例题1为英雄金训华守墓37年的陈健,获得了“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的称号。评委会给他的颁奖词是:一个生者对一个死者的承诺,只是良心的自我,但是他却为此坚守37年,放弃了梦想、幸福和骨肉亲情。火红的时代背景,他身上有古典意识的风范……
填入画横线部分恰当的一项是()。
A约束淡去B制约淡忘
C约束淡忘D制约淡去
【答案】A。解析:第一空,“约束”有制约之意,但“制约”只能来自对方,而“约束”既可以来自对方,也可以来自自己。题干中的束缚是来自“自我”,因此选“约束”。第二空,“淡去”是淡化、稀释、褪去的意思,“淡忘”指印象逐渐淡薄以至于忘记。题干说的是“火红的时代背景”,用“淡去”表示“火红色”背景的淡化、稀释恰当。故本题选A。
典型例题2当时间流逝,手边的书也渐渐发黄时,才觉察到还没有细细年轻的滋味,年轻已与我们无声告别。
填入画横线部分恰当的一项是()。
A悄悄品评B匆匆咀嚼
C悄然品尝D缓缓品味
【答案】C。解析:第一空,“匆匆”“缓缓”分别侧重形容快慢,根据句中“才察觉到”“无声告别”可知,句子强调的是时间流逝得悄无声息,而不是快慢,故排除B、D。第二空,“品评”侧重“评”,指辨别优劣,评议高下,通常与“文章”等搭配。“品尝”侧重“尝”,指仔细尝味道,通常与“滋味”搭配。故排除A。故本题选C。
2词语的色彩义
词语的含义除了理性义以外,还有附着在理性义上的色彩义。理性义使语言表达得准确,色彩义则使语言表达更生动、更形象。所以,我们在做选词填空时,不仅要仔细辨析词语的理性意义、搭配习惯,还需要认真体会词语的色彩义,揣摩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独特含义。在词语的理性义非常相近,或者无法从理性义判断答案时,辨析词语的色彩义将是解题的一个重要方法。
(1)词语的感情色彩
根据感情色彩,词语可分为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大家在做题时,需要根据现有句子语境,判断作者的感情态度和褒贬意味,从而选出与作者感情色彩相符合的词语。
(2)词语的语体色彩
根据语体色彩,词语可分为口头语和书面语两大类。口头语的主要特点是自然、通俗,常用于日常交谈,或比较口语化的文学作品。书面语的特点是文雅、庄重,多用于比较正式的场合、理论性强的文章等。从选材来看,选词填空多考查书面语。
从表达内容来看,书面语又可分为公文语体、政论语体、科技语体和文艺语体。不同的语体色彩表现出不同的语体风格,如公文语体用词比较规范、庄重;政论语体的词语感情色彩比较强烈、逻辑性强;科技语体的词语比较严密、规范;文艺语体的词语则具有形象性和情感性。
典型例题3走向市场,发展我国的出版业,既要盯着市场做文章,有关单位的自我生存能力,大限度地让优秀文化产品增值;又不能唯市场是从,一味市场低层次需求,让那些格调不高的文化产品大行其道。
填入画横线部分恰当的一项是()。
A扩大限制B维护满足
C提高降低D增强迎合
【答案】D。解析:先看第二空,由“格调不高的文化产品大行其道”可知,对市场低层次需求不应是“限制”或“降低”的,排除A、C。“满足”与“迎合”相比,前者为中性词,后者为贬义词。适用于“低层次需求”,填贬义词更贴切,排除B。故本题选D。
核心考点2语法与语用
语法,指的是语言的结构规律。做选词填空题除了要考虑语境、词义,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则,通过分析所缺词语在句子中充当的句子成分,选择合适的进行补缺。
语用,指的是语言的实际应用。语法探讨的是遣词造句的规则,而语用更多是指遣词造句的习惯。语用既是选词填空的一个考查重点,也是解题的一个重要法宝。
1词性与句法功能
词性,指的是划分词语类别的根据。现代汉语的词按词性可划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副词等;虚词主要包括介词、连词、助词等。选词填空考查得比较多的是动词、形容词、名词、副词和连词。
按照词语与词语在句子中的组合关系,可以把句子分为六大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选词填空考查得比较多的是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解选词填空题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并列成分的词语词性通常一致。当句子中存在并列成分时,为了保持句子内部节奏的一致性、流畅性,并列成分的词语词性通常要保持一致。
