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一 相信人,还是相信机器?/胡泳
推荐序二 思想的魅力 /段永朝
前言 万物皆一体
第一章 预测的演变 01
牛顿物理学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可以被充分预测的宇宙,它受规律的制约。而世界深不可测的复杂性使机器能够打破旧的预测界限,我们的新技术进一步启发了我们,让我们不再需要了解世界的运作机制就能做出预测。预测机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我们对世界运转方式的认识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第二章 令人费解的模型 31
工作模型建立在概念模型的确定性基础上,但人工智能的世界,其运转逻辑逐渐丢弃了概念模型的支撑必要性,直截了当地通过工作模型的有效性来实现目标。本章强调“优化胜过解释”的价值,并把思考的焦点,从可解释性,转向价值判断:我们想从算法优化中的得到什么?放弃什么?
第三章 超越准备:不做预测 81
互联网和技术不仅重新塑造了我们的思维,也向我们展示了不做预测的优点和价值。要想在一个规模庞大、联系紧密的世界里蓬勃发展,有时候我们至少需要放弃对未来的预测和准备,不限定某件事物的预期用途,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就会比我们想象的更自由、可能性更多、更复杂。
第四章 超越因果关系:互操作性 119
因果律不是决定事件发展的唯一原理。互操作性直接影响了我们的世界观:当资源和服务可以在不同系统间互操作时,意想不到的价值就有可能产生。互操作性通过跨系统工作、可调规则、距离的弱作用、因果不成比例、万物相互影响的关键方式,改变了我们对事件发生机制的看法。
第五章 战略与可能性 149
我们如何制定战略揭示了我们如何思考可能性,传统的战略思维是筛选减少、缩小未来的可能性,这就是决策的暴政。在一个以互操作性为特征的宇宙中,可能性变成了可行性,互操作性创造了真正的可能性。
第六章 进步与创造力 181
传统的“进步”假设一件事导致另一件事的发生,进步是线性的。但是互操作性世界中的进步,虽有标记点,但是没有线条,虽有进步,但是没有故事。我们现在衡量技术的标准,不是看它接近完美的程度,而是看它的生成性、它带来的意料之外的变化和它对预期的颠覆。
第七章 创造 更多 意义 215
我们正处于一个新悖论的起点:我们可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对未来更具掌控力,但我们驾驭世界的技术和认知手段,恰恰整明了这个世界已经超出我们自欺欺人的理解。这种悖论与历史最初那种让我们仰望星空,让我们不断发展智慧与文明的敬畏感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温馨提示:请使用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