第二,语义重复的词语一般不连用。当一个词语中已包含另一个词语的意思时,这两个词一般不能连用。例如:“中旬”本就包含大约、左右的意思,所以不能与“左右”连用。
典型例题1我国的残疾人事业总体呈现出梯次发展的格局,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基础日渐牢固,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不断发展,其既有传统的,也有政策的,还有时代的。
填入画横线部分恰当的一项是()。
A延续继承跟进B延续传承烙印
C延绵继承烙印D延绵传承跟进
【答案】D。解析:由题干中的“既有……也有……还有……”可知三个空缺处的词语为并列关系,且在句中充当的句子成分相同。因此空缺处的三个词语的词性也应保持一致。通过用副词“不”和“很”进行判断,可知四个选项中除了“烙印”为名词,其他的都为动词,由此直接排除B、C。“延续”指照原来的样子继续下去。“延绵”指连续不断,指形态上的连贯。句中说的是残疾人事业与传统保持着连贯性,没有割断联系,而不是说完全照着传统的样子继续下去。故应选“延绵”,排除A。故本题选D。
典型例题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画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虽然他尽了大的努力,还是没能住对方凌厉的攻势,痛失奖杯。
②那些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人,不仅为正人君子所,还可能滑向犯罪的深渊。
A遏制不耻B遏止不耻
C遏止不齿D遏制不齿
【答案】D。解析:第一空,“遏制”指抑制、控制;“遏止”指用力阻止,使停止。“遏止”既然已经表示停止,就不能再与表示停顿或静止的“住”相连用,故句应选“遏制”。第二空,“不耻”指不感到耻辱;“不齿”则表示鄙视,不愿意提到。根据②句句意应选“不齿”,且“为……所不齿”是一种固定用法。故本题选D。
2词语的习惯搭配
习惯搭配,指的是固定的、约定俗成的搭配,既包括日常生活用语的习惯搭配,也包括一些专业领域里特殊用语的固定搭配。这一类题目主要靠平时多阅读、多积累。
典型例题3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政府管理社会的方法逐步从行政管理向公共管理转变,公共事务的管理主体日趋多元化,趋于多样化,正在形成以政府为的、多元的、开放的公共管理体系。
填入画横线部分恰当的一项是()。
A转变手法中心B转向手段中心
C转变手段核心D转向手法核心
【答案】C。解析:第一空,政府职能与“转变”是固定搭配,排除B、D。“手段”指为完成一定的目标或任务所使用的一定的技巧。第二空,“手法”指处理材料的方法,常用于工艺、美术或文学方面,含有技巧、工夫、作风等意义;待人处世的不正当方法。题干中提到“公共事务的管理……趋于多样化”,应选“手段”,排除A。故本题选C。
核心考点3成语
1成语的含义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大多由四字组成。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成语在语言表达中具有生动简洁、形象鲜明的特点。
2八大常见命题陷阱
成语使用常见的命题陷阱主要有八种:望文生义、对象误用、轻重失衡、语义侧重不符、感情色彩不符、句法功能混乱、语义重复、谦敬错位。
(1)望文生义
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且大多有特定的出处,或出于古代诗文,或出于寓言故事,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我们如果不仔细体会,仅拘泥于其字面含义,就极容易犯望文生义的错误。
(2)对象误用
与实词一样,成语也具有不同的适用对象,而且其适用对象常常比较隐蔽,容易出错。选词填空中的成语题经常出现从适用对象角度设置迷惑项的情况。
(3)轻重失衡
有一部分成语的词义在程度上有轻有重,这就要求考生根据特定的语境选用轻重适
展开
目录
上篇笔试核心
考点精讲第一部分行政职业能力
第一章言语理解与表达
第一节选词填空
核心考点1词义辨析
核心考点2语法与语用
核心考点3成语
核心考点4关联词
第二节阅读理解
核心考点1主旨观点题
核心考点2细节判断题
核心考点3推断下文题
核心考点4标题添加题
核心考点5词句理解题
核心考点6寓意理解题
核心考点7文章阅读
第三节语句表达
核心考点1病句辨析
核心考点2语句连贯
第二章数量关系
第一节数字推理
核心考点1等差数列及其变式
核心考点2等比数列及其变式
核心考点3和数列及其变式
核心考点4积数列及其变式
核心考点5多次方数列及其变式
第二节数学运算
核心考点1计算问题
核心考点2和差倍比问题
核心考点3行程问题
核心考点4工程问题
核心考点5排列组合与概率问题
核心考点6利润问题
核心考点7扩展题型
第三章判断推理
第一节图形推理
核心考点1图形构成
核心考点2几何性质
核心考点3图形转化
核心考点4题型分类
第二节逻辑判断
核心考点1必然性推理
核心考点2可能性推理
核心考点3智力推理
第三节定义判断
核心考点1定义的逻辑知识
核心考点2考点精讲
第四节类比推理
核心考点1考查类型
核心考点2词项间关系
第五节事件排序
核心考点1解题基础
核心考点2解题方法
第四章资料分析
第一节常考概念
核心考点1百分数与百分点
核心考点2增长量
核心考点3增长率
核心考点4比重
核心考点5倍数和翻番
核心考点6进出口额
核心考点7指数
第二节计算技巧
核心考点1尾数法
核心考点2首数法
核心考点3有效数字法
核心考点4特征数字法
核心考点5范围限定法
核心考点6乘除法转化法
核心考点7同位比较法
核心考点8运算拆分法
第二部分综合基础知识
第一章政治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核心考点1哲学的基本问题
核心考点2物质和意识
核心考点3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核心考点4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核心考点5实践与认识
第二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核心考点1邓小平理论
核心考点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核心考点3科学发展观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核心考点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第三节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核心考点1党的十九大报告(要点)
核心考点2《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要点)
核心考点3《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要点)
第二章经济
第一节微观经济
核心考点1市场体系
核心考点2市场机制
核心考点3市场结构
核心考点4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第二节宏观经济
核心考点1国民收入核算及国内生产总值
核心考点2总供给与总需求
核心考点3宏观调控目标
核心考点4财政收支与财政政策
核心考点5货币政策
核心考点6通货膨胀
核心考点7通货紧缩
第三节我国经济发展战略
核心考点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核心考点2一带一路建设
核心考点3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
核心考点4区域经济发展
第三章法律
第一节法理学
核心考点1法的特征
核心考点2法的作用
核心考点3法律关系
第二节宪法
核心考点1国体
核心考点2政体
核心考点3其他基本制度
核心考点4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核心考点5国家机构
第三节监察法
核心考点1监察机关的设立及职责
核心考点2监察范围、管辖
第四节民法
核心考点1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核心考点2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核心考点3法人
核心考点4物权
核心考点5债的发生根据
核心考点6知识产权
核心考点7民事法律行为
核心考点8民事责任
核心考点9法定继承
核心考点10遗嘱的有效要件
核心考点11无效婚姻
核心考点12夫妻共同财产
第五节行政法
核心考点1行政处罚的实施机关
核心考点2行政处罚的管辖
核心考点3行政许可的范围
核心考点4行政复议的管辖
第六节刑法
核心考点1刑事责任年龄
核心考点2犯罪的故意
核心考点3犯罪的过失
核心考点4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核心考点5主刑与附加刑
核心考点6贪污贿赂罪
第七节诉讼法
核心考点1民事诉讼的级别管辖
核心考点2民事诉讼的地域管辖
核心考点3刑事诉讼的级别管辖
核心考点4强制措施
第八节经济法
核心考点1个人所得税法
核心考点2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核心考点3电子商务法
第四章人文与历史
第一节中国传统文化
核心考点1中国古代传统思想
核心考点2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核心考点3中国古代艺术成就
核心考点4中国古代天文地理
第二节中国古代名家名篇
核心考点1先秦文学
核心考点2秦汉文学
核心考点3魏晋南北朝文学
核心考点4隋唐五代文学
核心考点5宋代文学
核心考点6元代文学
核心考点7明清文学
第三节中国历史
核心考点1中国古代史
核心考点2中国近现代史
第五章科技与生活
第一节前沿科技
核心考点1通信技术
核心考点2计算机高新技术
核心考点3航空航天技术
核心考点4新材料技术
核心考点5生物工程技术
第二节生活常识
核心考点1物理常识
核心考点2化学常识
核心考点3生物常识
第六章国情与地理
第一节我国国情概况
核心考点1我国的地势和地形
核心考点2我国的山脉
核心考点3我国的河流与湖泊
核心考点4我国的气候
核心考点5我国的资源
核心考点6我国的能源
第二节自然地理
核心考点1太阳
核心考点2地球
核心考点3大气
核心考点4陆地
核心考点5洋流
第三节世界地理
核心考点1世界主要海峡
核心考点2世界之
第七章公文基础知识
核心考点1公文的特点
核心考点2公文的种类
核心考点3公文的行文规则
核心考点4公文格式
核心考点5公文处理
第三部分写作题
第一章题型概述
核心考点1命题特点
核心考点2作答基本要求
第二章写作的作答技巧与策略
第一节应试写作准备
核心考点1知识储备
核心考点2技能储备
第二节审题和立意
核心考点1审题的内容
核心考点2立意的基本要求
核心考点3审题与立意的基本方法
第三节布局
核心考点1巧于起笔,赢在文章的开头
核心考点2层次分明,定好文章的主体结构
核心考点3果断收笔,写好文章的结尾
第四节论证
核心考点1举例论证
核心考点2引用论证
核心考点3对比论证
核心考点4比喻论证
下篇面试核心
考点精讲第一部分国企面试基础
第一章国企面试形式
核心考点1结构化面试概念
核心考点2半结构化面试概念
核心考点3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概念
第二章国企面试流程
核心考点1结构化、半结构化面试流程
核心考点2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流程
第三章国企面试题型
核心考点1结构化面试题型介绍
核心考点2半结构化面试题型介绍
核心考点3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题型介绍
第二部分题型专项精讲
第一章国企结构化面试
第一节求职动机类问题
核心考点1直接考查类
核心考点2间接考查类
第二节情境处理类问题
核心考点1考查形式
核心考点2真题精讲
第三节专业知识类问题
核心考点1考查形式
核心考点2真题精讲
第四节人际处理类问题
核心考点1与领导关系的处理
核心考点2与同事关系的处理
核心考点3与客户关系的处理
核心考点4与下属关系的处理
第五节哲理思辨类问题
核心考点1名言俗语类
核心考点2哲理故事类
核心考点3原理效应类
第六节时政热点类问题
核心考点1社会现象类
核心考点2公共政策类
第七节组织活动类问题
核心考点1培训类
核心考点2会议类
核心考点3宣传类
第二章国企半结构化面试
核心考点1自我介绍
核心考点2个性特征类问题
核心考点3过往经历类问题
核心考点4岗位认知类问题
核心考点5职业规划类问题
第三章国企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
核心考点1开放式问题
核心考点2两难式问题
核心考点3多项选择式问题
核心考点4资源争夺型问题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